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工有免费“提素”的机会 |
来源: 作者:记者王娇萍 郑莉 发布时间:2008-03-10 (阅读次数:
)
|
|
“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应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方面的投入要加大,而且主要应由公共财政‘埋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徐德明建议,政府应积极创办农民工业余学校,并使之成为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以确保农民工学员有免费获得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机会。 目前,我国有农民工1.5亿人,但由于缺乏教育和培训机会,整体素质仍待提高。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仅50.2%的被调查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并且大多是临时的、短期的岗前培训。 “提高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素质,而要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素质,关键要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力度。”徐德明委员认为,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牵头,整合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力量和资源,共同创办农民工业余学校。农民工业余学校应纳入政府整体教育规划,经政府编制部门正式批准,享受政府一定数量的财政补贴,成为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使农民工学员免费获得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谷常生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调整农民工教育培训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业和建筑工地建立培训基地。 据了解,全总已经试点在全国创办了31所农民工业余学校,今年还将继续与建设部、中央文明办等部委共同推进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争取全年培训农民工400万名。
|
上一篇:一技之长让四川农民工底气十足 下一篇:福建泉州:七家企业赴川招聘农民工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