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当工人,能不技工荒吗?!” 王洪军发言引发“技工荒”热议
“技工短缺到底如何破题?” 记者问计全国人大代表王洪军,不料这位首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优秀工人这样回答:“连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当工人,能不技工荒吗?!” 王洪军何以出此“盛世危言”? “当工人干得再好,在别人眼里也不体面。” “我们工人能吃苦不怕累,也愿意学技术,但难以得到承认。即使成了高技能操作人才,在工资、福利、住房等待遇上,也常常不如一般管理人员。” …… 王洪军说自己很幸运,因为他所在的一汽集团为技术工人成才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作为一名技术精湛的钣金工,王洪军被聘为集团高级专家,享受高级经理的待遇。 “一汽集团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企业的行为。没有国家政策制度的支持,技术工人的待遇依然没有保障。” 上会前,王洪军在集团工会的帮助下跑了多家企业调研座谈。“大家的一个最强烈的呼声,就是希望国家对技术工人的待遇给一个‘说法’,让工人更有奔头。” 王洪军建议,国家应出台政策、建立机制大力扶持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培养,使高技能操作人才在职称待遇上和工程技术人员趋同,将高技能操作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一样存进人才库,并给予高技能操作人才特殊津贴,从而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给一线工人提供奋斗目标。 “大家都乐意当工人,又何愁技工短缺呢?!”
只用不养待遇低下难享体面 委员问诊“技工荒”
连日来,由王洪军引发的“技工荒”话题,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多位委员“问诊”症结所在。 “当前我们的一线技术工人的培训不够。”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这种“只用不养”的行为加剧了我国“技工荒”现象。 日前,技工人才薪资看“涨”,但“技工荒”的新闻仍频见于报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新产品、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更新换代,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全国政协委员孙珩超认为,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技术工人工资仍然偏低,一线技术工人工资没有得到普遍提高。”厉以宁委员说,他在江苏和广东调研时发现,许多技术工人都选择自己创业,离开了生产一线。 劳动力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仅为7000元至1万元。技术工人干得再好,待遇也往往比不上一般的管理人员。 “当前的培养模式,限制了工人的发展前途。”孙珩超委员说,我国没有形成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的机制,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存在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没有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劳动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待遇上,还印证在社会承认里。”全国政协委员、全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书记处书记张秋俭认为,导致技术工人短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度不高,大家觉得当工人没面子。“工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感受不到体面,还会有谁愿意当工人呢。”
破解“技工荒”路径在于——— 权益保障+激励机制+体面劳动
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破解“技工荒”难题迫在眉睫。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就此建言献策。企业要让工人看到希望 “这不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简单问题,企业本身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翔鹰集团董事长刘迎霞认为,企业内部要有个公平的“用工弹性”。只有当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里面有提升的希望,他才愿意长久地待下来。 全国政协委员、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宗申建议:“以企业为依托,建立职业技术学校,面向社会招生,可以缓解部分‘技工荒’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全总研究室主任李滨生认为,当务之急是切实保障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要通过完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与监督检查制度,允许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突破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限定,更大比例地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税前列支,以鼓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待遇保障+激励机制,让工人体面劳动” “让工人安心学习技术、提升技能,关键要抓两头。”全国政协委员、全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书记处书记张秋俭认为,一是要通过制度设计,保障技术工人享有合理的经济权益,特别是在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上,能够比较合理地体现其作出的贡献。二是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让他们感到当工人很光荣,劳动是体面的,“体面劳动不只是劳动者尊重自己,更体现在社会的尊重上。” 张秋俭委员建议国家应出台高技能操作人才特殊津贴等激励政策,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舆论导向,树立“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理念,增强工人的荣誉感。“一句话,让平凡的劳动者有体面,让优秀的劳动者更体面。”(e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