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关于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的述评(二)
来源:工人日报版次:二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8-27 (阅读次数:
社会化:助推“创建”活动的臂膀
——关于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的述评(二)

 本报记者于宛尼

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事关劳动者和企业切身利益。如何吸引职工广泛参与,而企业管理者也有很高的积极性,各方互利共赢,无疑是“创建”活动能否深入开展并且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
 共同参与使“创建”活动共赢
 上海市总打破所有制界限,积极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了“职工最满意的企业”评选活动,并以职工满意度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直接参与评选的职工超过5万人。据上海市总工会有关人士介绍,这项活动引导越来越多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企业深化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 河北省衡水市总工会则组织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和谐企业”、“我为和谐企业做什么”为主题的大讨论,让典型单位的老板和职工现身说法,使“创建”活动进入企业、车间、班组、职工心中。据悉,目前,衡水市85%的企业参加了“创建”活动,234家企业分别挂上“三级和谐企业”牌匾。在“创建”活动中,该市586家企业老板出资2亿多元为职工兴建了活动场所,救助困难职工,优化职工生产生活环境。
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凡是能影响公司活动或被公司活动所影响的人,都是利益相关者。上海、河北衡水的做法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就是因为工会通过“创建”活动把相关利益各方都调动起来,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 环境建设使企业和劳动者利益紧密结合
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是互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互动过程中,除了企业自身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外,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健全外部制度环境,以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
 吉林省总工会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经委、省企业家协会,以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名义组成督导小组,深入基层,督导检查。监察突出“两个合同的签订”,要求企业必须100%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的集体合同履约率要达到100%,职工满意率要达到95%以上;突出改制企业要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
 宝鸡市近三年来,共选派221名工会和企业人事干部担当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并进行培训。全市基本形成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网络,健全并完善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制率达85%。
 社会舆论的一大作用在于把企业行为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会更好地把自己的行为跟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 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介绍,“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共评选表彰了100多家盟市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在盟市评选表彰的基础上从中评选出22家自治区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在《内蒙古日报》上进行公示后,自治区总工会隆重表彰了这22家“劳动关系和谐单位”。
 事实上,各地在“创建”活动中都设计了投票、公示、表彰等步骤,并在当地媒体公布。
 社会化合力助推“创建”活动
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才能做大做强。
 浙江湖州市为使“创建”活动形成合力,更具成效,全市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工会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了“创建”活动的开展。
 全市企业工会协助企业对照活动标准进行拾遗补缺,并引导动员职工参与“创建”活动。“创建”活动不仅与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结合,工会还与市劳动部门、市中院联合建立“职工维权预警调处联动机制”,发展维权信息员千余人,截至今年6月底,共为职工解决拖欠工资和补发加班工资63.07万元。
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孙宝树指出,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建”活动是对工会维权机制的继承和创新,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建设,其实质就是党领导下的社会化维权机制建设。他强调,工会要推动形成“党委加强领导、政府重视支持、依托三方运作、各方配合协作、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YT)
上一篇:关于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的述评(一)   下一篇:关于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的述评(三)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