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社评:“培养好公民”是全社会的责任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1-22 (阅读次数:

    我们对学生讲的是有关主义、理想等理论,并且越是高年级越是系统、深奥;而我们对成年人却不得不讲有关文明礼貌、自觉排队等常识,并且越是有地位、有权力的成年人,越要进行类似“不能拿别人的钱”、“不能欺侮人”这样的“基础教育”。是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根基”没打好,还是后来在“吹打”中动摇了呢?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近日在上海为中学老师作讲演时提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社会好公民,”“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见1月18日《文汇报》)杨院士的观点直指基础教育阶段知识教学不断提前,而素质教育却节节落后的现实,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他看来,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的“大学生素质不高”,其实是“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欠账’”。这种分析令人信服,也发人思考。现实生活中,“素质不高”的问题并不仅仅体现在某些大学生身上,更多的成年人同样存在诚信不足、自私自利、不讲公德、不懂礼貌等问题,甚至表现更差,距离合格的好公民标准更远。这种“欠账”非学校教育能够补偿,惟有对每一位社会成员进行持之以恒的公民教育,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必要的“补课”,让更多的人成为好公民。
    最新的佐证是,北京市近日确定,每月11日为“排队日”,其寓意为两人以上就应该像数字“11”一样顺序排列,引导市民在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自觉排队。这项举措看上去有点“小儿科”,实际上是“基础课”。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行为。好公民的标准往往正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细节之中。
    公民教育从娃娃抓起十分必要。孩子们纯真,如同一张白纸,最初的几笔“画”了什么,甚至可以影响其一生。基础教育阶段当然要传授各种知识,但同时要施以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等素质教育,如果单纯传授知识,以致养成惟知识以“搏”人生、立足社会的意识和行为,便是误导。误导之下,走上社会的学生自然难以成为好公民。公民姓“公”,若处处谋“私”,岂不碰壁?难以融入纷繁的社会,又怎能走好人生之路?
    事实上,尽管目前的学校教育有“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但没有谁公开说“惟知识”,思想道德教育总还是排上课程的。问题是我们的思想道德、文明礼仪课程安排是否得当、内容形式是否适应、教学成果是否有效?都很值得探讨。现实中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我们对学生讲的是有关主义、理想等理论,并且越是高年级越是系统、深奥;而我们对成年人却不得不讲有关文明礼貌、自觉排队等常识,并且越是有地位、有权力的成年人,越要进行类似“不能拿别人的钱”、“不能欺侮人”这样的“基础教育”。这种现象是不是很值得深思呢?是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根基”没打好,还是后来在“吹打”中动摇了呢?如果学生因为“惟知识”而忽略了道德的修养,那么,一些成年人是不是因为“惟名利”而丧失了起码良知呢?
    公民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又不能止于基础教育。公民教育应该成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如果说,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好公民,那么,全社会的责任就是不断提升每个公民的素质,深造社会好公民,并且为好公民营造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好公民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有社会地位的人。特别是公职人员,首先就应该是好公民。
    连公民都做不好的人,怎么能担任公职?只有当好公民受尊敬、有地位了,全社会的成员才会向好公民的标准看齐、努力,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懂得应该做个好公民。也只有好公民担任了公职,才能公正、勤勉地为人民服务。如此,才有和谐社会。

(YX)


上一篇:勤奋好学 学以致用--- 一论   下一篇:新时期劳动竞赛内容及形式初探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