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职场动态>文章内容
苏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凸显断档危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4-30 (阅读次数:

  苏州技师的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了,这是苏州劳动部门向记者揭示的一个严峻数字。一个制造业城市的发达程度离不开一个硬指标,就是这个城市拥有高技能人才的比例。统计显示,苏州高技能人才只占技工总量的8%,而发达国家所占的比例则达到30%。

  盘点2004年苏州高技能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总体情况让数字格外沉重,可用“四忧一喜”来概括。

  忧:年龄老化分布不均

  一忧高技能人才的满足率极低。市劳动部门的抽样调查显示,苏州机电类企业一线劳动者需求的满足率为30%,高技能人才的满足率仅为10%。企业需求的复合型、综合化、宽基础、具有现代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更是稀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进程中,高技能工人的缺乏,已成为制约苏州发展的突出瓶颈。

  二忧高技能人才梯次断档明显。截至目前,苏州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初级技工13.2万人,中级技工20.1万人,高级技工23387人,技师3750人,高级技师110人。全市技术工人初、中、高级比例为36:56:8,这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30%的比例相比,差距甚远。

  三忧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合理。苏州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开发区和传统产业,而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计算机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朝阳产业,人才短缺。传统产业有一部分高技能人才,但缺乏年轻的高技能人才;而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则缺乏具备综合素质的现代高技能人才。

  四忧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出现断层。苏州的高技能人才年龄老化已十分突出。最新统计显示,苏州高级技师的平均年龄为52.4岁,技师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50.2岁。这样,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的退休,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将后继乏人。

  喜:职称放宽待遇提高

  而可喜的是,去年我市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全面提速。在2004年,苏州首次推出了对高技能人才的政府津贴制度;首次将高技能人才列入拔尖人才和中青年专家系列;首次实施了紧缺人才数控技师培训经费补贴制;苏州市争取到全国首家国家职业能力建设区域性试点,正在加快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想处方”。在职称申报上,已大幅度放宽评审条件,打破条条框框,鼓励具有真才实学的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以体现高技能人才发展速度的技师社会化考评为例,2004年共培养了3327名高技能人才,比2003年培训出2300名高技能人才增加了44.7%,其中技师628名,与2003年只有80名技师相比,实现了大踏步跨越。

  市劳动部门表示,2005年将继续加大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首先是进一步实施政府津贴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和技师每月实行政府津贴;继续强化紧缺人才培训的政府补贴制度,“你来培训,我来买单”。其次要在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建立政府购买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制度。其三计划在两年内建成20个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推动社会力量培养技能人才。另外,我市还将试点开设4-5年制学历型高级技工班以及6年制学历型技师班;允许15%品学兼优的中级班学生报考高级技工;鼓励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申请进入技师学院接受培训等。

  前景:高技能人才有市场

  市劳动部门预测,2005年到2010年,苏州技工总量将可增长10%-15%,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约占技工总量的25%。按现有的基数测算,从现在起至2010年,我市每年需培养6000名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这些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主要分布在数控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焊接技术、精密机械、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生物制药、环境设备维修等方面。到2010年,苏州全市技术工人初、中、高级比例将有望由现在的36:56:8,调整到20:60:20。(周建越)

来源:苏州新闻网



上一篇:调查显示:宁波本地IT业魅力不足   下一篇:人才是楼市竞争的重头戏 04年上海房地产扫描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