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新职业>文章内容
紧急救助员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5-10-25 (阅读次数:

  职业名称:

  紧急救助员

  职业定义:

  在人的生命财产受到风灾、水灾、地震等灾害威胁的情况下,从事救助他人、引导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活动,以减少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失的人员。

  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单独实施救援工作,也可根据特定的联络网,实施统一救援;(2)确定灾情性质、程度及范围等信息,并与有关部门建立通信联络;(3)对现场进行初步风险估计,确定危险的可能性,并判断灾情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可能造成的连锁灾害;(4)采取适当措施抑制灾害的进一步发展;(5)指导和帮助受难者逃生以及创造避难、逃生条件;(6)抢救伤员,实施初步医疗救护;(7)及时沟通和交换信息,并协助治安管理;(8)安慰受害者,实行心理干预;(9)完成救援行动后,对灾害事故进行评估,进行其他善后工作;(10)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技能的培训;(11)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救援技巧,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职业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的灾害不但类型多、频度高,而且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与其他国家相比也特别严重。我国每年有120多万起灾害发生,有十几万人死亡,有700多万人伤残,受直接影响的有6亿人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虽然有消防和医疗救护等相关的专业人员,但目前面对更多的灾害,救援体制中缺乏专业的综合救助人员,难以满足国家对灾害救助的需要。

  尤其对于风灾、水灾等多发灾害,一方面是受灾人缺乏必要的逃生自救知识和技能,现场没有人进行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是目前从事紧急救援工作的人员,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这种现状无法保证紧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紧急救助员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具有防灾、救援和救护能力的专业救助人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对受灾人员和设备实施现场救助。该职业的产生是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顺利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促进我国紧急救援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随着'以人为本'救灾理念的树立,我国救灾的重点由灾害救济为主转向以灾害紧急救援为主。国务院已开始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尽快建立一整套应对灾害应急救援的工作机制,而紧急救助员职业的确立是该机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该职业的确立对有效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迅速解救被困人员,安定受难人群,起到安定民心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救灾由政府包办逐渐要向政府、企业共同承担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建立一支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专门技能的专业化队伍。

  许多国家在紧急救援体系中有类似于紧急救助员的职业。如日本称为特别救助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称为职业救援人员,而我国香港特区称为民众安全服务员。从许多国家的救援体制来看,尽管称谓不同,但类似于紧急救助员的职业普遍存在,并受到公众的高度信任。

  专家预计今后从事该职业专兼职人员将达数十万人之多,其中仅工作在各省市紧急救援中心的专职人员就有近2万人。

  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人们对生命安全观念的转变来看,社会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综合的救援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以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够限制灾害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指导和帮助周围人员避难和逃生,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上一篇:小风电利用工   下一篇:公共营养师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