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总下发的调研通知要求,我们对油田技术工人培训、考核情况,以及《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技能人才的培训与考核
中原油田现有职工6.4万余人,其中,技能操作人员3.4万人。近年来,中原油田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实际,根据勘探开发和国内外市场动向,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油田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中,1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名全国技术能手,64名省部级技术能手,2096名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操作人员总数达6.2%,油田层面每年统一组织培训1.6万人次,持证率达98%以上,特种作业工种持证率达100%。油田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组织奖、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建立“培、考、用”一体化机制,不断激发个人和组织的学习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跨上新台阶
1、建章立制,技术先进技能人才成都外部环境
一是完善体制,明确职责。油田成立了工人培训考核委员会,明确由人力资源处具体负责培训与考核管理工作;各直属单位设培训与考核管理工作;各直属单位高培训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都建立了厂(处)、管理区(大队)、基层小队三级职工培训组织网络,完善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培训工作运行机制,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立足岗位学习的理念逐步深入,全员参与、上下互动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健全制度,建立机制。首先,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技能操作人员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其次,强化“三定”工作,开展岗位分析,制定岗位规范,在人员招聘、组合、考核、培训需求分析时,均以岗位规范为依据。三是强化了对所属单位培训工作的考核,将单位培训计划落实情况、持证上岗率等作为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单位承包经营指标挂钩。四是薪酬分配政策向能力、关键技术岗位和一专多能人员倾斜,取得相关岗位证书者可将工资上浮一档,形成激励单位、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动力机制。
2、拓宽思路,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体通道
一是技术比赛活动常年化。油田每两年组织一届技术比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工人技术比赛,指导各直属单位每年组织一次。以赛促培,以赛促考,并将比赛与“创争”活动相结合,掀起轰轰烈烈的“比、学、赶、帮、超”群众性学技术热潮,进一步加速员工队伍知识化进程。
二是名师带徒活动长期化。制定了导师带徒、名师带徒管理办法,指导各单位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凡结对师徒,要签订师带徒协议,年底对师带徒协议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优秀师徒进行表彰奖励。每年有近3000名师傅签订师带徒协议,通过在岗传帮带培养新人。全国技术能手田纪民,所带的徒弟已有29人走向厂、基层队领导岗位或成为油田高技能人才。
三是技术能手评选制度化。制定了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办法,两年组织一次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对当选人员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奖励,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初步建立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3、以考促培,推动技能人才素质整体提升。油田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每年组织工人技能鉴定10000多人次。工作中,一是加强管理。严把报名关、考试关和发证关三个关口,规范操作程序,增强操作严密性,对考评员进行动态管理,建立淘汰制、随机抽取制和回避制度。二是将鉴定与培训有机结合。坚持“先培训,后鉴定’,要求参加初、中、高级工鉴定的考前培训分别不少于80、120、160学时。三是完善鉴定支持条件。选拔培训考评员,修订开发有关工种的试题库,完善技能鉴定点,不断夯实技能鉴定条件,2007年6月,中原油田技能鉴定工作通过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油田技能鉴定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二)主足长远,改善素质,提高能力,实现了技能人才队伍“提高文化—改善素质—提高能力”的阶梯型发展
1、大规模提高青工文化水平。研究制定了青工培训规划,分三个阶段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推进油田主体工种青年技能员工理论知识培训,已组织完成第一阶段3485人的采油工、井下作业工、石油钻井工培训任务,第二阶段1575人的电焊工、电工、集输工3个工种的培训全面展开,共发放教材、习题集等11600余册,青工素质明显提升。
2、全面改善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分工种组织4350多名生产主业技能操作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学习,使4053人职业技术学习毕业达到技校毕业水平。对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组织操作取证培训,培训6809人次。通过集中办班、岗位练兵等形式,开展技能操作培训25000余人次,员工技术素质明显改善,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重视复合型、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一是以提高技能、培养技能操作尖子为目标,抽调各单位操作骨干,组织采油、作业、电焊等高技能人才培训127期,培训5264人次,每年组织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500余人次。二是组织生产主业19912名员工参加了兼岗培训与考核,10488人通过技能鉴定取得两个及以上工种资格证书。三是选送优秀操作人员参加中石化高级技师等技能人才培训班,并与上海、西安等地培训机构联系,选派技术比赛获奖选手、技术能手等470名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研讨。
(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引进国际先进培训管理模式与方法,提高技能人才开发质量。
1、采用CBE培训方法。组织216名培训和生产技术专家,组织开展岗位能力分析,编制了45 个油田生产主体工种岗位的DACUM大表,开发出技能培训“四步法”,突出了操作能力培养。使培训办班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转变,全勤率由65%逐步上升到98%以上,CBE也固化为油田培训学校基本的培认模式。
2、推行ISO10015培训管理国际标准。从2002年开始;在国家经贸委有关专家指导下;引进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制定11个程序、26个控制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成为全国继海尔之后第二家引入ISO10015国际标准的企业,使职工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与培训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3、积极引进、应用和推广模拟培训系统。早在90年代初,与美国DIGTRAN公司合作,研制开发了RS3000型钻修井模拟器,于1992年投入使用,并相应开发了一系列模拟器培训教材,是石化集团公司较早研制使用模拟器教学的单位之一。2003年,油田又一次性购置了3台模拟器,为当前世界先进的电动钻机模拟器。同时,油田相继选派专兼职教师620人次到国内外有关院校、培训机构培训考察,努力保持模拟培训骨容和培训方式的前沿位置。
4、再造流程,实现培训工作实时、精细、高效管理。2006年,油田研制开发了员工培训网,丰富了培训资源,为员工培训的规模化、网络化和个性化创造了条件,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现代化培训方式得到应用。目前,已上网培训课件240套2807集,为员工培训学习提供了信息化平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需求。
二、关于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按照《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6]317号)要求,明确提出了“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中原油田切实贯彻执行《通知》精神,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最早将培训经费提高到2.5%的单位之一,始终坚持足额提取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
一是切实确保经费的足额提取。2005年,油田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的通知》(中油局人资[2005]17号),将原有的经费提取比例从1.5%提高到2.5%,并规定了油田和二级单位分别使用比例。由单位每月上缴油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定期将下达经费使用计划,确保教育经费的按时足额提取。
二是切实确保经费的专款专用。油田专门制定了《中原油田培训管理暂行规定》(中油局人资[2005]98号),对经费的来源、预算、使用、结算和管理等制定了严密的程序和标准,将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作为一个项目去管理。对于培训办班项目,在充分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相关部门的认真分析和论证,年初制定了详细的培训项目运行计划,作为全年培训项目实施的整体立项依据;凡未列入年度计划的培训办班和其它应急性项目,须由相关业务部门提出,报油田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立项,严格按照培刘管理规定相关要求组织实施。
三是切实确保经费的使用效益。为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油田先后制定了《2005-2007年员工培训工作规划》、《2005-2007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5-007年涉外项目和普光项目培训规划等,系统地提出了油田整体培训工作和重点培训项目的阶段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以及分年度的培训工作量与经费投入方向和计划,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各阶段的经费预算和投入,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工作量逐年加大、教育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较好地保障了油田勘探开发、外闯市场、普光建设等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持续需求,并有计划地改善了油田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仅2005年,油田直接投入培训基地建设的资金就达900余万元,各单位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完善技能训练基地。目前,油田各主要单位均配备计算机培训教室、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培训工作的“软件”、“硬件”建设和配套工作实现了协调发展,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了较好环境。
三、关干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
中原油田在多年的实际工作运行中,形成了一整套职工教育经费监管的制度和程序,全面实行了经费的依法管理。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财会法规、审计管理、职代会审查的作用,实行了培训部门立项把关、财务部门过程控制、审计部门定期审计、职工代表大会年度审查的四级监督管理模式,确保了职工教育经费的较好使用。
一是培训部门立项把关。培训部门作为油田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总体掌握,对从教育经费支付的每一项费用,严把项目的立项关,认真审核项目是否该从教育经费列支,费用支出的标准是否合乎相关要求。同时,培训与工会部门配合,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利。
二是财务部门过程控制。按照油田培训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要求,从经费的预算、审梭到结算每个环节,须有完备的审批手续,经财务部门审核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对每一笔费用的支出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三是审计部门定期审计。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对每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四是职代会年度审查。将教育经费使用情况作为职工代表大会审查的一项主要内容,油田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汇报一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学矛盾突出。油田企业属连续生产型单位,加之中原油田近年来的勘探开发和外闯市场的工作力度逐年加大,工学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实际工作运行中,经常出现人员选派难的问题,对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2、培训质量评估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大家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组织举办的培训班数、培训人数等大幅度增加,但如何加强培训质量跟踪管理和评估,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和培训投资效益,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和做法,不利于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更好发展。
3、油田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的现行政策,一方面,技能人才的引进渠道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而且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老弱病残人员的退出机制不够畅通,再加上1999年以来,从油田主业生产岗位上退休、退养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达 10000余人,他们多数是经验丰富的生产骨于。由于新进人员的补充渠道狭窄,随着时问的推移,人才队伍逐年老化,加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油田技能人才培训和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难度日益加大。
4、职工教育经费紧张。一是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和外闯市场的力度加大,培训工作量的逐年增加;二是部分培训基础设施老化,需有计划地加大改造资金投入;三是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以及油田发展对培训工作高要求,对培训设施的升级和培训资源的完善,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有这些都需要职工教育经费的支持,近年来,每年都出现教育经费赤字现象。
五、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1、关于工学矛盾。由于工学矛盾问题是企业培训工作中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缓解和调整。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研究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在岗培训,并依托网络平台深入开展员工个性化培训,推动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新的发展和提高。
2、关于培训质量评估。在继续推行和深化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由国家或中石化集团公司选准技能操作人员培训方面的有关课题,进行立项,组织有关企业开展专门研究,提出解决措施,促进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又快又好发展。
3、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建议由中石化集团公司分阶段制订技能操作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各企业结合制定自己的技能操作人员补充调整计划,将技能人才队伍培训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工作中系统考虑,统筹兼顾地提出各阶段的技能人才培训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确保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4、关于教育经费筹集。建议进一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作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补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油田新建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研究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等,尽可能在项目中列支培训费用,确保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