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韩明明:学习 创新 超越
来源:创争网 作者:韩明明 发布时间:2007-05-28 (阅读次数:

学习  创新  超越
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 炼铁厂  韩明明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愿望,至少曾经有过要发明些什么的想法。因为创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能搞出什么大的发明,如:指南针、地动仪、蒸汽机、集成电路之类的东西,为人类社会做出大贡献那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那么能弄一些如:回行针、雨伞、打火机、订书机之类的也好,也是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然而,有些人在这种想法下确实做出了一些东西,有些人却始终停留于想法。有人说“阿基米德在洗澡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发现了地心引力”言下之意创新是具有偶然性,是突然的灵感一现。可是在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之前,哪一个人没有经历过洗澡浮起来的感觉,哪一个人没有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而他们发现了呢?本人的理解是,创新是一种能力,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通过学习、积累、思考、实践逐步才会形成和提高。所以,光有创新的愿望和激情,没有创新的能力是难以进行创新和做出创新成果。

  学习是为了增加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吸取别人的经验。通过学习可以快速积聚前人的知识,对已有事物正确全面理解是进行创新工作必要的前提。对于这方面,本人的经历使我对这个问题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当我初中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遭遇到上山下乡,只能放弃学业到安徽农村插队。虽然不识字的农民也能把庄稼种出来,但是他们对于新的科学种地,能使农作物增产的方法却是不能掌握。当时我就通过通俗的书本学习,掌握了一些新的农药和增产激素的用法,使我们自留地里的农作物长的比老农民的好,于是村里人都来向我请教,我第一次受到别人前所未有的尊重,感到非常自豪,同时认识到了学习对于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后来我到了马鞍山钢铁公司从事冶金设备维修工作,由于我当时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设备专业知识都相当缺乏,碰到设备问题往往力不从心,连一些现在看来非常简单的设备故障都不能解决,工作非常困难,更谈不上进行技术创新。于是我就下决心进行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每次回上海探亲就钻进书店,工资的相当一部分都用于购买各种学习资料,回单位时旅行袋里总是有一大摞各种书籍。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学习与工作实践,使我原来感到非常困难的工作逐渐变得轻松、快活起来,处理设备问题也变得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我也逐渐有了动手对一些设备缺陷做改进的能力,有些当时的改进方法,现在看来是并不算高明,但还是属于当时的先进技术。成果得到了马鞍山市科委的肯定,授予了我“马鞍山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我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使我异常兴奋,更激发了我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1983年我调入宝钢工作,这是我人生道路上又一次重大的挑战。面对宝钢这些先进的进口设备,使我觉得我已经具有的知识根本无法应对,工作又一次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好在以前已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清楚的知道,不下苦工夫是不能掌握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于是我就重新修订了我的学习计划,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白天上班,晚上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学习班和进行专业自学。经过一年半的学习,我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高中文凭。同时我又学习了日语、英语、高等数学、物理、机械、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现代化设备的特征是机-电-仪-计算机的结合,缺少哪一方面的知识就难以施展。可以说这是我人身道路上的一次脱胎换骨,一个新起点。在宝钢我当过设备检修电工、检修组长、点检员、点检组长、点检作业长、技师、高级技师直到技能专家。在这些岗位上我学着干,干中学,理论联系实践,从生疏到精通,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对设备问题的处理得心应手。技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随着认识的发展逐步渐进的过程,对已有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和掌握,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创新就缺乏手段。有时虽然发现了设备缺陷,有了改进想法,由于缺少对改进技术的了解,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改进方法,使技术创新工作陷入困境。我的第一个专利申请是在1988年,在此以前并不是我不想进行技术创新,而是觉得力不从心,即使有些技术创新,也是很够不上水平。现在回想那段历程,应该说主要是学习和积累,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我的技术创新经历告诉我,仅靠机械的学习是不能进行创新的。因为学习所能得到的仅仅是已有的知识和技术,而技术创新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一个对已有知识和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后,创造产生新技术的过程。所以技术创新除了需要学习积累,还需要善于思考和实践。要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时了解跟踪新的科学技术,并要勇于动手进行创新实践。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信息量很大,用传统的系统学习方法是肯定学不完的。除了必须的基础知识外,主要还是需要靠选择性的自学,学习各方面的科学发展新技术。因为技术创新思路是来源于各方面知识潜移默化的混合结果,技术创新的手段是一种各学科技术的综合性应用。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技术创新的思路就越多,创新成果的水平也会越高,创新能力也就越大。我的专利发明“移动机械走行位置校正装置”就是利用最新的电子标签技术结合计算机自学习技术,创新开发的一种新技术。邓小平在对宝钢题词中这样说:“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实际上这也是揭示了一个学习、创新、超越的方法和过程。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看到国外设备的优点,更要看到国外设备的缺陷。而这些国外设备的缺陷,通过我们利用自己的工艺使用经验,再加上当前最新科学技术的改进,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这个过程正是我们超越别人的契机,也是一种技术创新的方法。

  在宝钢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通过努力从一名普通的电工成长为电气技能专家。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研究成果已经产生28项专利技术,其中有19项是原创性的发明专利。历年来我的专利发明,获得了很多专利发明博览会的奖牌,和上海市的多种发明奖励。我开发的这些新技术、新装备,除了满足宝钢使用外,还大量被国内、国外其它企业采用。这次项目还获得了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层次最高的国家奖励,这是社会对我所做工作的水平又一次肯定,也是对上海、宝钢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一种肯定。我相信,在崇尚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中,无论什么人,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只要努力奋发学习,有执著的追求和信念,尽力为社会作贡献,一定可以在技术创新工作中作出成绩。

(HF)


上一篇:提高学习力、投身和谐社会建设,你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莱钢集团动力部创建“学习型企业”情况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