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隧道工技师
长期坚持学习 不断进取的隧道工人典范 ——记中铁隧道集团专家型技术工人李友坤
李友坤,男,中铁隧道集团高级隧道工技师。参加工作十四年来,一直从事隧道开挖工作,先后参加了昆明西园引水隧道,广东西枝江引水隧道、渝怀铁路隧道等工程建设。在一线施工中,他总是冲在前,抢在前,干在前;他抓安全,保质量,抢进度,提合理化建议,以熟练的施工技术,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为企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实践中总结的《不同危岩地段超欠挖控制》、《模板台车快速衬砌》论文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和重视。先后荣获了中铁隧道集团“劳动模范”,洛阳市“技术标兵”、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和“十大专家型技术工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和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他从一名普通的隧道工,靠刻苦自学和反复实践,成长为一名高级隧道工技师,一名顽强进取的隧道工人典范。 1994年,李友坤子承父业,加入了筑路人的行列,被分配到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原隧道局三处)施工现场隧道开挖班。隧道开挖是一项非常危险和艰苦的工作,每天洞内的作业时间基本在12小时以上,塌方、瓦斯、岩爆等不确定因素很大,随时面临着生命威胁,而收入却在500元左右。面临这种情况,许多同事都想方设法另换工种,有的甚至辞职走人,李友坤却认为:越是危险和艰苦的工作,越能够锻炼人,越需要人去做,越能够为国家和企业做出更大贡献。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隧道工这份工作中干出点名堂。为了掌握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他边辛勤工作,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隧道开挖》、《洞内爆破》等知识,那时候,他每天仅睡几个小时。清晨他很早就起床看书学习,做读书笔记,为了不影响宿舍其他人休息,他常常来到山坡上,就着晨光和山风,如痴如醉地专研隧道开挖知识,常常忘记了吃早餐,晚上也一直看书到宿舍熄灯,即便是出差在外,也从不间断。遇到不懂的地方,他都打上问号,用笔记下来,虚心的向技术员和老工人请教。由于勤奋,他的隧道开挖技术水平很快有了质的突破,工作仅半年,他就成为班里的开挖主力,后被破格提升为开挖班副班长、开挖班班长。在步入铁路施工行业的第一次考试中,李友坤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学习是人生进步的不竭动力。”这是李友坤常说的一句话。李友坤的衣服兜里随时都装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十几年如一日,刻苦学习,不断钻研,他在隧道施工技术方面日益提高。在2005年9月参加的洛阳市隧道工技术比武中,他一举夺魁;在2005年10月参加的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第五届青年技能竞赛隧道工比赛中,再次夺冠。成为隧道工人学习的榜样。 李友坤时刻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高尚的行为准则。在隧道施工中,时有因岩层过度破碎而导致塌方的事故发生,在处理塌方时,许多员工余悸尤存,不敢进洞,李友坤总是带头进洞,查看洞内情况。工作紧张时,他每天都在掌子面工作10小时以上,洞顶上滴下来的渗水含有腐蚀性极强的“水玻璃”成份,出洞以后他脖子、背部都开始渗血,现在身上还有很多疤痕。在1000多米以上的隧道中施工,洞内通风往往只能靠高压风管送风,特别是刚放过炮之后,高压风管送风疏通空气要有一段时间,而每次炮响过后,李友坤总是提前来到掌子面,观察爆破情况,保证下一班作业员工的安全。有人给李友坤做过工作奉献统计,一天按无私奉献4小时计算,李友坤工作14年干了别人27年的工作。李友坤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忘我的、默默的为企业奉献着。 他从细节入手,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水平,为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在万松岭隧道施工中,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特别是住在隧道上方的海军干休所的老首长们对爆破震速要求相当严格,工程进展一度比较缓慢。分公司领导让李友坤负责隧道开挖工作,要带领六七个工班,他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由于工期紧,要不断加快施工进度,但海军干休所的老首长们坚决反对隧道夜间开挖放炮。为不影响老首长们休息和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李友坤带领同志们一起仔细分析施工的每一个流程所用的时间,重新调整了工序。每天晚上喷浆、出碴、打眼、装药,确保第二天早上准时放炮;白天抓紧各工序的作业时间,确保在老首长们休息之前再放一炮。施工规范要求爆破时震速须控制在每秒2厘米,但老首长们坚决不能接受这样的震速,李友坤又和领导、总工等一起研究改进开挖方法,调整布眼和装药量,将一个断面分八次爆破,药量和进尺都减到最小,使爆破震速控制在每秒0.7厘米以内,终于得到了老首长们的赞同,也为万松岭隧道实现效益1100万元、成为杭州的靓点工程打下了基础。 2006年,李友坤又临危受命,公司专门将他调入武广工地,负责项目部的开挖工作。一到工地李友坤就马上蹲驻在开挖现场,研究开挖围岩,布置开挖眼距,控制开挖药量,将规范10CM开挖控制限控制在5CM内,仅一个月时间,武广1号仰拱混凝土就节约2000多方,节约成本近90万元。在新光项目七标的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中,他提出了在模板台车拱板底部增加宽70CM×长3600CM翼板(两台模板台车),同时在翼板用旋转支撑加固的方法,避免了模板台整体修改,确保了二次衬砌施工进度;在一侧的土方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李友坤认真熟悉图纸,确定现场土方开挖,保证不超挖的情况下,根据原土层力学的要求,控制好标高,减少砼的超灌,保证质量达标,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提高了企业效益。 2007年,在广州新光项目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中,李友坤提出了在模板台车拱板底部加宽翼板,同时翼板用旋转支撑加固的方法,避免了模板台车整体修改,确保了二次衬砌施工进度。他还根据原土层力学的要求,控制标高,防止超挖,保证了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多年来,李友坤在潜心搞好技术研究,解决施工中重大技术难题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年轻工人的传、帮、带,无私地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自己的工友。他结合地质情况和书本知识,在施工中总结了多看、多问、多想、多干、多记的工作经验。并坚持走到哪里,毫无保留的将知识技能传授到哪里。在宜万铁路工地,李友坤负责抗滑桩和涵洞施工工作,为了让大家多掌握施工知识,他每周抽出两个晚上给员工们上技术课。一天工作下来,身体已经相当疲倦,但他全然不顾,经常挑灯备课,认真讲课。从打眼、放炮、装药到找顶、喷浆,从各类开挖机械的使用到维修,他孜孜不倦的讲解着隧道开挖的每一个环节。休班的时候,他经常来到隧道掌子面,了解员工操作情况,对不符合安全操作规范的地方,立即给予纠正,使员工们的开挖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隧道开挖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保证了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李友坤同志已经成为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和中铁隧道三处有限公司的隧道开挖培训主要授课和职能鉴定老师,桃李满公司。几年来,经他培训的年轻工人数以千计,其中绝大多数都成为隧道和城市地铁施工一线的技术骨干。 “学习无止境,探索无止境”,隧道工程行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革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械对新一代的隧道工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挑战。李友坤为了更系统的学习隧道施工技术,报名参加了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函授学习,他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经常与兄弟单位的技术能手们交流,在不断的学习切磋中进一步增强着自己的才干。有人问他:“你已经是高级技师了,干嘛还那么拼命学习呢?”李友坤总是淡淡一笑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技术革新需要,才能为咱隧道工人争光嘛”,李友坤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顽强的拼搏精神,刻苦的学习毅力,在前进的道路上演绎着中隧人开拓前进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