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职场动态>文章内容
宁波要打造长三角人才高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30 (阅读次数:
  9月23日至25日,宁波市将举行第八届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洽谈会。届时,2万余名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将赴会竞聘,期间也必将上演一出出招贤纳才的精彩故事。

  实际上,宁波举办的“毕洽会”、“高洽会”、“浙才会”和多个“专洽会”,已成为宁波引才引智的重要品牌平台。根据有关规划,宁波要构筑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人才高地之一。

  据宁波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宁波正式引进人才近2万人,其中博士83人,硕士739人,正高16人,副高98人,高职技师26人。引进的人才数量和质量均较往年有一定的提高。

  截至2005年底,宁波人才总量已达48.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36万人,高技能人才3万人。拥有两院院士11名,博士、博士后700余名,硕士5800余名,高级职称人才17000余名,全市拥有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省市突贡专家、省市政府重奖专家、进入国家省人才工程培养序列的高级专家和正高职称专家在内的一流专家队伍1200余名。

  宁波已被评为全国求职最容易的14个大中城市之一,人才科技贡献率达50.3%,人才竞争力名列全国第13位。

  -相关链接

  宁波人才整体环境

  宁波在积极消除制度障碍,打破政策壁垒,积极推进人才整体环境的进程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创”:理念创新、政策创先、载体创牌、服务创优。

  坚持理念创新

  1999年起,宁波精心打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是第一经济增长点、开发人才资源是第一要务、是第一把手第一位的工作”的“一号工程”的理念品牌,在全市上下进一步牢固树立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使用、流动等一系列人才价值新理念;根据宁波城市定位,确立了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的人才开发新战略。

  注重政策创先

  宁波在制定人才政策中,重点以户籍、编制、激励、分配等方面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有利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优势。先后率先推出了本科以上人员“先落户后就业”、高级人才落户不受地域人数限制的户籍政策;引进高级人才不受单位性质、编制和职称比例限制,硕士、博士进机关可采取“先进后出”的编制政策等。

  突出载体创牌

  宁波充分运用引才“四大载体”,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和智力。每年1月份举办以接收学生资源为主的毕洽会,6月份举办以引进国外高素质人才智力为主的浙洽会,9月份举办以引进国内高素质人才智力为主的高洽会和贯穿全年的以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主的专洽会。同时积极实施工程培养、定向培养、合作培养、结对培养。

  强化服务创优

  宁波注重政府在引才育才上的示范和服务,实施“一号工程”以来,政府拨出3000多万元专款,成功举办了四届毕洽会、浙洽会和高洽会,以及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改“审批制”为“准入制”,为来甬创业的各类人才打造了“绿色通道”;下放鉴证权限,简化落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派遣制度等。

  目前,宁波已成为国家级CAD重点示范城市、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国家级生产力示范中心,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人才的社会、政策、创业和服务环境大为改善,已初步凸现区域性人才高地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每年至少引进4万人才

  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至2010年,要把宁波建设成“环境一流、机制灵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产出高效”的人才优势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高地之一,基本实现人才开放港、自由港、创业港的建设目标。

  到2010年,全市按现行统计口径人才总量达到80万人,年均增长10%以上,每万人口人才数为13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达到80万人,年均增长15%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55万人,年均增长9%以上,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900人以上。人才拥有率力争达到国内大城市的先进水平。

  要实现这一目标,按“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平均每年需引进各类人才4万人以上,年增长率10%以上;平均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000名,年增长率10%以上;年新集聚留学人员达到200名,年新集聚外籍专家200人以上。

  今后5年,宁波市将集聚海外留学人才1000名,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来甬创业。

  据宁波市人事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底,在宁波市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总数已达556人,共创办合办企业216家,创业企业销售额达4.03亿元,完成利税6145.3万元。

  六大领域人才极度紧缺

  据宁波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介绍,经过几年努力,宁波人才储备量已大幅改善。目前,一般人才已接近饱和。但研发型、国际商贸、高技能、服务业、企业家、社科类6大领域人才却极度紧缺。

  宁波市人才市场招聘资料表明,高级模具工年薪不低于10万元,但宁波不少企业仍一才难求。因此,根据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今后宁波重点将通过引进及自主培养等办法,合理人才结构。

  即日起到2007年1月31日期间,宁波将完成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生产一线工人这三大类投标培训任务。据悉,培训工种专业十分广泛,涉及132种。

  据介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的4个工种,有9家培训机构中标,计划培训职工248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34个工种,有28家培训机构中标,计划培训职工6882人;生产一线工人培训项目的46个工种,有74家培训机构中标,计划培训职工40309人。中标的培训单位既有高校、职校和基层成校,也有各类行业培训中心,既有规模以上企业内部培训机构,也有各类民办的职业培训机构。

  -人才效应

  宁波是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十五”期间专利授权数达15886件,是专利法实施以来前15年总和的2.4倍,其中95%的授权专利源于企业,16.97%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专利权,专利实施率达55%以上,专利授权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前列。

  宁波昨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

  去年专利总量全国第四

  本报讯(记者卢科霞通讯员陈梓军)昨天,宁波市知识产权局发表了《2005年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宁波去年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据介绍,去年宁波市以7764件专利的总申请量位居全国第4位。

  专利申请江东最高

  2005年宁波共申请专利7764件,同比增长59.3%,比全国同期增长率高22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01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54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5109件。三种专利申请的构成百分比分别为8%、26%和66%。

  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市以7764件的总申请量位居第4位,列深圳(20940)、广州(11016)、杭州(9479)之后。

  从申请人的区域分布来看,慈溪、余姚、鄞州申请量居全市前三位,发明专利申请最高的是江东区,为110件,其次为鄞州区95件。

  2005年宁波共获得国内授权专利3985件,同比增长12%,此外还获得其他国家或组织的授权专利82件。就国内授权专利而言,宁波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于深圳(8983)、广州(5720)、杭州(4065)之后列第4位。

  发明专利可获资助

  据悉,为鼓励发明专利,宁波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措施: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2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资助2000元。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欧洲专利局授权的同一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与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按一件计,每件分别资助6万元和2万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与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同一专利每件分别资助2万元和1万元。

  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研发项目补助,也把发明专利权的拥有情况作为列项支持的重要条件,其中明确规定,重点研发项目补助额=重点研发项目投入×研发补助比例。上年度有发明专利的,补助比例一般不高于35%;有实用新型专利的,补助比例一般不高于30%。

  -科技创新

  5年来,宁波市评出445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60%来自企业。“十五”期间,全市财政科技经费累计投入24.43亿元。至2005年底,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94家,其中产值超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9家,有8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上市。

  “宁波制造”正向“宁波创造”跨越

  科技引领宁波企业起跑

  本报讯(记者卢科霞)“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跨越,需要科技创新。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该文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解决我市面临土地等要素制约和市场竞争“双重倒逼”问题,保持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前列”,提出宁波要走以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的道路,到2008年成为科技强市。

  自主创新勇闯海外

  近年来,宁波企业在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浙江沁园集团利用日本的技术成功开发出新一代无胆节能饮水机,率先在日本申请了专利。现在,日本企业要生产同类产品,每一台产品要向浙江沁园集团支付1美元专利费。

  宁波大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了开发高性能防弹衣,科技攻关4年,市场开发4年,前4年投入1000多万元不见一分回报。最终大成公司取得成功。目前,作为国内惟一、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弹制品企业,大成公司产品全球市场占有量达到20%。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已经认识到,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生产出高技术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宁波新海电气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实施“专利为兴企之本”战略,2004年获授权专利54件,其中获美国发明专利3件,并作为我国惟一的企业代表参加打火机国际会议,参与制定打火机国际标准。

  如今,企业已经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全市10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全部建在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也都设在企业。2005年,企业直接科技投入达40多亿元。

  重奖科技创新人才

  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科技教育大会上宣布,加大科技创新表彰和奖励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奖励。

  去年,宁波波导公司研发部经理、波导研究院院长赵建东,在国内首创指纹识别智能手机;宁波广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钢强,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创业,开创了国内纳米镍粉、铜粉产业化先河;宁波沁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建荣199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随后又首创第一台无热胆节能速热型饮水机,彻底改变了传统饮水机制取热水的模式。他们三人因此获得宁波市首次科技创新特别奖,每人获得市政府重奖60万元。

  根据《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宁波市政府设立科学技术奖,分设科技创新特别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科技创新推动奖三个奖项,每年评奖一次,由市政府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市科技创新特别奖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3人,每人奖励60万元。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每次授予一等奖不超过7项,每项奖30万元,二等奖不超过20项,每项奖15万元,三等奖不超过50项,每项奖5万元。市科技创新推动奖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10人,每人奖2万元。(林兴科、何兵)

来源:东南商报
上一篇:我国高级国际采购师仅百人   下一篇:上海:复合型营销人才招聘会吃香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