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组织机构>十部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章内容
江苏省泰兴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丁之合(编辑) 发布时间:2008-02-22 (阅读次数:
 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和实践

    目前,泰兴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城镇化水平还不高,群众生活还不够宽裕,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农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具体从“五个新”上进行研究思考,落实相关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1、产业结构新。我们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我市农民收入情况看,来自工资性、资产性的收入仅占60%左右,来自一产的收入比例还比较大。而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随着粮食新品种、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到位,粮食单产增收空间已经不大,减免农业税、增加良种补贴等政策性增收因素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加之粮食价格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已成为必然。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把农村产业结构调优调新,让农民在结构调整中进行重新分工,达到减少农民,增加收入的目的,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工资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80%以上。我们考虑,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来,我市和兄弟县市一样,紧紧围绕本市实际,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许多乡镇、村组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我市溪桥镇的日本大蒜种植、分界镇的甜豌豆、冬枣种植、大生镇的葡萄种植、蒋华镇的蘑菇菌菇种植等都很成功。同时,我市紧紧围绕银杏优势,积极引导各乡镇大力发展银杏产业,在千方百计提高银杏果销售价格的同时,积极探索银经套作之路,有银桑、银果、银药、银蔬等十几种套栽方法,亩均纯受益均在3000元左右。目前,全市有12万亩银杏经济林,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另外,我们充分发挥好路、沟、渠等的作用,大力发展意杨,经测算,意杨年增值15倍左右,目前全市有意杨300多万株,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工作中,各乡镇、村(居)都将结构调整与市场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大批农民经纪人和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粮食问题的指示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信心,今后,我们将一方面加大良种、良法的研究推广力度,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单产,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同时,按照规模化、良种化、企业化、专业化和生态化的要求继续把培养发达的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力争每年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净增150元以上。二是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建筑产业。我市是建筑之乡,近几年来,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预计今年全市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可达100亿元,建筑劳务人员可达9万人左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市场开拓,狠抓质量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建筑施工产值达200亿元左右。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业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市工业经济的年增长速度在30%左右,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90亿元,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比,与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比,工业实力还不强,发展速度还不快。因此,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建设。以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乡镇工业集聚区的发展,力争每年都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同时,继续抓好培大培强工作,扶持一批有发展后劲的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形成良性的企业发展梯队。四是全力以赴地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编制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扎实抓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着力抓好深圳2亿元物流项目的落实,力争在近1-2年内引进几家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泰兴,努力使我市成为苏中乃至苏北地区的重要物流集散地。继续加快城镇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创设良性的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当前,全力推进总投资均超亿元的苏中国际商贸城、新区步行街和大明家具城等项目建设,为明年服务业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

    2、投入机制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资金的投入,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上,其中,又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在省和泰州市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农村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我市累计实施各类交通工程近1500公里,新建改造各类桥梁500余座,但由于我市绝大多数乡镇为黄桥老区乡镇,加上市财政财力有限,目前我市仍有许多乡村的路桥急需建设、维修,有许多中沟、生产沟有待疏浚。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将积极创新投入机制,努力改善乡村面貌。一是市、乡财政实施重点倾斜。除保持现有的投入比例外,每年新增财力部分都将划出相当的比例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支持、鼓励农民改水、改厕和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发动广大农民和能人集资兴办公益事业。三是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社会公共事业多元化投入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既确保农民的医疗卫生保健需要,又不增加农民负担;继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引入民间资本,稳步发展民办教育,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既优质又不昂贵的教育资源。

    3、生产生活环境新。我们考虑,一是注重规划引导,二是加强环境建设和整治。近年来,我们按照“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组织编制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坚持“三集中”的思路,在沿江的七圩等乡镇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与集镇工业集聚区建设结合起来,有计划地撤并自然庄台,吸纳农民进厂就业,引导农民进镇居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通达工程”已基本完成市通乡二级路改造和通村四级水泥路铺设,同时组织实施“金桥工程”,计划从2004年到2007年改造建设农村桥梁600座,目前已实施300多座;开展农村“三清”活动,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大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积极调整城镇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择优发展中心镇、合理重组一般镇,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使我市的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5个百分点,力争“十一五”期末城镇化水平达到57%。同时,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引导经济条件好的村建设农民公寓及5000人以上定居点,引导广大农民变分散居住为集中居住。组织疏浚农村河道,集中改造乡际道路,计划再经过2-3年的努力,力争到“十一五”中期达到广大农村地区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布局优化、村庄美化的目标。同时,加快城乡供水、供电、环境保护、防洪减灾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

    4、公共服务新。坚持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规划,一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近年来,我市积极筹集资金,全面实施了学校布局调整、“六有工程”和班车安全接送工程,农村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十一五”期间,将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行寄宿制,实施两免政策,着重解决好困难家庭学生上学负担重问题。同时,不断加大农民技能教育的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二是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目前,我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80%以上。今后将坚持“应参尽参”原则,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建设,通过设立“家庭参合帐户”,提高农民受益率和覆盖面。坚持防治并重,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定期做好参合农民的身体健康全面检查和多发病的专项检查,降低大病发病率,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三是建立农民养老保险体系。坚持“全方位、广覆盖”,加快解决农民参保问题,使农民老有所养。以土地换保障,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四是解决老区乡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近年来,在省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我市加大改水工作力度,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以上。但由于源水水质差,乡镇水厂自制自来水水质不稳定,黄桥周边乡镇50多万群众饮用水还不安全。我们计划加快实施“泰黄清水输水二期工程”,初步预算投入资金2.1亿元,让广大群众早日喝上安全清洁的长江水。

    5、社会风尚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是关键因素。首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新农村,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双带一争”活动,进一步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传帮带”作用,引领农民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创业致富水平。其次,强化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大力推广溪桥镇南殷村民主治村经验,进一步健全“镇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农村的管理和发展中来。第三,推进和谐村镇建设。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农民”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奋进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群众的内部矛盾,不断完善“村镇矛盾协调中心”职能,积极构建起社会矛盾大协调机制。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尚未出台。规划是“龙头”,我们往往对城市的规划比较重视,而对农村发展的规划重视不够,必须着眼于城乡一体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发展规划,按照“二十字”五句话的要求来探索细化。目前村镇建设规划不健全,无序建设、资源浪费特别是土地资源浪费很严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不健全,包括农村交通、农村卫生、农民社会保险等等,尚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及中长期发展纲要。其他诸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业工业化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等等,都必须抓紧制订和完善。

    2、建设现代农业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加之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商品化生产,使农业生产很难获得较高的收益。产业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我市银杏、生猪、弱筋小麦、双低油菜等优势主导产业,没有相适应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只能提供效益较低的初级农产品,深度加工附加值不高。生态农业建设步伐缓慢,外向农业发展迟缓,订单农业量小质低,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生产布局不优,区域特色不够明显。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突出的问题在于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有待完善,公共财政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体系尚不健全,各级财政安排农业农村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与财力增长幅度不相匹配。目前,省、泰州市实施了农村“5+1”实事工程,但还需要拓深、拓宽一点。从我市现实的农业生产条件看,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差甚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仅农村桥梁方面,我市就有628座急需改造,其中黄桥老区495座。市乡财政普遍困难,投入严重不足。

    4、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任务比较繁重。一是河道排水不畅、淤泥堆积、污水排放不规范等水环境污染问题亟需整治。我市共有中沟416条1131公里,其中水环境未整治的146条384公里;河道淤积365条896公里,土方1166万立方米。村级河道6155条2275公里中,淤积严重的高达80%。二是土地农药残留量大、化肥含酸量高、土地活性不强等问题亟需整治。三是农村生活污物(包括垃圾、粪便等等)处理不规范等问题亟需整治。四是工业废料、废物、废液以及粉尘污染农村环境等问题亟需整治。

    5、村弱民穷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乡村债务较重,村集体经济薄弱。尽管有“一事一议”政策,毕竟有限。近年来的一系列扶贫措施为推进我市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乡镇、村、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仍较大。人均纯收入排名前6位乡镇平均数比后6位平均数高1744元;全市村平债务达30.6万元。尤其是黄桥老区乡镇,尚有2.3万户5.7万人人均纯收入在1900元以下,属于贫困人员。按照小康社会标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可以说任重道远。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以及各项分支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地区也要加紧研究制定具体规划,统筹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议建立财政分配新格局,在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上,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上,在农村劳务知识、技能培训上等等方面,强化财政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公共服务力度。

    3、建议继续加大对黄桥老区乡镇的帮扶力度,在制定有关政策时要继续予以倾斜照顾,为老区乡镇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建议对我市的“泰黄清水输水二期工程”项目在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减轻市乡财政压力,让老区乡镇人民早日喝上放心的长江水。同时,帮助解决我市黄桥老区乡镇“路通桥不通”问题,将农村桥梁建设列入实事工程,给予专项扶持资金,逐步改变老区的落后面貌。

    4、泰兴是银杏主产区,银杏产业发展关系全市百万农民,关系泰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影响着全省银杏特色经济的发展。目前,泰兴的银杏深度开发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很多,建议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上一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部门   下一篇:论如何构建科学的政府审计管理体系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