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职场动态>文章内容
外地人抢了上海人饭碗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30 (阅读次数:
 ■一季度上海汽车生产类技术人员需求量达7400人,应聘者仅4300人
■目前上海汽车、电气等生产一线的不少岗位已由外地技术工人顶替
■家长不让孩子当工人,几年前是因为收入低,而近年来则是“面子”问题
 
日前,在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学习了一年多的60名山西学生,成了上海企业的抢手人才。

有人担心,外地人抢了上海人的饭碗。然而事实上,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一季度“冷门”岗位信息显示,上海用人单位需要数控机床工近4000人,但全市总共只有约1000人前去应聘。数控机床工供不应求的现象,是很多上海家长“不愿孩子做工人”错误就业观造成的直接后果。

上海市“冷门”岗位信息显示,数控机床工、汽车装调工等高技能人才求大于供,一线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因稀缺而成为企业追捧的人群。一些用人单位开出6000元月薪,却招不到足够的数控机床工。

既是工人、也被尊称为数控专家的上海液压泵厂的李斌告诉记者,现在一个普通的数控工人,每月拿3000元左右工资是不难的。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将大增,这部分人才月薪也会大大高于普通蓝领,其平均月收入可能达到3000元至5000元,而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月收入将达到8000元以上。

高技能人才的巨大缺口与热火朝天的求职场面、技术人才“薪”情的不断走高和“零工资”就业的无奈、苦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几年前记者在采访一些学生家长时,他们表示不让孩子当工人,是因为工人收入低,经济价值不能体现社会地位。但现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愿让孩子当工人的关键问题却是家长的“面子”问题。一些家长情愿花几十万元送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出国,情愿养着没有工作的孩子,也不愿让他们去读高职掌握一门技能,更不愿让孩子去生产一线当工人。

在上海的汽车、电气等一些企业中,许多生产一线岗位已由外省市来的技术工人顶替,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班组长、工段长。企业领导人抱怨,现在根本招不到上海学生。

据了解,在今年一季度,上海市汽车装调工、汽车机电工等汽车生产类技术人员需求量达7400人,应聘者仅4300人,平均每名求职者有1.7个工作机会。

如此,从李斌学院走出来的山西籍数控专业学生受到上海企业青睐也就可以理解了。

来源:工人日报
上一篇:北京汽修人才市场奇缺 缺口达80万-100万   下一篇:全国文化行业将于8月5日-6日京城揽才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