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文化广场和广场文化。文化广场遍布城乡,是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广场像一个开放的舞台,以文化广场为场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有群众性、自发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抓好文化广场和广场文化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第二是文化节庆。海南拥有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要依托这些资源,精心打造出一批文化节庆品牌,形成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一方面,要改造传统的文化节庆活动,赋予它们新的文化内涵,如黎族的“三月三”节;另一方面,要创办新的文化节,如“海南乡土文化节”,使大量濒临失传的民间、民族艺术得以重现舞台。
第三是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建设有丰富的内涵,既包括环境整治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引导社会风尚这样的“软件”建设。
第四是鼓励创作和培育人才。鼓励创作与培育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例如,开展评选“海南本土文化名人”活动,发现和表彰县及县以下从事乡土文化发掘、整理、传承的民间文化工作者;制定政策、设立资金,表彰有贡献的文化专家,鼓励和扶持有才华的文艺工作者或文艺爱好者举办个人艺术展、个人演出会,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文化创作迅速繁荣,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第五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海南省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品牌。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同时,我们还在机关创建“文明高效机关”,在企业创建“文明诚信企业”,在城市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在行业创建“文明规范行业”。特别是文明和谐社区,同文明生态村一起构成了覆盖城乡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第六是本土文化的改造和提升。在基层文化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和改造本土文化。一是建设大致坡琼剧文化镇,提升规模,聚集更多的琼剧演出团体,实行市场化经营,吸引更多的演出任务和观众。二是改造“公期”。“公期”是海南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具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蕴含,但也残留不少封建迷信习俗。有意识地给“公期”注入健康科学的、更具群众性的文娱内容,引导群众文明过节,必受群众的欢迎。三是挖掘和培育本土文化人才。海南民间有不少土生土长、自学成才的艺人,他们有很好的秉赋,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难以承担起传承民间艺术的重任。为充实基层文化建设队伍,由政府出资送他们到高校接受现代教育和专业培训,为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保障。四是启动“颂海南”歌曲创作征集工程,收集整理海南题材的歌曲。
第七是培育和繁荣文化市场。文化市场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们借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让其发挥文化传承、沟通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总之,基层文化工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基层文化建设做好了,党的文化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宣传部门要当好文化建设的指挥部
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宣传文化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成为党委政府文化建设决策的参谋部,凝聚文化建设各种力量的协调部、文化建设的策划部和指挥部。
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挥部,宣传部门要做好五项准备工作:一是动员宣传文化系统、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提高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任务、党和政府的任务,而且是全社会的任务;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吹拉弹唱、标语口号,而且是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事业。文化建设行业是开放的,欢迎一切投入文化的力量、投资文化的产业。各种新闻媒体要策划一系列的宣传战役,介绍并扭转对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在全社会形成重文化、学文化、抓文化的良好风气。二是搞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规划,包括宏观的中长期规划、具体的行业规划和项目规划。三是要策划一批文化项目。四是要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投资、鼓励创业和鼓励贡献。五是培训干部,引进人才。要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多方吸引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引进深谙经营文化产业的人才。(ebs)
(作者: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