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让“劳动者之歌”恒久传唱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评论员 发布时间:2007-05-10 (阅读次数:

让“劳动者之歌”恒久传唱


    一年一度的“五一”长假过去了。连日来,各种传媒上充溢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之声,报纸纷纷开设专栏,以大篇幅、大标题突出报道劳动模范,电视里不断闪现一个个普通劳动身影,网络上也集中推出讴歌劳动者的文字和视频影像。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莫过于“劳动”、“工人”、“光荣”了。劳动者的节日,礼赞劳动者,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问题是,在如此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报道之后,该怎么对“劳动光荣”的主题进行“可持续报道”,让“劳动者之歌”在我们的传媒上恒久地传唱。
   

    曾几何时,“工人老大哥”是多么自豪的称呼,工人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职业,如今实已不堪当年。尽管事实表明,前一段时间流传甚广、令人唏嘘不已的“上海4000户的入户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之说,根源于不实数据,“4000户的入户调查”和“1%”两个数字,都是虚假的;但即便如此,却无法改变其背后隐藏的客观事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真实情况比“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的结论更为严重。有人以为,即使说现在的孩子“选择做工人的仅0.1%”,也颇令人怀疑其是否仍说得不足。诚如一位毕业于技校的“白领”所说:“能做白领,当然不做蓝领。” 连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宝钢分公司炼铁厂工人韩明明也说,“不愿意做工人情有可原,谁愿意高风险、低收入,还不被人尊重?”当然,他的后面一句话是:“但我希望能够证明:工人还是有干头的!”

    因此,我们的传媒不能每逢“五一”才疾风暴雨般地宣传“劳动者光荣”,让“老大哥”扬眉吐气于节日,更要紧的是经常持久地报道普通劳动者,潜移默化地强化“工人还是有干头的”正确观念;我们的传媒要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呼吁全社会千方百计以实际举措改变现状,以最实在的行动提高工人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为“工人”正名;我们的传媒应该多跟踪知识工人的成长轨迹,切实把“工人”的新内涵、新观念传播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孩子们,使得公众都了解社会永远需要工人,时代呼唤新一辈的工人。或许,这才是最好的舆论导向。

    同时,传媒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对工人老大哥的尊敬、爱护、支持、帮助由衷地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中。近来听闻一位教授说起这么一件事:几年前,他曾去某地担任一档谈话节目嘉宾。节目中,主持人、嘉宾、企业和下岗工人一起讨论下岗后的生活、就业等问题。但做了几期后,有人觉得频频在节目里谈论下岗工人的困境,似乎“有损地方形象”,因此节目就被停掉了。当然,这绝非个别情况,在一些大众传媒上,普通工人的位置不也是不断被边缘化吗?假如这种状况不加改观,任你“五一”期间如何全力以赴地为普通工人“吹喇叭”,也是事倍功半,甚至无济于事的。

    让普通劳动者长久地在传媒上唱“主角”,让“老大哥”时时充满自豪感,让全社会牢固确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传媒责无旁贷,须臾不可忽视。

XJ


上一篇:省委书记谈学习   下一篇:和谐文化与人文情怀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