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中国制造”优势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1-19 (阅读次数:

——“世界毛织之都”广东大朗镇见闻

 

      “我们有做不完的订单,经常加班生产。”这是记者在国内最大的毛织品生产和集散中心广东东莞大朗镇采访多家毛织企业后听到的声音。

      由于当地较早推动产业转移和扩大内销,实施升级转型措施,毛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来袭的今天,我们在大朗镇感受到的是多数企业仍能保持正常生产的浓浓“暖意”。

      大朗镇让人感到了中国纺织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

      “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镇是国际毛织产品研发、生产、集散的中心之一,以大朗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聚集了近万家毛织企业,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每年有8亿件毛衣在大朗镇集散,它生产的毛衣60%出口到意大利、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作“世界毛织之都”。

      据了解,2005年以来,大朗镇毛织企业投资15亿元购进电脑编织机,使其数量从不足1000台增加到4500台,仅2008年上半年就购置了977台,有37家企业计划在2010年底前再购置1769台电脑编织机。

      参加了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的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大朗的情况与今年以来全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0%、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了中国纺织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

      未雨绸缪推动产业转移和扩大内销 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大朗镇党委书记尹景辉说:“大朗镇的毛织业之所以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仍然能保持内外销两旺,主要得益于及早进行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引导企业扩大内销。”

      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进一步增强了大朗镇毛织品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大朗镇从2005年开始帮助企业加强研发、创立自主品牌以扩大内销,目前内销已占大朗镇毛织品销量的40%。

      圣旗路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改变单纯的贴牌加工,推出两个自创品牌,建成强大的国内连锁销售网络。公司加盟部经理柯剑说:“由于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公司对明年的销量充满信心。”

      立足长远促进转型升级 增强“中国制造”竞争力

      东莞东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原来是鄂尔多斯公司的一个加工基地,2006年该公司认识到贴牌并非企业的长久之计,便注册了“印象草原”的品牌,定位为“做中国羊绒衫量体定制的专家”,不断推出成系列的自主产品。今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5个加盟商共订购了该公司的180多款样衣。

      东晟公司总经理李胜利说:“随着加工制造业成本的增加,附加值不断降低,贴牌类生产企业肯定越来越难生存,但是如果创立自己的品牌,虽然一开始很困难,但最终能使企业生存得更久、更好。”

      大朗镇党委书记尹景辉表示,大朗镇目前拥有1000多名中高级设计师,1万多名技术骨干,并成为全世界电脑编织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而且,48%的电脑编织机集中在11家大型企业,优质企业和资源集中在约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善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产能形成了突出的产业优势,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纺织品更加具有竞争力,部分欧美品牌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正是我国纺织企业改变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的机会。纺织品服装出口创造了我国50%以上的贸易顺差,吸纳了2000多万就业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保护和增强“中国制造”的实力,以便在世界经济转暖的时候乘势出击,显得尤为重要。

      (据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电)


      【短评】增强“中国制造”的活力与实力

      聚集了近万家毛织企业的广东东莞大朗镇,因为较早实行产业转移和扩大内销,实施升级转型措施,使得当地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背景下,显现出“中国制造”的活力与实力,发挥了稳定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中国制造”多与民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所谓人们基本的消费需求,这就使“中国制造”具备了强大的需求优势。恐怕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刚刚闭幕的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上,前来看货订货的国内外客商并没有比过去减少。

      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不仅可以丰富市场供给,满足社会需求,保障民众消费,还可以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推动后发的中国产业自主创新、升级换代,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中国制造”,必然需要更多的投资,可以促进更多的资金信贷流动起来。无论是拉动消费,还是吸引投资;无论是推动中国经济,还是舒解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制造”平稳较快增长都可能释放出更多的潜力和能量。

      (新华社记者 徐兆荣)

(zcj)

 


上一篇: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中国企业应以创新应对金融危机   下一篇:“麻雀”的梦想与现实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