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习型家庭的八点建议 |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3-06 (阅读次数:
)
|
|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更没有凝固不变的家庭教育,所以对每个父母来说,都需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达到自我改变,自我完善,与时俱进,与孩子共同成长。 学习型家庭是现代家庭教育理想模式,是终身学习社会中家庭的必然发展趋势。学习型家庭不仅是一种家庭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家庭学习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学习型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是一名学习者,家庭是一个学习团队,通过共同学习,相互学习,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学习,会使生活更美好,因为只有学习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快乐的家庭。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创建学习型家庭呢? 一、寻找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学习方式 家庭是千差万别的,家庭学习的模式也是多姿多彩的。 对不同的家庭而言,其学习方式却会因地制宜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可以这么说,在千姿百态的学习模式中,没有一种模式是最好的,只有一种是最适合自己的。从学习的途径的维度分析,学习模式可以分解为:文本学习模式,生活实践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模式,人际交往学习模式。那么,你的家庭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案例一: 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念念童话书几乎是每位年轻父母的育儿必修课,而在我们这个家庭,给孩子讲故事、听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学讲故事让我们家长在融洽温馨的气氛中成为孩子可以依赖的大朋友,让我们可以更多地走进孩子天真无邪、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女儿听故事的历史是从坐在婴儿车里的时候开始的,她可谓是一名“老资格”的故事迷了。不过,从爱听故事到爱讲故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哟,这需要家长非常耐心的引导、需要家长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起学习。 在最初阶段,我们讲完故事后就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回答,并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当孩子可以较好地复述故事中的关键情节时,就尝试让她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童话、观看卡通片的时候,注意研究优秀的幼儿故事为什么孩子爱听、易记、易懂,探寻其中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于我们所讲的故事。我们买了“怎样学会讲故事”的VCD,和孩子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女儿从其他“故事高手”身上受到了很大启发,她渐渐懂得了讲故事要声情并茂、要掌握好语气的抑扬顿挫等要领。 记得今年暑假,在我们的家庭故事会上,女儿讲述了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警察飞飞”。向所有“观众”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警察形象。我们第一次惊喜地发现:女儿真的长大了。她对故事的理解、阐释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孩子进步之快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用最热烈的鼓励保护她幼小的心灵里再一次萌生的自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已经能绘声绘色讲述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幼儿故事。讲故事为孩子认识这个缤纷的世界打开了另一扇窗,而我们亲子交流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当孩子会成功地复述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又鼓励她自己编故事、自己创作故事。当然父母首先要给她作好示范、作好榜样。爸爸下班回到家,不管多累,都要为她编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而妈妈则把发生在生活中的趣事编成故事讲给她听。孩子为了编好故事,学会了认真观察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学会了体味“人间百态”。一年级的小孩子创作的故事难免会词不达意、前后矛盾的问题。但我们总是先对孩子的热情给予肯定,再指出不足之处。当然,自从女儿学会汉语拼音之后,也经常会发现我们的故事中咬字不准的情况。这也给了我们不小的压力噢。 从以上案例,可以反映这个小女孩家庭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亲子之间以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为主线进行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既具有文本学习模式的特点,又具有人际交往学习模式,妈妈编故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孩子从听故事,复述故事到创作故事,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获得很大的提高。两代人的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体现了学习型家庭的根本宗旨。 二、在时间的缝隙中学习 一天24小时,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公正的。现代生活的节奏愈来愈快,时间愈来愈紧张。工作这么忙,竞争这么剧烈,还有什么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怎么办,最好的办学是在时间的缝隙中学习,譬如说在双休日学习,在节假日学习,在晚餐后学习,在时间的边边角角中学习…… 当前的家庭生活出现两个特点:①社会竞争愈来愈剧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②每年每月休闲的时间却越来越多,除了每周双休之外,一年之中还有三个长假。 如果我们把一天24小时划分为三块:上班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可支配的休闲时间。如何提高休闲时间的文化含量,将成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所在,工作再忙,时间再少,也可挤一点时间学习。这种学习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为个人进修学习时间,第二类为全家分享时间,其中包括共同讨论家庭事务时间,全家共同阅读时间,全家相互谈心沟通时间,这三种时间属于家庭成员共同时间,需要家庭中每个成员来共同创造。 学习时间渗透化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学习开始从“阶段性”向“活到老,学到老”的全程性转变;家庭成员从“各管各学”向“共同学习分享交流”转变;学习时间的合理计划方案之一:三分之一的三个之一,让一天24小时中的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一用于看书读报,学习分享交流沟通运动锻炼,提高家庭生活文化含量,那是生活中的一件要事。方案之二:每个双休日,作为父母,不管工作再忙,时间再紧,总应挤出一块时间,作为家庭共同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家人相聚共同时间的数量多少与品质高低是家庭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 案例二: 读书对家庭每个人来说,是一种享受。每天晚饭后,全家坐在灯下,每人手捧着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科技新知,是投资理财,还是卫生保健……阅读,如同与知识老人面对面对话,阅读就如象乘着作者的翅膀一块儿飞翔,在欣赏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风景,体验从未有过的自由。一本好书,可以在瞬间挣开我们的眼睛,让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 “爸爸,妈妈,快来呀!看读书时间了!”女儿一本正经地指着挂钟,催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连续剧的我们。说话可要算数,这可关系到女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稍知一点教育常识的我自然不敢因小失大,不管是令人激动的体育比赛,还是精彩纷呈的电视连续剧,统统都要靠边站,这是我们家每天晚上8点30分开始半小时晚读的情景。 说起这半小时晚读还得回到三年前女儿刚上小学时。一向临睡前爱看书的我照例看起了书。那天,女儿作完作业后,提出也要看书,于是,我随手拿了一本《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给她。女儿居然拿着书看得有滋有味,还考我们书里的问题。我想:这小家伙就爱凑新鲜。第二天,女儿的姨妈、姨父来做客,到了晚上8点半钟,我们谈兴正浓时,女儿提出要睡觉了,还乐颠颠地拿着《十万个为什么》进了小房间,说睡觉前要看书。她的姨父吃了一惊。过了一会儿,我们悄悄地走过去偷看,只见小家伙真的一本正经地看书了。她姨父见此直夸我们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说回家对外甥女也要试一试。我和妻子听了,你看我,我看你,真有点儿受宠若惊了。女儿的姨妈、姨父走后,我郑重其事地对妻子说:“以后一到晚上8点半钟,关掉电视机,你看你的报纸,我看我的专业书,让孩子也看书,从此,这成为我家雷打不动的制度了。 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我把女儿的半小时学习时间,安排成第一天由孩子阅读听,第二天让孩子向爸爸、妈妈讲述阅读的内容。三年坚持下来,收获还真不小,我摘录了50多张读书卡片,女儿读完了近10本书,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事物,同时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三: 我家的“家庭读书比赛”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全家要去一次书店,每个人都要买一本书,一周内务必看完,并且要与家人交流一下(有必要还要交换看看),如果没看完的话,下周就要补上。缘何有此?事情是这样的: 孩子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我们夫妇都在大学教书,业余时间相对较多,就很早开始教孩子四则运算、看图识字、背诵唐诗等,晚饭后,一家人边散步边帮助孩子复习。散步的时候往往天已经黑了,没有办学看清书上的字,我们大人就只有预先背下来才行,特别是唐诗。背诗的时候呢,孩子往往要求比赛,看谁记得牢,记得快,我们大人也只有被迫“参赛”。有时,我有事出差,回来后也不得不在孩子的裁判下,把拉下的没有背诵过的诗“拼命”补下,否则,岂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就这样,大约不到一年,一本《唐宋诗词选》就这样被我们全家“比”下来了。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看书也越来越快,因此,每周都和我们一起去书店购书。后来,连我们的好些书也成了他的战利品,不懂就问,看完后,还经常与我们交流心得,后来,我们也必须要看一些孩子的书,否则,根本没有办法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我们家的“家庭读书比赛”就逐渐形成制度了。 我们家的读书比赛要比谁的书读得多,读得快,读得有质量,读得有效果。既然是比赛,有时就真的很“激烈”,比如:为了完成规定项目,孩子就不得不在考试结束后疯狂恶补;大人也不得不在出差时的飞机上、火车上奋起直追(4大本《哈利波特》就是利用的如此魔法);连平时打招呼也几乎变成了“你看到第几页了?”…… 当然,就如同运动员一样,进行比赛那种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而最终取得胜利之喜悦、自豪,是任何其他人也代替不了的。看到书架上的书在一本本不断增加,想到每年仍将要有52块奖牌即将入帐时的那种快乐实在是太美妙了,特别是,每周(实际上每天都在进行)全家人在一起互相愉快地交流某本书中的某件事、某个人、某个情节时,或开怀大笑或心有灵犀或凝眸沉思,就象在听抒情的音乐;在闻芬芳的花;在喝陈年的酒,真有越品越有韵味。 实行家庭读书,好比是一场又一场足球赛,不管是父母,还是祖辈和孩子都是球员,互相传球,我看完了一本书,有感悟,有体会,把这本书传给你,传给他,与家人共享,可谓其乐融融,如果只有小孩读书,没有大人共读,这就好比小孩是球员,在球场里跑来跑去,跑得大汗淋漓,大人只是当观众,当裁判,当局外人,缺少共同体验,更没有共同的乐趣,更没有共同的交流和沟通的话题。 以上两个案例,有两个共同特点:从家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时间,形成一项制度,案例二的家庭坚持每晚半小时学习,三年来,收获可真不小,父母摘录了50多种读书卡片,读小学的女儿则读完了10本书。案例三的家庭的学习制度规定每周去一次书店,每人买一本书,一周内看完,并且与家人进行交流,他们把读书比作足球赛,我传给你,你传给我,共同分享,其乐融融。 三、读万卷书是学习,行万里路也是学习 家庭学习不同于学校学习。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反思、体验、感悟更是学习。家庭的学习弥散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在家庭的每一个细胞,可以这么说,家庭的空间是有限的,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当你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现代科技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也是一种学习。 案例四: 如果,我们全家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全家外出旅游考察,在领略祖国美丽山水,去欣赏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去投入大自然的怀胞,去感悟社会的多姿多彩,这无疑也是一种学习,这是一种立体的阅读,用双腿去体验的学习和感悟。 时逢春日,一日阳光明媚,柳树吐出了嫩芽,桃花张开了灿烂的笑脸,迎春花早早地吹起了小喇叭,真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天气。我们一家准备出游——看看发展中的虹桥。 孩子穿着红外套,骑着蓝白相间的自行车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精神。我们一家三口沐浴在阳光里,骑着车沿着虹桥路向东行,穿过虹中路,路过虹梅路,突然一条新路印入眼帘。“妈妈,这是一条新路,我们去看看!”面对孩子的好奇心,我欣然同意。我们一个左转,径直向里,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清溪路是虹梅路的延伸段,两边都是高高的围墙,树丫上光秃秃的,来往车辆寥寥无几。“看来这条路刚被开通。”孩子一边说一边摇着脑袋,他的推断能力真是突飞猛进。我开始庆幸自己带孩子外出了。猛一回头发现身旁一处墙角的裂缝里有一丛小草挤出来,给那冷冰冰的一面墙带来了一丝生机。我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只要有钻劲,柔软脆弱的小树枝也能钻出坚硬的墙壁,得到一片新天地。孩子惊喜地睁大眼睛,然后像模像样地摇头吟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得好!”我连忙对孩子的学以致用给予肯定。因为一路上交流畅通无阻,我们便有意识地加快了速度,孩子也兴奋地紧追不舍,撒下了一路的欢声笑语。 一回到家,孩子便翻箱倒柜地找地图,仔细看了起来。忽然,他大声大叫:“我找到了,找到了……”我闻声而去,孩子一边在地图上画着我们走过的路线,一边嘴巴里嘀咕着:“妈妈,其实这条路线还有两个未经之处……”我连忙趁热打铁:“孩子,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去过。”“哪些地方?”孩子追问着。“你可以查查地图,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下我们的上海城市建设的进程。”于是,我们的每一个双休日都被孩子的出游计划排得满满的,大不相同的是,现在的目的地、行程路线已是由孩子来制定。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充实了,孩子在快乐中,性格开朗了,能力提高了,开始要主动地去了解事物,而且丰富的生活内容与鲜活的内心体验为孩子提供了许多的写作材料,使孩子不再为作文无话可说而烦恼。 以上家庭学习时空已走出家庭的城堡。在发展中的虹桥领略城市的发展与变化。这是一本无字的生活教科书。孩子所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课堂里的教科书。你看,全家在双休日的出游活动中既获得了快乐,又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四、学习为了自我改变 学习不是为了装门面,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你想改变孩子吗?那么首先要改变父母自己,如果自己不改变,不转变观念,不转变教育行为,最终孩子也无法改变。 学习型家庭的学习成果并非都可以“物化”的,大量的体现在“精神”“人文”的层面,譬如说:①家庭每个成员的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②改变了“想当然”的心智模式,以系统思考的方式去寻找家庭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使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可发展的空间;③建立家庭共同发展的目标和期望,家庭是父母的,也是孩子的,家庭的事务让孩子共同来参与,家庭目标让家庭每个成员来共同努力,让家庭每个人都成为主人;④父母放下架子,营造家庭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氛围,让家庭成为快乐的健康的港湾;⑤建立畅通无阻的对话关系,亲子之间、夫妻之间,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宽容,学会感恩,架起心灵交流的桥梁;⑥家庭每个成员在共同学习中提升生活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其中包括:看书读报的能力,电脑上网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分享能力,欣赏赞美孩子的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因势利导发现孩子潜能的能力等。 学校的学习成果也许通过文凭、成绩得到体现,但家庭学习的评价指标是什么呢?家庭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家庭的生活是否幸福、美满,家庭的成员是否健康、快乐,因为只有学习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快乐的家庭。 案例五: 放学后,我带着一脸的疲倦回到家中,没有休息片刻就进了书房埋头于题海中。刚提起笔,灯灭了。屋子顿然一片漆黑。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使我和妈妈忙作一团,到处找蜡烛,却一无所获。这时,爸爸推门而进,面对一脸茫然的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怎么搞的,这个时候停电。”“是啊,那么多作业明天还要交呢”。我也发起牢骚。 无奈三人默默无语,只有等待。屋里甚是安静,时钟“铛、铛、铛”敲过六下,打破了屋里的寂静。一阵微风吹来,无意将钢琴上沉睡已久的琴谱打落在地。妈妈蹲下身,用衣袖抹去落在琴谱上的灰尘。轻轻地抚摸着它,就像当年抚摸我一样。妈妈的神态定格在那一瞬,思绪回到了从前。这架钢琴对于她而言,是一段美好回忆的见证。因为多少年来,无数个日日夜夜,钢琴从没离开过她。此时,妈妈的眼中滚动着晶莹的泪花,我明白,这泪花中蕴含了许许多多无可名状的深情。“太久了,它承受了太长时间的冷落和孤独”。妈妈喃喃自语。双手触及琴键发出了震颤的声音。这声音仿佛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又让我追溯到以前…… 那时,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我和爸爸唱,妈妈弹。这种生活尽管平淡却始终使你感到充实与温馨。自从爸爸调入电台,忙于工作和赚钱,我上了高中,学习压力大,我们三个便很少坐在一起……想到这儿,我的心里不禁有些酸楚,好想回到以前,再去回味那渴望已久温馨甜蜜的感觉。 突然,我的耳旁响起了从前妈妈最喜欢的那首曲子。看着她不再熟练的双手在琴键上移动,伴着那荡气回肠的《回忆》,我和爸爸情不自禁地唱起来,眼前又勾勒出一幕幕往日的情景。家中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好久没有的温馨感觉顿时涌上心头。甜甜的,酸酸的,三个人都沉浸在天伦之乐中…… 不知过了多久,来电了。屋里又恢复了原先的明亮。三人无奈地看着彼此,只好暂时各就各位。可我心中始终回味着刚才的那种感觉,好想在多停一会儿电,多唱一会儿歌,多听一会儿妈妈的琴声。 你看,家庭在停电的一片漆黑情况下,妈妈弹起钢琴,儿子与父亲唱起了歌,三个人都沉浸在天伦之乐中。时间虽然那么短暂,却给家庭带来了快乐。只有让学习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每个细胞之中,这样的家庭才是真正幸福的家庭。 你爱孩子吗?你爱丈夫吗?你爱妻子吗?如果是真爱,你就舍得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划出一块时间,作为家庭共同交流学习时间,如果一个家庭,物质再丰富却没有共同的精神生活,没有文化内涵,那么这个家庭就不是一个学习的家庭。 五、需要一种学习动机自我激励的境界 学习的动机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源泉。她不仅体现了人对生活的追求,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需求。当一个家庭在物质上达到一定水平时,必然会对学习,对人文关怀会有更多的追求和需要,可以这么说:家庭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但对精神的需求却是无限的,每个家庭成员对学习的动机不仅体现了对家庭、对社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每个公民的需求。按照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家庭学习动机也是逐步递进的过程,人在满足了低一层次需求以后,必然会摆脱功利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 “学习动机自我激励化”具有以下特征:①终身学习理念正在深入人心;②学习的功利色彩在逐步淡化,家庭学习动机正从生存需求走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自我发展的需求;③共同愿景成为家庭学习的重要凝聚力量;④家庭学习正从被动的“要我学”走向自主的“我要学”;⑤学习已成为人们评价一个健康的家庭,美好的生活的重要标尺,学习成为家庭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六: 女儿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还令人满意,进了中学,竟居班级中下水平。我感到问题严重,立刻采取一系列措施:扔掉了孩子所有的玩具,没收所有与目前学习无关的书,电视机掐掉天线,电话停机,请家教,同时威逼利诱。可以说,该用的不该用的办法都试过了,曾一度使整个家庭笼罩在灰色之中,到头来,没有多大起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父亲想,“教育孩子只靠动嘴是不行的,得有一定的行为做表率,要想方设法给她树起一个学习的榜样。”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他下决心参加今年的成人高考。第二天,父亲从单位抱回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从此走上了艰苦的复习之路。 半年之后,当女儿看到父亲拿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眼睛立刻放出异样的光彩,高兴地大声喊:“妈妈,妈妈。快来看,我爸爸考上了,我爸爸考上了。看!这是《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虽然没有几个字,但在她们母女手里看了好长时间。这时女儿对父亲说:“爸爸,您终于成功了,您真棒!”父亲笑了笑说:“你这个小老师指导的也很棒!”女儿听后腼腆的笑了。父亲接着说:“如果没有你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这是咱们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通知书》是我的,成绩是全家的。”说完,父亲在通知书上写下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努力了,一定能行!”说完,父亲对女儿说:“我通过这一阶段努力的学习,证明了《通知书》上这句话的道理。从现在起,你就是这张《通知书》的主人了,希望你……”女儿双眼含着泪水打断了父亲的话说:“爸爸,您不要说了,这张《通知书》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知道它的分量和来历,我也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听着,听着,父母心里突然产生了一种感觉——女儿正在长大。 那天父亲和女儿交谈,女儿说:“有一次,我在夜里醒来,看到厨房里亮着灯,我以为是谁忘记关上了,过去一看,是您在聚精会神地学习,您工作了一天,还要接送我上学,晚上再学习到深夜,我知道您所做的一切,有一天停电,我想这下好了,不用写作业了,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了,您也可以睡上一个好觉,心里很高兴。谁知,第二天早上,我在厨房里看到一堆蜡烛头,再看到您疲倦的面容,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眼泪在不知不觉中流了下来。您那么刻苦认真的学习,不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吗?从那天起,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每当我学习遇到困难、坚持不下来时,眼前总会出现厨房里的灯和那一堆蜡烛头,立刻身上就来了劲头。” 分析:女儿的父亲为什么又重新抱回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决心报名成人高考?其学习动机是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孩子,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因为教育孩子光靠动嘴是不行的。这是一种动机的自我激励,既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发展,家庭发展的需要。父亲在确立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正在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其教育孩子不是靠棍棒高压而是身体力行,共同成长,这是学习型家庭中父母的时代特征。 六、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学习者 在家庭学习中存在着以孩子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父母充当孩子陪读角色)和以父母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只有学习型家庭才是父母与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两代人共同学习,相互学习,才可能跨越代沟,提供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习主体的多元是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社会对每个现代人的要求,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父母与孩子处在同一起跑线,父母已失去了“知识权威”的优势,如果不“终身学习”,就难以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为了适应社会,必须终身学习,学习和工作“合二为一”,将成为每个家长终身面对的“两大主题”。 由此可见,学习主体多元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父母角色正从教育者向共同学习者转变;②家庭学习开始从“以孩子为中心”向“多中心”“多主体”转变;③亲子关系从“家长制”向“平等民主”转变;④家庭每个成员不管男女老幼都是学习者,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学习团队。 案例七: 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父亲虽大学毕业,却安于现状,无所事事,开始酗酒,闲暇时间成了麻将台上的高手,整日和那些牌友沉湎于“筑方城”,每天都要到深更半夜才回家;母亲,她整天守着电视,成了电视迷,沉浸在电视里的感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对我的关爱。往日那种家庭的温馨与快乐已荡然无存,面对父母对我的冷落以及他们那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我,焦虑不安,几次劝说都不见成效,我的心慢慢变冷,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正值学校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共同创建一个读书角,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并写下活动心得。可是现在的父母已经不再是以前对我关怀备至的父母了,他们眼中还有我吗?他们还会关心我的学习吗?他们是如此的陌生啊!当天,我并没有将学校的这项活动告诉父母,而是伴着泪水将自己所有的心情写进了作文。几天后,同学们都将创建读书角的计划一一交给了班主任,而班主任老师却发现惟独缺了我的那份。我在班主任老师印象中是个很不错的女孩,聪明、上进,这一次怎么会没有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呢?于是,班主任老师将我叫到办公室想问清事情的原由。一进办公室,我就站在一边低头不语,两手搓着衣角许久才怯怯地说:“老师,最近我家里有点事情,父母忙,我过两天再将创建读书角的计划交给您行吗?”老师看了我一眼,说:“行!”这时,刚巧语文老师走了进来,将我的作文摆在班主任老师桌上,班主任看了我的文章,被深深震撼,抬头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现在明白了,你最近一段时间为什么表现如此异常,成绩也直线下降的原因了!今晚,我到你家找你父母,好好谈谈!” 当晚,班主任真的来到我家,父母热情地接待了她,一阵寒暄之后,老师直接切入话题:“学校要开展一项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和父母共同创建一个读书角,并写一份学习计划,可是全班就小敏没有交。”说到这里老师特意观察了父母的表情,只见他们一脸的茫然,爸爸连忙说:“老师,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啊,孩子从来没有和我们讲过。” 老师随手把我写的文章递给了父母。“这是小敏写的文章,你先看看吧!”父母好奇地接过本子,当他看到“以前那个令我崇拜,尊敬的爸爸现在在我的眼中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时,他震惊了,拿着本子的手也开始颤抖起来,当他全部看完我的文章后便开始不停地抽烟,似乎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老师接着说:“小敏在我的眼中是个非常聪明,懂事的孩子,进校以来表现一直不错,可是最近他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下降,上课思想不集中,总是闷闷不乐,原来孩子的心里藏着这么大的心事啊!”老师适时停了一下,爸爸只是一个劲地点头,仍在不停的抽着烟。 “这次我来家访也正是为了这件事,学校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首先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创建一个读书角,使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学习的天地,然后一家人共同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并及时进行思想交流,写下心得体会。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做好这项工作,也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老师说。 “老师,请您放心,这件事我们家长一定会配合好学校,更何况这个活动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一定努力做好的。” “那好,我过段时间再来了解一下你们读书角的活动情况。”老师边说边微笑着离开了我的家。 那晚爸爸彻夜难眠,第二天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而后找我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通过讨论,一家人达成了协议:首先建立一个温馨的读书角;其次,父母在闲暇时间和我一样拿起书本读书学习,从今以后爸爸不再玩麻将,妈妈不再沉湎于电视。同时父母对我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那以后,每天晚饭后,一家人抢着做家务,随后就围读书角开始各自的学习,不懂的地方就相互讨教,久违的家庭学习氛围又回到了我的身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妈妈连续考出物业管理和电脑操作两张证书,成为单位里的业务骨干,令同事们刮目相看;爸爸把省下的钱买了书籍、电脑等学习用品,从过去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转变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成了单位学术研究的尖子,一年来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经常受到领导的好评。我的学习成绩也一跃为班级第一。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改变了父母的价值观,激发了全家人的学习兴趣,我们对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使全家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创建学习型家庭交流会上,爸爸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动情地说:“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转变了我们的观念,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重新燃起了我们的求知欲望,创建学习型家庭给我的家带来了新生。” 分析:以上家庭的学习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父亲虽大学毕业,却成了麻将台上的高手,是女儿的“小手”拉动了父母的“大手”,是学校学习型家庭推进活动,改变了家长的“学习观”。 由此可见,父母带头学习,可以拉近书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父母带头学习,本身就是家庭学习氛围关键所在,由此可见是“以孩子为中心学”还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相互学”,是“准学习型家庭”和真正的“学习型家庭”的分水岭。 七、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生活的多姿多彩的,学习的内容也浩渺烟海,为什么?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兴趣,对生活不同追求的目标,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其学习内容的选择会各不一样。 从家庭的功能分析,从家庭经济功能出发,家庭学习内容包括:投资理财到财富创造;从家庭生育功能出发,家庭学习内容包括:营养健康,优生优育;从情感交流功能出发,家庭学习内容应包括:沟通分享技巧,心理调适…… 从休闲娱乐功能出发,家庭学习应包括:体育、文化、艺术、卫生保健……除此以外,作为家庭建设的需要,还离不开公益道德,环境保护到法律常识的学习…… 学习不仅贯穿于每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同样地贯穿于家庭生命的每一个周期。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每一事件,每一个问题矛盾,从发生、发展到结果无不贯穿着学习。可以这么说,在问题发生之前的“提前学习”到遇到问题的求助学习,面对问题的探索学习,挫折以后的后思学习,成功以后的感悟学习,不同阶段其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也各不一样的。 学习内容选择自主化具有以下特征:①家庭学习内容开始从书本走向生活,从技能走向人文,从经验走向智慧,从传统走向现代;②学习范围从“单维”走向“多维”;③学习重点从以“学”为主转变为以“习”为主,偏重提升社会适应能力;④学习难点,贵在改变心智模式,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案例八: 我家三代同堂,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奶奶今年已七十多岁了,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大字不识一个,几十年下来,深知没文化的苦处。她经常对我说:“小怡,奶奶不识字真苦,连个电话都不会打,电视也看不懂,你可要好好学习呀。” 我把奶奶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下定了要教奶奶说普通话的决心。于是我利用奶奶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的时间,开始踏上当奶奶老师的历程。起初,我以为这不会很难,奶奶是大人嘛,我们小孩都能一下子学会,奶奶肯定学得更快。没想到,这普通话对大人来说,比我们小孩更不易学,一方面,她说惯了方言,改不过来;另一方面,奶奶年纪大了,舌头卷不起来。学了两天,奶奶就没了信心。“小怡,奶奶真笨,怎么老说不好。”“没关系,奶奶,你年纪大了是这样的。我们慢慢来,一定能说好的。”为了鼓励奶奶,我还动员爸爸妈妈一起来帮助奶奶学。于是我们全家一起说起了普通话,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一个月,两个月,奶奶的普通话有点象样了。有一天,做老师的姑妈到我家来做客,听到奶奶不时冒出普通话。虽不很标准,但听得姑妈心花怒放:“妈,你什么时候学会了说普通话?”奶奶一楞,随即醒悟过来,“都是你这好侄女,她每天都教我说,听不懂时还翻过来复过去地教。你看这倒好,说顺口了,平时也不由自主地说上了。”“妈,你真好福气,有个这么好的免费老师,让你这七老八十的人,还能学习新的东西,真为你高兴。” 现在的奶奶,不仅能与我下跳棋、五子棋、玩接龙游戏等,而且还认识了阿拉伯数字,不用我的帮忙也能给远在异乡的亲戚打电话了,乐得奶奶直夸我:“真是个好孙女,算我没白疼你。”爸爸妈妈也夸我说:“小怡,你真了不起,居然能让奶奶自个儿打电话了。这下我们在外工作就更安心了。” 分析:以上案例中奶奶学讲普通话,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家庭学习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但总是与生活相关,以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奶奶虽已年近七十,大字不识一个,但学习对她来说,毫不例外。你看,奶奶与孙女互教互学,既享受了天伦之乐,又学到了新知识,丰富了家庭生活,真可谓,夕阳无限好,甘当小学生。 八、家庭的空间是有限的,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 学习空间弥散化是家庭学习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家庭学习大量的是一种无意学习。何谓无意学习?所谓有意学习,是在一种经过周密计划或控制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的学习活动。而家庭学习、无意学习则是在生活过程中不在严格控制下,甚至个人也未觉察的情况下获得的经验。 家庭学习是一种经历学习,学习渗透于生活的全过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包含于我们各种生活状态,显性与隐性交融,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交替,有宽泛的学习内容,而又不限空间的约束。 作为家庭的空间是有限的,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学习空间则是无限的,家庭学习的空间早已突破家庭的四壁,走向无限。其中包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在亲近大自然中学习,在接触现代科技中学习,在生活的每个过程中学习。 案例九: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第一次与高品位的艺术——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亲密接触。 在看音乐剧的那一天,我与父母很早就到了上海大剧院。因为我们对这次的演出抱着很大的期待。在进场后,我们先买了一本关于《悲惨世界》的介绍手册。在急切的盼望中音乐剧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音乐剧的开场是在一个法国阿尔卑洲狄涅的监狱中,而本剧的主角冉•阿让是一个在那儿呆了19年的罪犯。当他不能忍受做一个每天都要出示“离开证”的假释犯时,他逃脱了假释改名为马德兰,并在8年后认识了芳汀并把她的私生女柯塞特从德纳第夫妇手中接回巴黎抚养成人。但是柯塞特却恋上了学生马吕斯。而在这时一直在追捕冉•阿让的警探沙威也发现了他们。为了自己与柯塞特的安全,他决定立即离开。但看到柯赛特为此而痛苦万分,就把柯赛特送进修道院,自己去帮助马吕斯。但最后起义还是失败了。冉•阿让在临终前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并死在亲人的怀抱中。就这样这部歌剧画上了句号。你是否听到人民的歌声,响彻了整个剧场,在演员谢幕的时候,掌声此起彼伏,而且这掌声似乎有经久不息之势。 虽然,音乐剧全部结束已是晚上10∶30。但是,我与父母却没有感受到一点点的疲倦,而是沉浸在《悲惨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憾中了。并且,我们在回家的车上不停地谈论着剧情、演员们精湛的演唱、整个完美的演出,我们在交流对于这音乐剧的感受。对于这感受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感慨与感动,连原本很长的回家的路程好像也缩短了不少。因为我们实在太投入谈话中了。直到现在只要一谈到《悲惨世界》的事,我们全家都会十分兴奋。这部歌剧还引起了我们回家阅读维克多•雨果的原著《悲惨世界》的兴趣。看《悲惨世界》成了我家在今年暑假每天晚餐后的必修课,并拉近了我们全家人的距离。 《悲惨世界》这部我与父母共同欣赏的音乐剧使我们家变得更爱读名著,爱看经典歌剧与音乐剧,让我与父母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它使我更愿意与父母谈心,所谓的父母与子女的代沟渐渐消失了,它被《悲惨世界》填满了。这让我感谢《悲惨世界》与所有此类的名著。如果你愿意拉近家人之间的距离!那么就请你与父母一起欣赏一本书或一部歌剧,那么你一定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与魔力的! 分析: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陈思静家庭以《悲惨世界》为主题的学习,从家庭阅读《悲惨世界》介绍手册,然后延伸到剧场,就是到音乐剧结束后,全家在回家的路上仍在乐此不疲也谈论剧情,交流感受,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回家后全家阅读雨果的原著《悲惨世界》成了暑假每天晚餐后的必修课,并因此而拉近了全家人的距离。由此可见,真正的家庭学习是弥撒在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如同空气,如同没有阳光,哪个家庭如果没有学习,如同一间没有窗门的屋子,阳光再也照不进来。 备注:作者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学校、社区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组长。
|
上一篇:"去九运算"研究了二十年 他是学习型家庭的榜样 下一篇:学习型家庭——和谐社会的基石 |
|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