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皇新海 徐州矿务集团是从清朝徐州利国矿务总局演变而来,前身是徐州矿务局,1970年前隶属于国家煤炭部,1998年5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家六部委首批核定的特大型企业,也是中国井工开采历史最长的煤矿企业之一,迄今已有126年煤炭开采历史。全集团现有25个分公司、32个全资(控股)子公司和5个事业法人单位,其中徐州矿区生产矿井12对、异地在建和已建成矿井12对,在册职工6.4万人,年产煤炭2000万吨。 一、“创争”活动为徐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徐矿集团“创争”活动是从1996年开始起步的,至今已有十多年历程。在这十多年里,徐矿“创争”工作伴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深化,我们感受最深的集中概括为三句话:创新我们的学习,学习为了创新,学习和创新推进了徐矿集团涅槃重生。在全国“创争办”领导的关怀指导下,2004年,徐矿集团被命名为全国“创争”活动示范单位;2006年被命名为十个“优秀单位”之一;2007年又参加了中国职工学习论坛、第三届中国培训发展论坛暨煤炭行业创建学习型组织高层论坛,并被命名为“江苏省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可以说,从1996年起步到2004年徐矿获得全国“创争”活动示范单位荣誉这八年,是徐矿集团“创争”活动的前期发展阶段。在前期发展阶段,徐矿“创争”工作呈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徐矿面对“资源枯竭、冗员分流、产品单一”三大历史性难题,持续进行思想观念变革,实现了思想的不断解放,形成了具有徐矿特色的十大核心理念体系。 第二,徐矿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融入学习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百年老矿创业发展的新路子。 第三,徐矿人在“创争”实践中不断整合提炼,用矿工听得懂的语言解读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六大要素”、“七大特点”,“创争”活动实现了徐矿化、本土化,形成了“五五三三一”(即五部曲、五大体系、三大动力、三项挂钩、一项品行习练)“五星”创争模型,使徐矿步入了全国“创争”活动示范单位和优秀单位行列。 回顾徐矿集团前期“创争”之路,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一个困难重重的百年老矿跨上了创业发展的快车道?我们的回答:是“共同愿景”点燃了7万职工的创业激情;是“改善心智模式”使徐矿人实现了思想的不断解放;是“团队学习”凝聚了徐矿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系统思考”使徐矿人选择了科学的发展战略;是“自我超越”使百年老矿跨上了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二、运用“创争八法”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近几年来,徐矿把学习型组织应当具备的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提炼概括为具有徐矿特色的“创争八法”,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发展“创争”活动,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方法之一:实行“边工边读”,组织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徐矿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关键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思路,创造出“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职职工培养模式。采取外委内培,选送领导人员到高校进修、与北大合作开办高级经理人研修班等方式,锤炼敢想能干的领导团队。目前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中一半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矿处级领导人员90%达到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11.5%,领导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在读大专至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数为2332人。按照“专业补短、技术补缺、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要求,培养创业发展急需的后备人才,开设了物流管理、土木工程、房地产管理、热能动力工程等新专业的学历教育。实施职工技能振兴计划,职工队伍文化层次、技能等级、专业工种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全公司中级以上技术工人比例已占生产工人的60%以上,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方法之二:完善竞争机制,组织职工在“竞赛中”学习。集团公司每两年、二级单位每年举办一次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组织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开展拜师学艺活动,学绝技、练绝活,搞好传、帮、带,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操作能手”、“名师高徒”、“技术标兵”和“技术工种带头人”。 方法之三:推行职业生涯设计管理,引导职工“成长式”学习。徐矿注重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由“管理职工现在”转为“管理职工未来”。对新入矿的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实行职业生涯设计管理,打开文化、技能、职称三条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一位职工都有机会分序列晋升。实行“三项挂钩”,将创业创新绩效和政治荣誉、职业生涯发展、薪酬分配挂钩;实施学历、职称、技术等级“三条激励线”为内容的素质教育工程,做到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待遇,成长上给机遇,促进职工终身学习。探索构建了CBA递进考培模式,C代表中级工,B代表高级工,A代表技师、高级技师,职工按照各自成长路径,普遍每两年上一个台阶,优秀的一年上一个台阶,推动了职工由应知应会向高技能转变。 方法之四:实行企校合作,变“招工”为“招生”,使徐矿的未来职工在“院校中”学习。2002年以来,徐矿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高级工贸技校、徐州高级机电工程学校、江苏工贸技师学院等多所中高等院校联合,面向本企业职工子弟和社会,招收3年制的煤矿专业中专班和大专班。企业和院校双方商定,在3年培养时间里,学员用一年半或两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并通过理论知识结业考试;另外一年半或半年时间,学员要到徐矿有关矿井进行岗位操作实习,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并附实习单位评语鉴定,合格者取得相应毕业证书,由徐矿集团录用安排工作。院校在徐矿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这种“企校合作”、“学工结合”的办学形式,改革了传统的招工形式,由招工变为招生,从源头上提高了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院校为徐矿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等用,能力够用,上岗顶用”,实现了企业和院校“双赢”。徐矿注重实践性环节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实现了“四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企校合作的方式,录用了3300多名专业人才,拓宽了人才培养和成长渠道。徐矿实行企校合作开办“技师直通班”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