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地方创争活动>辽宁>文章内容
关爱农民工 工会在行动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3-23 (阅读次数:


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大潮流,成为与我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发展大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接近2亿人。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
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早在两年前,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进而认定,农民工本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文件的出台,意义重大而深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工的亲切关怀,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更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农民工,跟我们一样的建设者,他们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兴劳动群体,他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是农民,并且群体庞大,同时,他们又工作在城镇,虽是工人,却没有像企业职工那样的地位和福利待遇,自身的一些正当权益也容易受到无端地侵害。

    对于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过,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职能部门到相关组织,都已行动起来。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我省各级工会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为保障农民工权益一直在做着积极而有效的工作,争取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纳入工会组织中。近期,更明确提出把农民工作为当前工会组织维权的重点对象,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列入当前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响亮地提出了"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从清欠工资、加大建会和维权力度、送温暖等方面真抓实干,让农民工们真正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工会是咱的"娘家"
 
    2006年1月17日,正值隆冬时节,但阜新市100多名来自矿山、建筑等行业的农民工们却分明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气息--这一天,他们每人不仅得到了阜新市总工会发放的500元春节慰问金,还现场办理了工会会员证正式加入了工会组织。

    怀揣这个不起眼的小本子,不少农民工表示,这回心里更踏实了,工会是咱的"娘家",不管到哪里都有主心骨了。

    加入工会组织,让农民工们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此,他们不再是"散兵游勇",不再徘徊于社会的边缘,工会组织让他们有了"家",而这,曾是许多身处陌生城市的农民工们一个梦想。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的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轨迹里,离不开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贡献,几乎在每一个苦脏累险的岗位上我们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然而,必须承认,他们的贡献和处境却没有完全成正比,他们长期受户籍制度、单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离开了土地,又没能真正融入城市,身处城乡二元结构的夹缝中,导致农民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劳动报酬权、健康权、生命保障权、平等工作权……这些现阶段维权所遇到的种种突出问题和难题,离他们总是很近很近。

    把农民工纳入工会组织,作为一种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是现实必然的选择和要求。同时,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把他们纳入工会组织,也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事实上,对此问题,我省各级工会组织近年来一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早在2003年,省总工会就有了将农民工纳入到工会大家庭的想法。2004年,省总工会和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议的意见》,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组建工会的十种有效形式,简称"十种模式",包括在户口所在地组建源头工会、跨地区联手创建工会联合会、依托规范的劳务市场组建工会等等。

    同时,为将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省总工会还从宏观层面加大了立法和政策参与力度。

    2006年1月13日,对我省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规定》中增加了进城务工人员、劳务工有依法参加和建立工会组织、对拟建工会按工资总额收取工会筹备金、政府部门要支持组建工会工作等等条款,这些法规的出台,意味着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据更充分,腰杆更硬了。

    除此之外,沈阳、鞍山等地的工会组织也相继出台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条例或办法,上下齐心,从机制保障上为农民工们构筑起了一道"安全网"。

    几年来,我省以各种模式探索组建了成千上百个基层农民工工会组织。沈阳市总工会在鲁园零工市场建立了专门吸纳农民工的工会组织。大连市有河南信阳新县的农民工6000多人,大连市总工会创造性地与河南信阳两地工会联手创建了大连信阳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共吸纳了2000多人入会。根据城区零工劳务市场中进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情况,沈阳和阜新两市工会组织动员打零工的劳动者参加工会,像阜新所成立的"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就发展会员1000多人,下设了4个工会分会。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参加了工会组织。来自省总工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到2005年年底,我省现有进城务工人员约200万人,其中,加入工会组织的成员已达71.5万人。

    农民工有"家"的理想正在我省逐步变成现实。

    撑起维权一片天

    一份调查显示,面对进城务工所遇到的沟沟坎坎,农民工有两盼,一盼进城打工挣到钱,工资不被克扣拖欠;二盼人身安全有保障,辛苦一年能平平安安回到家。

    而近两年来,尽管各地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力求从源头上治理欠薪,但欠薪的问题仍然突出。少数企业经营者为了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无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而农民工以个人的身份在跟资方交涉过程中无疑又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跟企业平等对话。再加上他们没有规范的行业组织,权益就更无法得到维护,自己权益受到侵害,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铤而走险。

    2005年7月,在辽阳某建筑工地做力工的安徽农民工袁大海等人因为工资被拖欠,几次讨要未果,情绪激动的袁大海高喊"我要跟他们拼了" 。

    "别,咱还是先到工会举报他去。报纸上讲,工会成立了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就不信没地讲理了。"年纪最大的工友拉着大伙直奔职工法律维权中心。

    最后,在辽阳市工会所属的职工法律维权中心的协调和干预下,袁大海等人的工资终于被要回来,工作人员还冒着大雨将工资亲自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深受感动的袁大海等人后来将一面写有"情系职工,依法维权"的锦旗亲自送到辽阳市职工法律维权中心,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说, "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千万别冲动。记住,工会就是咱们大伙的家!"如此暖心窝的一句话,让袁大海等人眼泪差点没掉出来。

    这只是我省各级工会组织积极为农民工维权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是事实证明,工会,作为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在农民工维权过程中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记者从省总工会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中,省总工会会同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建委等部门分别对全省14个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9504户,为44万名农民工清欠工资7427.8万元。

    在沈阳,工会为更好地为农民工维权特意设立了"农民工窗口","窗口"设立以来,以自办、联办和转办方式,受理农民工欠薪投诉1291件,为解决清欠问题,市工会救助中心增派了专车、专人,到各欠款单位和包工头处反复协调、沟通,并与司法部门联手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清欠,同时还对农民工开展法律援助,让有理有据没钱打官司的农民工打得起官司。

    大连市则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健全完善清欠工作"月推进制度"和"欠薪公示"制度。在来连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行业和单位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建立工资保证准备金制度、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支付机制和防范欠薪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来连务工人员工资不再发生新的拖欠。

    另一方面,为保护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我省各级工会组织更是不遗余力。2005年4月,省总工会制定了举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实施奖励的制度,工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举报身边的事故隐患,这一制度的出台对查隐患、促整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举报2005年共确定了264项容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其中4项属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同时,2005年,我省工会组织还先后开展了"两法两制"、"关爱职工生命健康特别行动"大检查,在检查活动中,工会坚持"三大硬件",一是要求所有企业为进城务工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并把这一条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达不到这一规定,有关部门不予验收;二是要求所有企业在发放安全生产保护用品时,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把进城务工人员与企业正式职工一视同仁,各种保护用品发放到人;三是在处理伤亡事故时,必须坚持进城务工人员与全民合同工人一视同仁。

    各级工会组织用实际行动为外来农民工们撑起了更为广阔的维权一片天,成为农民工权益和生命的"守护神"。

    感受"家"的温暖

    2006的春节,对程桂荣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难忘的的一个节日。

    程桂荣来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郊区,1999年就到大连打工,元月9日,离春节已经不到一个月了,这天夜里一场无情的大火,将她几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一切都化作灰烬。除了身上的单衣,她一无所有。

    所发生的一切让程桂荣不知所措,在最困难的时候,程桂荣忽然想到,报纸曾报道过工会有一部职工维权热线电话,市总工会承诺将在节日前给予特困职工以帮助。"但我是来连务工人员,人家能帮助我吗?"带着疑虑,她拨通了热线电话,电话接通,工会工作人员不仅热情接待了她,并亲自为她排忧解难。

    几天后,大连市总工会不仅为程桂荣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还为她添置了崭新的衣裤、皮鞋。

    工会组织像娘家亲人一样给予她关怀,不仅唤回了她对生活的希望,更换来了她对大连这座城市深深的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大连市总工会向我伸出了温暖之手,使我能够顺利回家过年。我忘不了大连,我还会回来,在这片热土上重新开始我的创业生活。"

    在我省,越来越多的"程桂荣"们从各级工会组织那里及时地获得了关爱和帮助,如春风,如细雨,滋润着这些在外务工的异乡人,让他们体会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急农民工所急,想农民工所想。"回家早订火车票,小心路上被掏腰"--一句"民工之歌"中的歌词不经意之间道出了农民工们的苦恼,每年的春节,在城市里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工都希望能顺利踏上返乡之路,而这时候,也恰恰是他们最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

    2006春节前,为解决农民工返乡过年问题,我省各级工会不仅谋划得早、更安排得非常细。省总工会提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贡献,工会帮助农民工返乡过年"。对于不能按时领取工资的,工会组织帮助清欠工资;对于没钱返乡的,工会出钱购买车票,并给予一定数额的路费;对于因工作需要"两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会到现场慰问,把温暖送到第一线。

    响应省总工会的号召,各市各地工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只要是确有困难的农民工,来一个帮一个。"这是沈阳市总工会向社会作出的承诺。为此,沈阳市总工会拨出专款50万元,针对全市60万进城务工人员的不同困难组织实施帮扶救助活动,请火车站、长客站在困难职工救助中心为农民工返乡售票;对生活困难和患病农民工发放衣物和药品。在沈阳市工会的帮助下,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顺利回到家乡。

    在沈阳务工的湖北省大悟县农民工谭怀芳因为工资被拖欠,已经三年没回家乡了,拿到工会给她的火车票和羽绒服等物品,她眼含热泪说:"我明年再来沈阳的时候,要把更多老乡带来,因为我知道,工会会帮我们,欠的钱肯定能拿回来……"。

    大连市除了资助农民工返乡过年之外,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来连务工人员"义诊服务周"活动。期间,共协调组织52支医疗服务小分队,都是有市里的骨干医院组成的,出诊医务人员390人,深入到78家企业及工地、街道、社区,为12020名来连务工人员进行了义诊服务,并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5.7万元。

    除夕之夜,鞍山市工会领导和部分工会干部还亲自到位于郊区的后峪周大山奶牛厂,送去了慰问品,并和留守在这里的几十名农民工一起看电视、包饺子吃年夜饭,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除夕,农民工们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工会领导来看望我们,还和我们一起过年,使我们感受到了亲情和温暖。"

    送一把人生"金钥匙"

    2006年3月6日,沈阳职工之家内显得格外热闹,沈阳市总工会为农民工送技能的"春风行动"免费就业培训在这里正式启动了,几十名操着各地口音的农民工怀着憧憬再次走进了课堂。

    "我们还年轻,进城打工赚钱不是唯一目的,再说没有文化也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要是打工之余再能多学点文化,那多好呀!非常感谢工会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从安徽到沈阳打工的张春利高兴地说。

    张春利的话代表了广大农民工的心声。在多年的打工生涯中,许多农民工都有过坎坎坷坷、反反复复、起起落落的经历,其中关键原因就是劳动力素质低下。据统计,在我省打工的外来人员中,其中95%以上仅有小学和初中文化,他们在求职过趁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理想的好岗位固然不少,但却苦于自身缺乏文化和技能而无法胜任。同样,也是由于素质不够,使得许多农民工在正当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不能也不会通过合理的渠道来反映和解决问题。

    当国家拆除了户口、就业用工等农民工进城的围墙,现代化的都市张开双臂欢迎农民进城时,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显得越加迫切和突出。

    我省各级工会组织较早地认识到了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性,从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职工文化、技术需求的不同层次,科学组织、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狠抓农民工培训,全方位提升农民工素质,使企业成为员工共谋发展的结合体。

    以大连市为例,该市总工会近年来一直把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素质作为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想方设法为进城务工人员的成才提供帮助,创造条件,通过送图书、建课堂、岗位练兵、知识帮扶、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广泛组织他们学理论、学技能,引导他们"精一门、会两手、学三招",由体力型向一专多能型转变。从去年起,大连工人大学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又在全国率先在高校中开设专业课程免费培训农民工,共开设烹饪、计算机、手工编织等6个专业课程,在农民工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据了解,像这样的培训机构,在我省有800多个,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万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

    素质培训成为一把送给农民工的人生"金钥匙",帮助他们打开成功之门。

    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数万外来务工大军中,有一个农家"十姐妹"走上外资企业"白领"岗位的故事广为流传。

    大连旭计器有限公司,是大连开发区一家日本独资企业,几年前,当 徐晓光、温延容等10名出身农家的女孩走进这家企业的时候,面对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她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文化知识的局限,她们无法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产品生产的内涵,工作曾一度差错百出。这一切使她们清醒地认识到,命运攥在自己的手中,改变命运的决定因素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

    此间,恰逢大连市总工会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周末学校活动,开发区工会从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大局和女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全区实施了以提高女职工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工程,对女职工进行文化知识、技能等培训。徐晓光等人如鱼得水,开始了第二次求学。

    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让这10位农家女赢得了叩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她们的命运发生了大逆转,如今,她们已成为这家日资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外资企业中树立起中国新一代产业女工的崭新形象。

    加强农民工素质培训无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日,从省总工会又传来好消息,今年我省将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农民工成才进一步搭建平台。据介绍,此项活动将以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为主,由省总工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省广播电视大学在全省联合开展通用技能培训,旨在全力打造"辽宁技工"品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争取今年在全省培训2万名技术工人。

    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一次次卓有成效的实际行动,我省各级工会组织用他们的一份真心温暖并感动着万千农民工兄弟们,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未来,农民工维权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对于我省各级工会组织来说,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从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这个庞大的群体也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仍将被作为工作的重点而加以实施和推动。

    我们衷心祝愿,农民工有了工会这个"家",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_sdl


上一篇:大学生与居民共建学习型社区   下一篇:东丰检察院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