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农业科技>文章内容
推动灌溉技术 造福众多百姓
来源: 作者:中国科发(燕山)滴灌技术创始人、高级工程 发布时间:2008-04-15 (阅读次数:

  我国自1974年从墨西哥引进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于80年代研究成功适合中国国情的“燕山滴灌”技术,初步在河北、山东、辽宁、甘肃等省推广后,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进入90年代,科研人员结合推广不断研发提高,使燕山滴灌更加完善成熟,进入了如今的科发滴灌阶段。形成了全固定式滴灌、半固定式滴灌、全移动式滴灌、温室大棚滴灌以及黄河水滴灌等5种不同的滴灌系统。在设备研制方面先后获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2005年又获得一项技术发明专利。

  科发滴灌技术发展前景

  20多年来,我国花费巨资大量引进国外的滴灌技术成效甚微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以色列等国先进的滴灌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合我们的灌溉技术。目前,科发滴灌推广的前景,可从以下几方面找到结论。

  第一,我国农田灌溉是国民用水大户,包括田间损失在内,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节约潜力很大。科发半固定式滴灌系统每亩投资仅需三四百元,适合灌溉除水稻以外的各种大田作物。在我国,仅需将1/8的灌区改成滴灌,全年可节水500亿立方米,大于全国全年缺水400亿立方米的缺水总量。山西文水县的成功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信的成功范例。

  第二,我国广大的荒漠化地区有雪山和黄河充当水源地,许多地方都具备发展滴灌的水源条件。在这一地区推广以科发滴灌为核心形成的滴灌工程,即“三低一高”(投入低、灌溉技术用水量低、种植作物需水量低、产值高)的开发模式,就能以很小的经济投入和很小的水资源投入,激活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植物资源,将广大的荒漠化地区逐步建成特色农牧区、高效农牧区和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基地,在收到巩固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每亩年产值可达2000元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三,黄河水90%用于农业灌溉,同样由于灌溉技术落后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如果能用最省水的科发滴灌技术改造引黄灌区,黄河的灌溉效益可提高3―4倍。

  第四,我国山区人民自古就有利用水窖、水窑、水池、水柜等微蓄水工程,就地拦蓄暴雨径流,充当人畜用水水源或就地发展灌溉的习惯。但由于这些微蓄水工程蓄水量小,灌溉效益十分有限。全移动式科发滴灌系统,与这些小水源配套,实现了小水大用。一套设备可以在数个小水源之间巡回服务,每亩投资不到100元。为充分利用当地暴雨径流发展灌溉,开辟了一条经济实用的新途径。

  荒漠化地区对灌溉提出新要求

  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400毫米的等雨量线将我国版图一分为二。在荒漠化地区,以防治土地荒漠化为中心的水利建设任务,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灌溉工程规划思路,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即第一,让河畅其流,让下游得到原本应该得到的水资源。第二,利用土渠输水回灌,提高流域内的地下水位,形成没有无效蒸发的地下水库。第三,在此基础上打机井,配套推广成本低、效能好、管理方便的中国式的科发滴灌。

  推广以科发滴灌为核心形成的“三低一高”开发模式。以很少的资金和很小的水资源投入,取得每亩年产值2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实现以丰厚的经济效益巩固和扩大生态效益。归纳起来只有6句话24个字,叫做河畅其流、输水回灌、地下水库、机井滴灌、三低一高、发展无限。

  推动滴灌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推广应用滴灌新技术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第一,看到20年引进以色列等国外先进灌溉技术成效甚微,许多人对推广滴灌技术缺乏信心,特别是用滴灌技术改造自流灌区更是想都不敢想。如果真是这样,我国灌溉技术的落后状况将无法改变,因为灌溉技术落后,浪费的水资源高达国民总用水量的50%以上的严酷现实也将很难改变。

  缺水已经形成一种“木桶效应”,以水定这定那的规划思路屡见报端。这种规划思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第二,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少讲一些放至四海永远正确的道理,多创一些可操作的实招,人们期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

    《市场报》 (2006-08-16 第14版)


上一篇:浅析百佳益饲料在养殖中的应用   下一篇:喜看竹子挑大梁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