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点燃全民创业激情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04 (阅读次数:
)
|
|
枣阳点燃全民创业激情
下岗职工陈玉投资2万元创办的育才汽车美容店近日开业。她信心百倍地说:“有政府制定的全民创业好政策,今年我收回成本不成问题。” 与此同时,与陈玉同在一条街创业的陈璞,把自己经营的湘水人家酒楼进行了扩大,她的目标是年收入达到20万元。 湖北省枣阳市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催生出近7000名游弋于市场和商机之间的企业经理,并创造出7万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就业6.2万人;激活民间资本近6个亿,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鲜活要素。而这些,正是得益于枣阳方兴未艾的“全民创业行动”。树立新观念激发创业欲望 三年前的枣阳,就业成为“最严峻的难题”,下岗职工和富余农村劳动力有16万人,失业待业9万人。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枣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凝聚全市上下的力量,动员和组织民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杨垱镇青年农民高涛在武汉打工积累了资金和经验,并成为一家合资企业的白领。但他却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回到家乡枣阳,在城西创建了晏阳天美食广场。 这绝非“脑袋一热”,他是因家乡的“全民创业行动”回来的。听亲戚朋友说了“全民创业行动”的种种好政策,高涛坐不住了。如今,高涛创业初成,现已建立了4个分店,安置农村青年300多人,去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务工青年”。 推动民众创业,首要的是激发全社会投身创业,干大业、兴实业的热情,形成全民创业的“大气候”。 于是,一个以“树立创业意识,弘扬创业精神,宣传创业政策,推动创业实践”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迅速遍及枣阳市城乡。“创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开始在枣阳逐渐确立起来。开展大培训提高创业素质 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是能否赢得市场竞争、创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枣阳市为此启动了旨在提高创业主体素质、增强创业本领的创业培训系统工程。 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目前,全市服装缝纫、机械电子和三产服务等三大培训品牌颇具影响。经过培训的农民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由民工到技工的转变,在各地劳务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目前该市已有各级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20多个,年培训能力达3万人以上。一批办学时间长、培训质量高、学校信誉好的职校,今年以来培训人数都已超过2500人。经该市总工会职校培训结业的农民有100多人,现已成为高级技工人才,20多人被送到跨国公司总部留洋培训。营造好环境铺筑创业坦途 创业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创业的效果和成败。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实行全方位、“零距离”服务,千方百计把环境搞好,把服务做实。 枣阳市政府多方筹措,从市财政挤出600万元作为创业周转金,市和各镇聚集6100万元民间资本,另有财政基金担保的小额贷款、社区创业扶持基金、科技项目扶持和中小企业贷款等多种途径。三年多来,累计为1200多名有需求的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00万元。 项目是创业成败的关键,信息时代更显选项的重要性。为此,枣阳市专门建立了创业项目库,同时,通过引、联、挂、靠和挖掘内部资源,开发一批符合创业者意愿的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项目库常年保有项目信息3200条左右,31%的项目已经被创业者选用。 三年多来,并不富裕的枣阳市财政累计拿出15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创业成功人士和促创业有功之臣,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创业大军的行列。
XJ
|
上一篇:湖北各地工会干部掀起学习常雨琴热潮 下一篇:湖北3年将培训400万职工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