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创业培训>文章内容
鹭岛涌动创业潮——厦门“1+1群”创业培训模式探详(五)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4-10-17 (阅读次数:

以导师的智慧 保姆的耐心 队长的力量 扶上马 送一程 领着走

  创业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培训,要让参加培训人员学习企业管理、公司运营、财务预决算制度,掌握工商、税收政策,还要具有分析市场、选择项目、把握时机的感悟力。

  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开展“1+1群”创业培训活动之初,就按照“政府搭台、政策扶持、中介公司市场化、社会化运营”的思路,引入专业的中介公司加盟,由这些公司具体负责招收学员、聘请专家、跟踪服务,一年内,先后吸纳正信行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厦门育华顾问有限公司、帕拉斯管理咨询公司等三家培训伙伴。三家公司培训各具特色、互相竞争、互为补充,丰富了创业培训模式。

  正信行是最先介入“1+1群”创业培训的。这家由两位年轻人创办、专门为青年创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有着庞大的专家服务团,包括工商、税务、银行、劳动保障、法律方面的专家以及成功的企业家、财务分析师等,他们开展创业培训一年多来,开办了17期培训班,培训的形式由普通的课堂培训,发展到封闭式的魔鬼训练营活动;由只管培训,拓展为不定期追踪创业学员情况,并采取专家门诊、集中答疑、结对子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释疑解惑;他们还以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创造力,创造出推介创业项目、进行项目指导,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建立创业俱乐部,开办《创业特区》网站、杂志、报纸等延伸服务。

  许多学员说,正信行像个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领队。

  下岗职工郑宗江曾开过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公司开办一段时间,因定位不准及财务预算不够精细等问题,办不下去了。在正信行举办的一次沙龙上,他结识了另一位已开办一家家政公司的。两人相互磋商,由此开始了合作。

  陈昌奎是名水利专家,投身水动力研究多年,研制出的“利用水动力发动汽车”的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有了专利技术,陈昌奎准备自己办一家公司。在“1+1群”创业培训班上,正信行将他的项目公布在公司办的《创业特区》网站、杂志、报纸上。一家中介公司看到项目介绍后,帮他引进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开办企业。最近,又有意大利、瑞士的公司购买了其产品的专利生产权。

  林光辉原是厦门灿坤超市的售货员,也曾做过电器销售。失业后参加了“1+1群”创业培训。在一次创业论坛期间,结识了苏宁电器的老板,交谈中,他的一些经营理念吸引了这位老板,当即邀请他技术入股,在苏宁电器的一家连锁店担任管理者。

  育华公司则像一个无微不至的保姆,拉着下岗失业人员的手,从市场分析、办证、选址、组织货源、员工招聘、前期管理等都到现场指导,从零开始细心周到地帮扶。育华公司耐心、细致的启蒙式培训方法很适合从未涉足过商海的下岗失业人员,他们推介的项目多为社区服务项目,投资少、风险低、易操作,深受培训学员欢迎。

  对此,官木兰有着很深的体会。小官从幼师毕业半年后及参加了创业培训,别说经商的经验,就连社会经验都没有。育华公司向她推荐开办社区美容店项目,帮她做财务预算,在她选择店址时提供参考意见。官木兰说,美容店办起来,前期运作中,自己没费多少心,都是育华公司的专家帮的忙。

  赵山铭几年前就开始经营书店,但始终因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而感到底气不足。经过“1+1群”创业培训专家的点拨,赵山铭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这间“醒世书店”的定位问题。根据在培训中学到的开展市场调查、测算投入产出、细化顾客群等知识,赵山铭经过一番前期准备后,产生了做大作强的信心,并调整了经营理念,将醒世书店开成3家连锁店,同时3家店各有侧重:将殿前那家办成精品店,将湖里那家转型为中小学教辅书店,在新建工业区海沧区则开一家货色较齐全的新店。

  现在,赵山铭的3家店运转良好。他说,要不是参加了育华公司的培训,决不会产生建几家店的野心。

  帕拉斯公司由几名在海外留学并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海归”创办。公司咨询专家奉行“理性创业”的理念,授课时,首先要求学员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社会关系等,看是否适合创业。这家公司的专家专业精到,对学员理性创业、合理预测市场风险、科学选择创业项目提供了很多有见地的专家建议。他们在授课中采用学员中发生的创业案例,以案说理,专业实用,对培养下岗失业人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很大帮助。这家公司的培训深受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下岗失业人员欢迎,甚至一些企业老板、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慕名前来听课。

  戚育红在参加帕拉斯公司的培训过程中,将办一家干花店的设想写成项目计划书请辅导教师帮助分析,教师根据厦门市的市场情况肯定了她的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从项目规模、铺面面积、资产投入与回报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戚育红据此将原打算租四五十平米的店铺改为二十多平米。她说,这样的分析和修改,帮自己降低了开店的投入,利润率则大大提高。

  有一名学员参加“1+1群”创业培训前曾在一家婚介所工作过,看到婚介行业红红火火,自己也开了一家,无奈不到一年就撑不下去了。在创业培训班上,指导教师将他的创业过程作为案例,从选项、定位、服务、员工培训、财务管理等各环节,在课堂上条分缕析,找出这家公司失败的原因在于定位不准、财务制度不严。这位学员这才知道失败在哪里,表示从头再来,还要开一家婚介所。

  尽管只有一年时间,尽管还有后续跟踪服务方面资金投入、相关政策衔接和配套、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等方面问题,但,厦门市“1+1群”活动掀起的一股股创业热潮,已在下岗失业人员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催促他们以全新的视角思考人生,规划未来,在创业中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在创业的拼搏中重新谱写人生辉煌的乐章。

  厦门的创业大潮,不久,将蔚为壮观。


上一篇:福建厦门:失地青年创业培训活动在岛外展开   下一篇:鹭岛涌动创业潮——厦门“1+1群”创业培训模式探详(四)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