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车:改变传统出行节奏的主角 ——中国最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的立身之本
一种能给人们带来新感受的列车将于8月1日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新型列车时速可达300公里,它将穿行于京津城际之间。 这种CRH2—300型电动车组是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的又一典型范例。“中国南车”走遍天下 南车集团是2000年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下属有20个企业、8万多名职工。在我国近8万公里的铁路线上,奔驰的机车、客车、货车有50%以上是由中国南车生产的。可以说,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哪里有铁路,哪里就有“中国南车”。 CRH2—300型电动车组是中国首列时速300公里的“和谐号”电动车组。在南车四方股份公司长大编组卧车动车组生产现场,工段长王吉安介绍说,南车研制的这种新型机车,在消化吸收外国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的基础上,又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20多种。如今,南车集团有大功率电力机车等近20多个新产品处于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今天,频繁穿梭于中国各个城市之间的人们,常常惊讶地发现,高速列车、新型地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出行节奏。而中国南车,正是推动这一变革的主角之一。 从1997年以来的10年间,中国铁路先后实施了6次大提速,从时速80公里到时速200公里,中国南车研制的机车车辆都是领跑者。 “南车制造”伴随着中国轨道的每一公里延伸。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国南车研制的369辆高原客车成功驶上“世界屋脊”,将人们“坐着火车去西藏”的梦想变成现实。 国内市场的成功带动国际市场的拓展。凭借雄厚实力和良好信誉,中国南车创造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出口史上的多项第一:中国唯一的电力机车整车出口企业;中国首家登陆南部非洲和南美的机车车辆企业;中国第一个向俄罗斯、美国出口摇枕侧架的企业;中国第一家实现机车技术出口的企业…… 如今,中国南车的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已经形成了窄轨、准轨和宽轨系列,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架起了一座通向五洲四海的友谊桥梁。 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 每一个新产品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除了靠企业的机制和体制创新的保障,中国南车依托的是数十年发展所建立的自主开发、规模制造与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 “在引进技术过程中自主开发就是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南车集团党委书记郑昌泓这样认为。 如何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南车集团总经理赵小刚认为,这要把握好三种关系:一是引进技术与合资企业的关系。在合资企业中牢牢把握住企业的控制权,不能丧失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二是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引进技术的关键在于消化吸收,进行技术引进的配套投入;三是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技术后,要快速建立基础的研发平台、制造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平台,给自主创新预留空间。 对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配套投入,南车集团采用了1:3的比例。即引进花1元钱,再创新投入3元钱。依靠这样的资金支持,南车集团已拥有变流技术国家工程中心、5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和6家经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中心,并在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工业电子研发中心。 通过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南车集团在高端产品领域,用短短三四年时间,走完国外企业二三十年走过的历程,推出的一批轨道交通装备新型高端产品,快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此,他们有了重新进行战略定位的自信。 翻开南车集团“十五”发展战略,规划2020年“成为全球轨道装备制造企业三强之一”,而最新的“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同样的表述却放到了2010年战略目标条目中,实现的预期整整提前了10年!(e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