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单位多设“软性门槛”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30 (阅读次数:
)
|
|
几乎每一个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有自己的“门槛”,如学历、工作经验等等。其实,在这些“硬性门槛”之外,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软门槛”。我国某知名航空公司曾不分职位地把求职者分为若干批,每20人一批一同面试。面试的方法是每人上台演讲3分钟,应聘者在这3分钟里大都各尽所能,展示自己,而面试考官根本不去关注台上的演讲者,他所要考察的是台底下其他19名应聘者的反应。那些认真听讲、礼貌待人的应聘者将顺利通过测试,而那些只顾自己准备,或者对其他人的演讲不屑一顾的人将会被淘汰。
“尊重他人”对于一个以服务为生命线的航空公司来说至关重要。一名飞机修理工不论他口才怎样、风度如何,都不会对他的工作有多大帮助;而一名口若悬河、风度翩翩的经理如果不尊重他人,也同样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这家公司用这种声东击西的测试方法向我们表明了他们的“软门槛”。
据了解,像这种软性门槛在很多公司中都存在。据前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晓彤介绍,诺基亚同样也有自己的“软门槛”,那就是团队合作能力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与用人单位的“软门槛”相对应的是求职者的“软能力”(softskill)。在职场EQ、DQ大行其道的今天,在各方面提升自己,是每一个求职者的必做功课。
|
上一篇:集体跳槽还是集体“叛逃”? 下一篇:跳槽如何做到稳赚不赔钱?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