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调整,都凸现出诸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加之各地方、各部门工作中更具体复杂的问题,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理论素质以及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毋庸讳言,现在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工作,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如何才能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呢?最重要的是加强学习。讲学习,是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增强党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带头人的领导干部,应该学好政治、科学、法律、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
回顾我党历史,越是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越要求重视和加强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在马背上、窑洞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世纪的历史责任感出发,要求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军区空军某部三连的官兵时,要求大家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这体现了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和新一代领导核心对学习的高度重视。要完成历史赋于我们的使命,当务之急,就是响应中央号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要在学习中有所建树,就要发扬四种精神:一是“挤”。即在学习上要挤时间,下功夫。党员干部公务繁忙,难得空闲,要解决工学矛盾,就要发扬“钉子”精神,不能因工作忙挤掉学习,不能因应付事务忘掉学习,不能因工作劳累放弃学习,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个永恒主题。二是“精”。精选、精读有关内容,注重提高学习质量,边学习边联系思想进行认真思考,深刻领会,抓住学习上的要点,吃透要义掌握要领,把握精神实质,注重学习效果。三是“博”。要博学多智,明达万物,作为党员干部要统揽全局,科学决策,除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外,还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知识越丰富,干部的素质越高,就越有感召力。四是“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理论、学知识,不但要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全党任务和大局,深入实际正确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要从本部门的特点、工作性质、担负的任务、所处的地位和作风出发,直接用于认识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用扎实系统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从世界观、从生观、价值观的高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领导水平。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从政治的、战略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把学习看成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责任,看成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一种政治行为和政治要求。只有加强学习才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才有助于我们去看待、分析和研究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每个领导干部以对学习的高度认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投身于学习的热潮中,带领广大群众创造辉煌的业绩,夺取更大的胜利,以展示共产党的先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