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创争活动在基层>科教文卫>文章内容
地震来了我们该如何避险?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15 (阅读次数: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北京通州区发生了3.9级地震。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说,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目前,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队伍已经集结,准备开往灾区投入救援。

  天津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刘允秀提醒大家,发生地震后千万不要慌乱,应利用各种设施就地就近避险。

  保持冷静就地就近避险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网站的文章指出,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并在12秒钟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

  文章还指出,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因为地震强烈震动时间充其量只有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而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时躲避。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文章介绍说,地震发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镇静态度,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远震常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不同场所的应急防护原则

  据新华网报道,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在街上行走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对于正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座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平时做好防震措施

  来自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文章介绍说,平时应多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此外,要注意身边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

  文章还介绍,室内可以做好以下一些防震措施:1.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2.最危险的是组合家具,可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再和墙体连接或干脆拆除。3.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如钢琴等。4.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如计算机等。5.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6.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7.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8.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9.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10.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 (ebs)


上一篇:科技部发布《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技术手册》   下一篇:蕉岭人民医院内科被授予“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称号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