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黔在线讯 9月2日,秋高气爽的一天,记者来到位于贵阳城郊的乌当中学,被其林海环绕的优美自然环境和治学严谨的育人环境所吸引。
刚走进综合教学楼,记者就看见一群学生围着橱窗气氛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凑近一看,才发现他们正在针对贴在墙上的照片———该校评选的学习型家庭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那些家庭的确很优秀,有的则认为自己的家庭也够格评选,希望来年选上。
在该校校长王丽华的介绍下,记者才知道该校每年一次的学习型家庭、班组等评选活动已经成为了一个校园文化现象,师生们都以能上榜为荣,并为之暗自较着劲儿。建设学习型校园,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环境不仅是该校多年来努力的目标,而且已经成为了该校师生的共同信念。
有同学用满怀骄傲的口吻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曾就读于该校高二(8)班的李波、汪超、李燕等6位同学在上化学课《铁和铁的化合物》时发现Fe(OH)2的实验结果应该是白色沉淀,而学生看到的沉淀却是灰绿色,于是提出了做《Fe(OH)2的实验改进》研究课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认真实验,改进了实验设备和药物等,成功地将白色沉淀物保持在了8分钟左右,当他们在贵阳市有关活动中展示他们的成果时,曾轰动一时。事后,组员沈朝坤在实验总结里写道:“‘我们的实验成功了!’虽说白色沉淀物只存在了8分钟,但对于老师以前做的马上就变色的沉淀物,我们又前进了一步。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大家都同心协力地克服了,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脑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交能力,要发奋、团结,才能进步。”虽然这6位同学是来自所谓差班的差生,但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却改变了教材和实验。
而在乌当中学,这样的例子并非一枝独秀,《论在乌当区修建一个杨梅加工厂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社会反响,近3年来,该中学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人数达1800多人,开展课题450个,其中4个课题获阶段性成果评选一等奖、7个课题获二等奖、13个课题获三等奖,两篇教师论文分获二、三等奖。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该校全体师生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早在2001年,该校被列为了贵阳市10所课题学校之一后,该校就成立了以校长王丽华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下设课题开发小组、组织实施小组、保障协调小组、成果评价小组,并制定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随之建立了《乌当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在每周每班保证有3个课时用来进行研究性学习,一直坚持至今。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开展,学校不仅请来有关专家为教师们做报告,还把教师送到上海等地去参观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系列的努力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改变,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高考升学率一年一大步,2001届为66%、2002届为76%、2003届达86%,2004届虽为76%却超了省升学率21个百分点。——s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