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个人>文章内容
王亮式的现代产业工人的典型事迹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23 (阅读次数:

码头装卸大件王——王锦德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调度室副主任王锦德同志的事迹

  
  在大连港集团的装卸生产第一线有一个被誉为“大件王”的装卸大拿——王锦德。
  已过半百之年的王锦德在他热爱的大连港码头整整度过了36个春秋。他自担任大件业务员工作18年来,他先后成功组织完成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出口的第一台核电站反应堆设备、秦山核电站60千瓦发电机定子、大连机车厂生产的内燃机车等大型设备出口装船任务;成功地指挥了吉化一期、抚顺乙烯一期、大连华录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口的大型成套设备的接卸任务。18年间,他指挥的装卸大件船舶千余艘次,却无一件设备责任损坏事故,为港口创造了逾亿元的收入,也创造了港口大件装卸史上的奇迹!


  2006年9月,我国首次向拉美地区出口大型冶金设备——焦炉,重任又落在了他的肩上。


  9月17日,“阿帕奇”轮缓缓抵达大连湾港区,计划装载1118件/1.3万立方米大型治金设备。当王锦德来到现场和船舶,了解了货物和船舶的基本情况后,倒吸了一口凉气——货物大多是结构性钢梁,不仅形状和尺寸各不相同,且件件价值昂贵,稍有不慎,都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王锦德亲自上阵,从2000多件设备中一件件地量,一件件地挑。“由于这种设备形状各异,因此必须在作业过程中 一层一层地找出平面,才能保证以后的作业顺利进行,从而在有限的舱容中多装货物。”在船方限定时间内,王锦德以丰富的业务经验和特有的耐性,精心、细致的测量和搭配,最终完成装载货物1308件/1.6万立方米,足足多装了3000立方米!设备没有一件是重复装载的,码舱严谨并衬垫良好。


  望着这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场的外方专家瞠目结舌,直至竖起了大姆指,就连走遍世界各地的巴西收货方也禁不住啧啧称赞,用生硬的汉语连连称道:“王专家…王专家”


  其实,外方眼中的“王专家”只有中专文凭。1970年,时年17岁的王锦德进入大连港,从一名装卸工起步,先后做过业务员、调度员、现场工艺员等,凭着他出色的工作业绩,1989年被公司委以大件业务员的重任。


  大件设备素以超大、超重、价值昂贵被列为港口装卸的特殊货种,其装卸也因难度大、技术性强、责任重大而备受关注。只有中专文凭的王锦德,深知自己要成为这个行业中的“大拿”,还有很大距离。于是他开始了十多年如一日的学习积淀之路。


  为了全面掌握大件业务员所需的知识,王锦德买来了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吊装工艺学等相关书籍,系统学习各种吊装工具的属性特点以及船舶、货物的特征要求等。几年下来,他买的专业书堆成了垛。为这事,老伴开始不理解,笑他是“书痴”、“浪费钱”。老王解释说:“干活要讲究点认真和责任。大件设备每件货都很贵,百万元、千万元的都有。从大处讲,咱要对国家财产和货主利益负责;从小处说,咱要把活干好,不能让人戳脊梁骨。”


  理论从实践中来,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到实践中去。王锦德认为,做大件装卸,只有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会形成能力。因此,他把每次装卸作业都当成检验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战斗”,用心去做。跑库场、爬船舱,练习观察力、目测力,反复丈量货物尺寸和船舱容积,检查吊具负荷。装卸方案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要多次斟酌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发明出了很多“王氏理论”。


  2006年10月26日,“安源9”轮要从大连港装载22台履带吊出口到孟买,其中有4台单重56吨。但港区现有最大的门机负荷只有45吨,单机装载明显超出负荷,货主不得不考虑租用海吊。得知货主困难的王锦德想:租海吊每天需要4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啊。于是他经过反复推敲、测量和研究,大胆的提出采用两台45吨门机联合作业,双机将履带吊抬至甲板。“这种装载方法此前从没用过,大家伙心里都捏着一把汗”,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可事实证明了王锦德的方法可行,大连港也由此开创了45吨门朵双机招货的先河。


  “舱内搭跳板”、“叉车吊车协同作业”等等,说起王锦德的装卸经验足够写一本书,也正是这些独到的装卸技术,奠定了王锦德在港口大件装卸行业首屈一指。


  随着王锦德在国内外航运界知名度的提高,许多单位看上了王锦德这块“知名品牌”的含金量,纷纷许其丰厚待遇,力邀“大件王”加盟。对此,王锦德坦言:“钱没有人不喜欢,但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大连港给搭建的平台,我不能忘了大连港。”


  为了心爱的大件装卸事业,老王放弃的不仅仅是外界的诱惑。由于大件设备装卸对船期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在船方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装卸任务。为此,王锦德的付出还有很多……


  令老王难忘是2004年3月6日8时,他正指挥“大中”轮大件设备的装船作业,突然接到母亲生命垂危的消息。他怀着万分焦急的心情安排好工作赶到家中时,母亲已悄然离世,没能和母亲说上一句话的王锦德心如刀搅、泪瀑满面,撕心裂肺的痛哭后,他又陷入了一个“三难”的选择——母亲的后事需要处理,正重病住院的父亲需要照料,码头现场的大件设备船要等着他去组织装船。无奈中王锦德含泪将家事交给兄弟姊妹们,自己赶回港里继续指挥“大中”轮装船作业。3月8日,“大中”轮作业结束后,王锦德匆匆赶到殡仪馆为母亲送葬,可仪式刚结束又接到父亲病故的噩耗……


   “这些年来,我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是在岗位上度过的。自古忠孝难两全,不是我没有亲情,我也爱我的父母,但事业和家庭产生矛盾时,需要我作出牺牲。”每当说道这里,王锦德总是潸然泪下。


  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工人在艰苦的蜕变中完成了质的飞跃,王锦德如今已经成长为声振航运界、名扬海内外的港口大件装卸业务专家,他多次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港集团“十佳优秀员工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大件王”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了。


勤学苦练 精益求精的焊工——汪志宏
——记大冷股份辅机事业部焊工汪志宏同志的事迹

作者:李超光
  
  制冷装备的压力容器埋弧自动焊的焊缝需要经过100% X光射线透照检测,整条焊缝不允许存在超标缺陷,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大冷股份辅机事业部的汪志宏同志就是从事埋弧自动焊工作的焊工,他的工作决定着产品的效率、质量。从事这项工作十多年来,他象王亮同志那样牢固树立自强、创新精神,不断学习、钻研,不仅圆满完成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而且带动广大职工比学习,比技术、比新、讲奉献,形成了良好氛围,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刻苦钻研的拼命精神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汪志宏总是摸不着头绪,对自动焊的性能、特点和工艺掌握的还不透彻,随着焊缝返修卡的不断到来,他的信心也在不断的降低。“怎样才能降低焊缝返修率”就成为一直困扰着他的心病。正当他寝食不安,求学无路之际,部门大力开展了职工培训活动,自动焊原理、自动焊工艺、自动焊特点、自动焊缺陷预防……这对于他来讲好比雪中送炭。自从培训以来,汪志宏感觉到在厂内学习的时间远远不够,他就向培训的工程师借来相关书籍,晚上坚持学习,常常到深夜,
白天向周围的师傅们学习,多问、多想、多练,对照理论找出实际的差距,工夫不负苦心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送到汪志宏面前的焊缝返修卡就少了很多,他的自信心也强了起来,经过不断的摸索,现在他焊接的产品返修远远低于工艺要求。汪志宏也更加注重学习了,参加工作这些年,他一直是在学习中度过大部分业余时间,通过学习使他在岗位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要求一个人必须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多种技能,具备一岗多能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汪志宏不断给自己制定的努力方向和标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除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外,汪志宏经常在业余时间向其他工序老师傅请教,忙着“偷艺”。几年下来,铆工、气割、钻孔等各项操作技能他都能熟练掌握,得心应手,现在很多产品汪志宏都是从头到尾一个人完成,成为生产中的多面手。


  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


  现代的技能工人必须学习掌握现代化加工设备的技术技能。2002年以来部门分配给汪志宏1台气体保护焊机,能不能掌握先进的气体保护焊技术和技能并把它应用于自动焊打底的工序上就成为汪志宏创新的新起点。以前,用焊条电弧焊打底必须保留清焊道药皮的工序,即费时又费力同时又增加了缺陷产生的机率,如果采用气体保护焊打底,就会节省清药皮的工序,避免缺陷产生,提高探伤合格率。汪志宏通过向焊接工程师请教,查阅资料,并结合多年的施焊经验,逐步找到气体保护焊打底的新方法,经过反复验证,气体保护焊打底的试板100%探伤一次性通过。之后,汪志宏逐渐把这项技术应用于产品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为山东黄海生产的40套船用机组上,他采用气体保护焊打底,结果40台产品100%探伤一次合格了39台,远远低于标准要求的下限,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节约了成本。如今,气体保护焊用于自动焊打底的技术已经在部门得到大力推广,生产效率比过去提高3倍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永不言弃的创新精神


  在工作中能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是对一名合格技能性工人的检验。工作中,汪志宏反复考虑能否把部分产品衬圈去掉,采用氩弧焊接利用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技术达到工艺要求,这样不仅减少工序、节约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不断的修改焊接工艺和完善操作技能,氩弧焊接单面焊双面成形的难关攻破了,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部分船用辅机和各种产品的气包体、油包体上得到较好体现,采用氩弧焊接,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为部门的焊接工艺创新铺平了道路,现在部门的很多焊接工序都能采用氩弧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技术,大大加快了生产进度,同时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


  汪志宏经常加班加点,义务奉献,过去的两年他累计奉献工1000多小时。由于生产任务量激增,他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但他看着还有那么多急需的生产任务,咬紧牙关,依然奋战在生产第一线。2002年到2006年汪志宏共生产产品2500多台套,其中98%以上产品100%射线探伤都是一次性合格,远远低于标准要求,由于工作突出,汪志宏也多次被公司评为质量标兵、质量信得过个人、青年创新能手、青年质量能手等称号,2004年他获得冰山集团技能竞赛焊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获得大连市焊工技能比武第二名,同时晋升为焊接高级技师,同年他也被评为冰山集团实现百亿功臣银奖。


立足岗位 建功立业的铆工——张积广


   ——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器厂一容器车间铆工张积广同志的事迹


作者:金 委
  
  53岁的张积广,1977年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金州重型机器厂一容器车间当铆工,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将近30年。从一个连材料牌号和图样都看不懂的学徒工已成长为一名能带徒弟的铆工组组长,从一个从未跨入过工厂大门的一名普通青年已成长为单位乃至行业的技术尖子。在近30年的铆工生涯中,张积广15次被评为公司、集团或市局的先进生产者、劳模或优秀党员,两次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


  树立创新精神。30年来,经张积广亲手制造的压力容器达1500多台,其中的100多台是按美国ASME规范制造的出口产品,客户遍布国内除了西藏、海南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及日、韩、英、美、巴西、巴林、苏丹、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以来,他配合技术与检验人员,共开发制造尿素、煤化工等新产品20余项。如,52万吨尿素设备,于1991年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的嘉奖和表彰;为鲁南化肥厂研制的煤气化炉,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5Ni钢低温产品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批准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树立自强精神。面对岗位的特殊素质要求,30年来张积广一直刻苦钻研铆工技术,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厚积广猎。在开始学徒时他几次都想打退堂鼓,面对一张张天书般的产品图样,文革期间初中毕业的他一筹莫展。关键时刻,领导和师傅积极鼓励他向理论与实践学习,使之成为有用人才。他开始了漫长的补习之路,三角、几何、物理、制图、力学、材料学和铆工工艺学等,他一门一门地学,反复研究,不懂的就向工程师请教,直到搞懂为止。在刚学立体几何和制图的时候,他的三维空间就是建立不起来,师傅们就教他用土法练习,从简单的圆柱体水杯再到稍复杂一点的产品法兰、封头等零部件等,逐一反复练习投影。那段时间里,他就像着了魔似的见了什么就做什么投影。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对于比较复杂的图样和工艺文件,他都能准确无误的拆图和理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重出口产品的增多,在工程师的帮助下,张积广收集了相关工艺规程、守则、行业和国家标准、技术法规,甚至日本的JIS标准、德国的AD规范和美国的ASME规范等几百份资料进行反复学习研究。近30年来,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钻研习惯,只要一接到新任务,拿到图样和工艺文件,就不厌其烦地琢磨、研究,找出操作难点和关键工序。


  金重公司之所以能够确立国内行业的霸主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荷兰斯太米卡邦CO2汽提法尿素设备的制造技术。自从荷兰专家卡斯特兰步入车间的第一天,张积广就跟随他开始了中国尿素合成塔零的突破。他们都叫这位荷兰专家为“老卡”,在那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张积广废寝忘食,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卡”请教,在进行内件组装时,每一道工序张积广都要缠着“老卡”问为什么要先装这个件而不是另一件,休息的间隙张积广就赶紧把“老卡”讲的要点记录下来。“老卡”看到张积广的虚心好学,态度也从开始的趾高气扬、不屑一顾变为后来的倾囊以授、赞不绝口了。几年后,制造了年产4~80万吨尿素装置中的尿素合成塔等四大关键设备300多台,同时也多次获得省部、国家级奖项。在1999年金重承制了尿素高压设备16台,在一年内制造完成这么多难度大、工艺复杂的尿素设备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都是绝无仅有的,金重完全垄断了中国的尿素设备制造市场。


  树立奉献精神。张积广的技能在业内已小有名气,有很多单位以优厚的待遇邀请他去加盟,都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2001年在金重还处于低谷的时候,开发区新成立的一个合资企业慕名而来找到张积广,让他去当车间的技术主任,并许下给两倍于金重的工资外加一套住房。想想自己的家人,掂量掂量目前的收入,再看看现在的住房,多么诱人的条件,可是一想到要离开奋斗20多年的岗位,离开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工友,张积广就觉得像要离开自己的家去到别人家生活一样,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2001年秋,正值张积广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赶制3台尿塔的关键时刻,他的父亲和岳母相继患脑血栓住进了金州和大连市内医院。可是张积广却无法脱身,仅仅去看望过一次,这使他内疚不已。更大的遗憾是在2002年11月份,当张积广的老父亲病重被送到医院时,他也正在抢制2台尿塔和一批非常着急的出口产品,坚强的父亲拉着他的手一再叮嘱不用为他的病分心。他被父亲的坚强假相迷惑了,望一眼父亲、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就又匆忙赶回公司了。父亲弥留之时,他没能尽到为人子的孝心,留下了终生遗憾!


市级青工状元——李锡陆


——记大冷股份活塞事业部机组班班长李锡陆同志的事迹

作者:董广镇

  大冷股份活塞事业部35岁的钳工李锡陆,现担任机组班班长。90年从公司技工学校毕业来到冰山,从那一年起,他就立志要做一名技艺全面,本领高强的技术工人。他系统学习了钳工知识,从理论上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在实践中,他主动向相关技术人员及老师傅请教,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刻苦钻研技术上。在全市青工比武中,李锡陆取得理论、答辩、实际操作均为第一的好成绩,获得市级青工状元称号。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已经成为工人技师,在去年的大赛中又有不俗表现,取得了高级技师等级证书资格。


  “打铁就要比铁硬”在带领班组圆满完成正常工作之余,作为一班之长,李锡陆起到了担当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他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公司新产品——船用机组的生产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他收集大量的资料,废寝忘食地查工艺,看图纸,请教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透了操作规范、图纸、工艺流程。同时,他还利用掌握的制冷理论,为班组成员全面补习制冷知识和系统流程等,并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为试车台制冷系统进行氟利昂的填充和试车。对初干船用机组的操作者来说,试车操作过程可以快速掌握,但回压找原因时往往无从下手。李锡陆就耐心为大家讲解,一一演示,并对照问题传授具体的解决方法。他还倡导大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个人经验、窍门,进行汇总和交流,共同提高操作水平,使全班成员基本掌握了船用氟机的试车及故障排除技能。他自己还利用业余时间学完了大专课程,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


  “勇于突破创新路”。机组班担负着公司各种型号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组装工作,技术难度高,工作任务中,一天有时是几个品种同时操作,各部门工序间的协调组织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李锡陆不仅时刻关注班组各工序的生产进度、组织备件,查阅图纸,帮操作者解决问题,还要到公司其他部门随时了解操作进程。一双板鞋在他脚上穿不到一个月废了,一双耐油鞋穿不上三个月就被磨漏了底,大家都说他长了一双吃鞋的脚。但他从来没有因为生产任务忙而忽视产品质量,特别是对船用机组,技术要求、检验都要比一般的产品严格。他经常对大家讲:“在我们这看问题是小,但到了船上,哪怕是一个螺丝钉,螺丝帽都会出现大的质量问题,给用户酿成重大经济损失,给我们的产品信誉带来负面影响”。


  在工作中李锡陆不仅能够独当一面,身先士卒,而且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去由于试车时没有试车台,每次氟利昂机组试车时总搞得满地都是油和水,试车的用具也极易被油腐蚀,降低使用寿命,更严重的是地面上电线遇到水更有触电的危险。经过连续几昼夜冥思苦想,李锡陆设计出几套改造方案,在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下,设计安装了简便实用的试车台,并对试车水路系统、气路系统和电缆线的布置进行改造,最终解决了这一多年困扰的试车问题,消除了事故隐患,在保证现场整洁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随后,李锡陆还带领大家对试车台的试车管路进行改进,降低了成本。在部门和组员的支持下李锡陆对辅机试车台普通冷凝器储液器改造为高效管储液器,并将系统进行全面革新,将原先只能试一台125机器,2台T810C机器改为现在可同时试2台125机器,3台T810C机器,提高效率近一倍。现在完成一台船用机组的时间由原来的4——5天缩短为3天。


“燃烧自己为企业”。在工作中李锡陆始终做到,只要他承诺的交货期无论有多大困难,每次都带领组员们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可在妻女面前,他的“威信”指数却很低很低,只因承诺太多践诺太少。提起父母,他觉得亏欠的更多。看着别人家的父母总领孩子上公园,女儿羡慕地问他,“你什么时候能领我上公园呀?”他只能说“等爸爸有时间”。可什么时候有时间,他自己都不知道。去年“五一”前,李锡陆早就答应妻子的提议,请孩子的爷爷奶奶与他们一起领孩子找个近途旅游线路,一来尽尽孝,感谢二老的帮助,再者让孩子痛快地玩一玩,弥补平时的亏欠。可临近“五一”,十台T810C氟船用机组的紧急任务又下到部门,4月30日经过前几道工序组装的机体转入机组工序,他不得不再次对妻女违诺。


  李锡陆扎实高超的技术水平,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状态,默默地做着贡献,得到了集团及领导的高度评价,不仅多次被评为公司级岗位标兵和连续三届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更是在“冰山集团首创100亿立功创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荣获“生产功臣银质奖”。


善于学习创新管理的班长


   ——记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成套产品事业部钣金班班长于洪宽同志的事迹


           作者:杨有柱
  
  于洪宽,是大连冰山集团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成套产品事业部钣金班班长,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生产工人,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努力工作,取得了令人同声赞许的成绩。他先后考取了国家“工人技师”、“高级工人技师”职称,并先后荣获大连市“百名技术标兵”、大连市“优秀工人技师”“十佳工人技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于洪宽所在的钣金班,多年来担负着整个事业部各种中小型组合库库体、各种冷库门、速冻机、冰格、各种冷风机外壳板等钣金件的加工任务,其加工数量多、品种复杂,周期又短。为保证交货期,为事业部生产大局着想,于洪宽所在班必须抢先一步,为下道工序赢得时间。在这个问题上,当了多年生产班长的于洪宽,懂得如何保证各项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并在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上动了很多脑筋,从而认识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自己开始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组。


  多年来,他在岗位上象王亮同志那样发扬“打铁就要比铁硬”的自强精神,坚持认真学习技术、钻研业务,利用多年的生产经验,在实践中实现创新。他自学了数控冲床编程工艺,掌握了编程技术,为公司节省了一名固定的编程工作人员。生产过程中,他为很多新产品的钣金件加工编写了加工工艺、下料工艺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设计过多种胎模具,如,冷风机加热器卡子胎具,谷物机冷却器盖板压型胎具、冰格托板压型胎具等,他的这些设计,多项不仅获得公司嘉奖,而且其中“谷物机壳体加工工艺项目”还被大连市总工会评为“群众性技术活动优秀成果奖”。


  “点亮自己,照亮别人”。于洪宽不仅能从自身出发努力工作,以身作则,还能够着力调动班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发掘全班每一名员工的聪明才智。2002年-2003年间,他带领全班员工积极响应公司及事业部号召,在创建学习型班组上下工夫,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在事业部开展的“技师授课”活动中,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员工们讲授钣金加工的知识,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年轻工人。他还善于利用生产过程中的闲暇时间,在班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考试,组织青年工人进行技术比武等活动,并对在考试比武中取得好成绩的员工给予奖励。此外,他还经常利用平时的娱乐活动、每年的春节茶话会等机会,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使知识性、娱乐性融为一体,激发了班组全体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在生产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班组成员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2003年初,全班每一名员工都主动写了一份工作学习保证书。目前,于洪宽所在的班组12名员工中,除他本人是高级技师外,其余员工全部拿到高级工人证书,4人掌握了计算机数控操作技术,两人具有大专文凭,一人大专在读。


  2002年钣金班被大连市总工会授予大连市“学习型班组”称号,被大连市共青团评为“青年文明号”班组。


  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于洪宽坚持督促和帮助青年人不断提高素质与技能,迅速使班组的广大青年工人成为了事业部生产的骨干力量,成为企业的宝贵人才。几年来,全班有多名同志在参加公司工会、团委开展的员工创新创效、青年技术比武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青工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为企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2003年5月1日,事业部引进了一台AMDA新型255数控冲床,在引进的过程中,原本应当对班组的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这种培训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由于他们班员工的基础素质较高,在安装调试中边干边学,很快就掌握了该设备的操作技能,待设备安装完毕,便马上投入了正常生产。


  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使于洪宽深知,在当今时代,作为每一名企业员工所担负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我们每一个员工应该象王亮同志那样更具有吃苦耐劳与奉献精神、更具有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水平。


  这些年,于洪宽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他还是认为自己离党组织的要求相差很远,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失时机地学习新知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拓新思路,从而逐步地完善自我,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有素质、有知识、多技能的人才,带领身边一班人,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上一篇:你的服务我们一百个放心   下一篇:一名专家型工人的平凡与不平凡———记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 (上)(图)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