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职业培训>文章内容
“会诊”员工培训:急需“学”“习”并举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程军 发布时间:2007-05-13 (阅读次数:

  学而不习、学后不察,致使许多企业大把付出的培训经费打了“水漂”,使企业员工所学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企业培训和生产实践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

  员工培训急需“学”“习”并举

  【事件】一次尴尬的消防演练

  “五一”节前的一天上午9时整,笔者参加了中石化山东胜利油田某下属企业的消防实战演练。

  一会儿,专门设置的演习场地有一处易燃物燃起了大火。只见演习者四人一组,每人推着一台手推式灭火器冲上前去,就在其中两名员工熟练地展示着灭火动作的同时,另两名员工却因不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致使尼龙带连接不上,无论怎么捣鼓灭火粉也喷不出来,急得在原地团团转,瞬间,汗水就湿透了衣服。旁边观摩的领导和观众急得恨不得上去帮他俩。经过组织者的紧急指导,两位员工由慌乱转为一番紧忙,最终让灭火器喷出了灭火粉,扑灭了大火……此后,另两组员工在演练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第二天,有关领导找培训组织者质问:上个月不是刚刚对这批员工进行过培训,考试成绩还都在良好以上,怎么他们竟然不会用灭火设备呢?带着疑问,笔者来到该企业与参加演练的员工进行了随意交谈。其中一位那天出了“洋相”的员工不好意思地说:“培训时老师虽然讲了灭火器的使用,当时我似乎学会了,可一到实际操作中就晕了……”另一名员工面露尴尬地接茬道:“培训课上老师讲得很清楚,操作步骤我当时也记住了,可后来却没碰过,演习时我一紧张把操作步骤忘得干干净净!”

  为何有人在演习中镇定自若、操作得心应手,而有的人却难以把所学用于实际操作呢?带着此疑问,笔者转向那位熟练操作的员工,请他现身说说:“消防器材的使用不难啊,但如果没有实际操作过,恐怕还真不行。我以前也不会操作,但老师讲课时,我记下了操作步骤,回到站上后又找到了两三种旧的灭火器,对照老师讲的办法和说明书的介绍进行试验,多次摸索后我就学会了。”听了双方的体会笔者感到:培训后的操作演练和现场印证、巩固所学理论对员工是多么重要。“学”后不“习”等于白学啊!

  【笔者评说】“学而时习之”,让培训生效

  每年不同阶段,企业一般都按计划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目的是提高一线员工的技能素质,培养大批技术能手。但是,“学”而不“习”、学后不察现象比较普遍,致使企业员工中普遍存在着所学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了当前培训工作的通病和难以根治的痼疾。从上述事件中可以看到,培训时所教授的有关消防器材的操作步骤,并没被员工真正掌握。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所搞的员工培训,却因缺少学后实际操作这一环节而难有实效,不久,大多数员工就把所学知识还给了老师。目前,像这种重视“学”而忽略“习”的现象,在许多企业的员工培训中普遍存在:培训过后没有提供合适的机会去检验培训效果,受训者只能凭印象对培训效果做出评判;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来衡量培训绩效,没有机会让员工对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检验。因此,受训前后个人的行为方式没有太大改变。

  为了根治培训工作的痼疾,补上或强化“习”这个重要环节,让培训课程内容真正记得牢,使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提高员工驾驭知识的能力,重点应在以下四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全面地分析培训结果是否能提升员工绩效,通过采用多元化、多媒体、多手段、员工认同的培训方式,来吸引员工的眼球,把培训课堂搬到设备车间、操作现场、班组岗位进行实物培训,注重员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训,让员工记得牢,学得进去。如果培训不能够很好解决以上问题,培训的结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其次,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定要对员工接受培训之后绩效的提升有一个完整的考核评估,进而调整培训计划。通过考核让受训者明白自己在培训后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技能素质有了哪些改进,这些改进对个人的绩效提升带来了哪些帮助,取得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只有让受训者时刻有机会感受到培训对个人工作的影响,受训者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培训的价值。

  其三,企业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员工进行化整为零的实战演练。在一些细节上让员工尝试学到的办法,衡量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各个知识点是否能对工作带来便利,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够真正地将各个知识点装进自己的大脑,并且产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作为参加培训的员工,听课时要认真听课做好学习笔记,回去后要及时消化吸收授课内容,也就是要定期炒冷饭,把岗位作为演练场,使员工在演练实践中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在培训后一段时间内创造一个交流、彼此分享心得的环境。邀请培训咨询专家进行诊断,纠正培训中不正确、不恰当的部分,让员工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造,不时温习培训内容,以便将所学知识真正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体验中,使自己的技能素质得以持续提升。

  总之,要通过提供实践演练条件,培养员工学而时习之的习惯,将学到的知识存储到员工记忆模块中,成为随时可以调用的海量硬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每天储存一点点成功的本钱,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顾永强 王丽平)

  建议用工作绩效检验培训效果

  这几天,在西安铁路局西安东车辆段宝鸡运用车间的员工教育基地里、现场作业车辆旁、典型故障展台前,人们时常能看到工人技师王建军身边总围着那几个人。据车间副主任李鹏介绍,这几人是在每月发现的车辆故障评比排名中落后的员工。根据企业绩效考核规定,每月排名末位的员工则被列为重点技能培训对象,不仅由车间和班组的技术教育员给他们吃“小灶”,而且还将他们的转变情况与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利益直接挂钩!用工作绩效检验培训效果。

  这是该段管理层针对以往企业员工培训次数多、效果却不明显的培训管理现状采取的新办法。该办法在对企业管理者和培训实施人员重新界定、调整各自在员工培训工作中的角色和定位之外,还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培训管理制度,将员工培训工作与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连责挂钩。在各生产车间、作业班组两级组织中培养出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兼职技术教育员,给这些技术教育员压担子、布任务、创条件,使他们有能力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标准,进行员工学习需求的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实施等培训实际工作,并以每月防止车辆典型故障排名为基础,结合日常岗位绩效情况,加减核算总分并排出名次,对每名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将排名末尾的人员确定为阶段技能重点培训对象,再逐一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践培训。笔者认为,用工作绩效检验培训效果无疑是让员工培训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一段时间里,不少企业在组织员工培训时都有过类似问题:每到员工培训的最后环节———考试时,一些员工能顺利通过考试的妙招便是突击复习、临阵磨枪,甚至抄袭弄假。而有些企业培训部门则按部就班,将布置安排、授课听讲、考试审卷、资料存档这些员工培训工作中的必经流程做完后,即宣告一次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如此周而复始,使企业培训工作变成了没有成效的“花架子”摆设,员工们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不仅随之降低,而且逐渐产生一些反感、厌倦甚至对立的情绪,使企业培训工作陷入投入不少、效果不佳的窘境。

  如何使员工真正转变观念,自发地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这一佳境?北京泽慧鼎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利敏就曾围绕企业培训中普遍缺少“学习价值链”这一问题进行过观点鲜明的论述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在开头所述事件中的西安东车辆段,恰恰就是运用了“学习价值链”中的一些原理,用员工的工作绩效来检验培训效果,将“明确培训目的——细化培训安排——培训工作实施——分析员工受训后的工作绩效——确定培训不足处和重点培训人员——再次细化培训安排——实施针对性培训”等一系列“闭环”管理机制融入员工培训工作中。笔者从他们的做法中悟出,用工作绩效检验培训效果,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企业管理者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员工培训工作,明确员工素质培训与企业发展的紧密关系,还要做到行动上支持,建立制度、下放权力、投入资金、跟进管理等,进而建立绩效检验培训效果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闭环”管理。

  其次,企业中的各级领导,都应身体力行地积极参与培训工作,不要再认为学习是员工的事儿,也不能停留在“文件里标注、会议中强调、口头上念叨”的层面,要多去培训现场看看甚至参与培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培训的效果。

  第三,要灵活运用培训方法和策略,在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员工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将员工的福利、待遇、提拔、晋升等与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到一起,真正使员工高度重视培训,积极接受培训。(丁涛)

  “岗位技术练兵”之忧

   众所周知,开展职工岗位技术练兵赛是抓好职工技术培训、调动职工学习岗位技术的积极性、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任何企业,在职工培训中都安排有开展岗位练兵赛这样一项活动。但是,重煤集团韦家沟煤矿矿长罗德华在该矿最近的一次会上却称现在的职工岗位技术练兵已经失去了意义!

  日前,笔者在重煤集团下属的一些煤矿调查时发现,职工岗位技术练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练兵失去意义的现象并不是少数煤矿的个别现象。

  练将不练兵,优的更优差的没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煤矿在开展各工种岗位练兵活动时几乎都是以竞赛的形式出现。既然是竞赛,就要评名次、发奖状、发奖金。一些基层单位一方面为了荣誉、另一方面受利益驱动,往往派去的参赛选手都是各岗位上的技术尖子,技术稍微差一点的职工根本就没有参赛机会。

  韦家沟煤矿分管职工培训的劳资科副科长张和才告诉笔者,近年来,无论是开展哪一个工种的岗位技术练兵赛,前来参赛的几乎都是那些人,有的是连续四五年参赛,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其实真正技术差的职工没有得到培训和锻炼,这样就使本来技术优秀的职工更优秀,技术差的职工没有得到提升,也就难以实现通过开展职工岗位技术练兵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目的。

   技术不推广,活动结束一切都结束

  开展职工岗位技术练兵赛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发现和推广在技术练兵赛中出现的先进的操作技术和先进的工作经验,促使同工种岗位技术得到全面提高。

  然而,笔者在重煤集团永川煤矿获悉,近年来,在该矿开展的职工岗位技术练兵赛中,出现了不少先进的操作技术,这些技术不但使参赛者工作用时少、成本消耗少、单产高,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但是,在练兵赛结束后,这些技术很少在其他人、其它单位推广和应用。究其原因是练兵赛的组织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职工岗位技术练兵赛的目的和意义,把组织练兵赛活动当做完成一项简单的工作,赛后缺少总结和提炼,没有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向矿有关部门进行书面汇报,更没有向其它存在相同岗位的单位推广,致使练兵赛的功效大打折扣。

  练兵走形式,目的是交差拿奖金

  按理说,练兵赛对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是大有帮助的,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笔者了解到某矿每年都要组织30多个工种的岗位技术练兵赛,一些练兵赛的组织者,在组织比赛时不认真,把练兵赛当做一种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当做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形式,有时在没比赛前,参赛队员就事先知道了理论试题,练兵赛的理论竞赛赛场成了抄写现场。有时就凭某领导的一句话,便取消了实战练兵。对一些组织者来说,只要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拿到上级下拨的奖金就行。结果是企业花了钱,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这样练兵赛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改革练兵赛,刻不容缓

  从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对练兵赛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对练兵赛进行改革?韦家沟煤矿矿长罗德华认为,一方面要制定详细的职工轮换练兵计划,保证每一名职工都有机会参加岗位技术练兵赛;另一方面是认真落实练兵赛组织者的职责,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和监督措施,促使他们认真组织好技术练兵赛;同时要认真抓好技术练兵赛活动的总结和提炼工作,要制定专门的制度和措施把练兵赛中出现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及时推广到其它相同岗位上去,使练兵赛活动成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发现和传播先进技术的舞台,只有这样,才是职工真正欢迎的、企业需要的练兵赛。

(编辑:寒峰)
 


上一篇:[辽宁]铁岭市确定2007年职业培训六项重点   下一篇:[新疆]杨刚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职业教育培训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