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7-3-2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已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主要表现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仍然很低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15-64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比城市低2.87年;15-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占47.62%,文盲人口8.74%;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只有8.46%,比城市低了35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的比例不足1个百分点,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
    农村教育系统运行缺少法律保障 我国长期来都重视教育立法,已制订了多部法律。但是,我国农村教育法律规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法律观念淡薄。农村教育中相关法律责任追究机制欠缺,以及法律责任承担形式不足。
    农村教育经费短缺 长期以来,经费投入不足被认为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障碍。
    农村教育队伍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农村教师的流失成了农村教育最大的心病,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这种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农村教学队伍的构成现状很难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第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
    农村教育目标面临两难选择 在有关农村教育问题中,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最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为谁服务,是“离农”还是“为农”。目前对于农村教育目标的选择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本土化与城市化。坚持农村教育目标本土化者认为:目前农村教育照搬城市教育模式,脱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培养的是单一的脱离农村、脱离农业的人才。而坚持农村教育目标城市化者认为:农村教育应以城市为中心,为城市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进入城市主流文化而不是回归乡土文化的人才,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正在面临着上述两个目标取向的选择困境。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路径
    农村教育目标取向必须坚持两个“相结合” 其一,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坚持城乡相结合。其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一方面继续完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使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儿童平等的公民教育权,将来走进城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使占中国人口1/4的农民转变成具有一定职业技术能力的现代农民。
    切实推进农村教育立法 笔者认为,应该在《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地方义务教育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地方各级政府。集中地方教育的所有权、管理权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避免多头管理,事权、财权、人事权分离现象的出现。对于农村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非义务教育资源(主要是学前教育)和民办小学、初级中学等教育资源,按照《民法》的相关规定,在投资人所有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业务指导和监督。
    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继续加大国家财政的农村教育投入。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大中央、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突出农村教育这一重点,充分保证农村教育发展所需经费。其次,要以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为主,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的规模,设立专门账户直接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其次,建立多样化的农村教育融资渠道。一方面可以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积极鼓励各类培训机构甚至农业企业参与农民职业教育,并对其提供教育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农民职业教育费用补助制度,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形式,对参加农民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资助。第三,为了确保农民职业教育质量和项目实施效果,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监管力度。要建立农村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完善项目管理、基地认定、检查验收资金管理等办法,制定项目招标、公示、台账、月报、检查验收、报账等制度,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保证农村教育工作的落实。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 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实现“三保”目标,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进修机会,鼓励并支持教师之间的专业知识的交流,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农村学校应加强思想工作,营造留人氛围,学校应尊重教师,知人善任,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同时积极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加强城乡教育的交流与互助。

上一篇:促进增产增收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焦点   下一篇:怎样让县域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