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全国创争在行动>信息与动态>文章内容
来自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决赛现场的思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4-10-23 (阅读次数:

         2004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是由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举办的中央企业系统首次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国家级一类比赛。比赛分工具钳工、制图员(CAD)、车工、铣工等四个工种。比赛从今年1月开始至10月16日结束。9月5日进入决赛,有341名选手参加。参加决赛的选手,90%以上是中专、高中以上学历,30%以上是大学文化水平,年纪最大的54岁,最小的26岁。此次大赛是国资委、国姿委党委为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人才强企”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
 红火激烈的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虽然结束了,然而由大赛引发出的记者的思考却欲罢不能。赛场呈现出的各企业对大赛的积极造势、现场技工踊跃参赛的热情、社会对技工人才的渴求以及各方要求建立健全技工培养机制的呼唤,都在直接检验着企业的技工培养工作,再一次把曾经多次提及但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推到人们面前:社会、企业的确都在努力,然而,技工普遍短缺的现状为何难以得到改善?各方传来的对技工的呼求可谓震耳欲聋,然而,企业的应和却让人费解:一些企业对技工的重视,大都集中体现在有精神、有文件、有口号、有计划、有措施,所摆架势随处可见。但是如何落实尤其是如何解决落实中的难题、收效如何等,却不得而知。就是这样一个个颇有阵容的架势,布成了技工培养工作的表面重视,可是却无法遮盖住其外表下的种种问题。

现场目击:尴尬的工具箱与堵门的“人虫”

 哗啦啦……随着一阵响声,“数显游标卡尺”、“磁力表座”等工具从一个旧纸盒子里散落在武钢宾馆大堂的地上,“不好意思,我这纸盒儿漏了。”一位师傅边拣工具边腼腆地说。然后,他用了一根尼龙绳将破纸盒儿捆紧。这一幕,发生在9月17日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车工决赛的报到现场。按照比赛规则,参赛的50家中央企业93名选手自带工具。可企业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选手们的工具箱竟成了大赛前的一道风景:有的工具箱是铝合金、塑料等材料制作的,外观精细、美观,随选手们收拿提放,竟透着几分时尚和潇洒;有的工具箱则是麻袋包、纸盒子,或被选手费劲地拎着,或被选手吃力地捧着,那人的形象,也被这工具箱拉扯得怪模怪样了。让记者大跌眼镜的是,拿纸箱子装工具的选手不在少数。这样的工具包装被铝合金等工具箱映衬得有些尴尬。另一幕发生在赛场外。
 9月18日中午,选手们陆续离开赛场出去吃饭。这时,就见几个中年男子分别凑到他们早就盯准的选手身边攀谈起来:“月工资8000到10000元,来我们公司吧!”一家自称是浙江私企的负责人拉着一位选手边走边套近乎,当记者看到他把一张名片塞到对方手中时就听到一句话:“想好了跟我联系。”
 “你想去那家私企吗?”记者问道。
 “在我做售后服务的一个外企,去年提出年薪十万聘我,说实话,想想自己每月拿的这1000多元,真有点儿动心了。”他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
 据记者了解,目前,像“车、钳、铣、刨”这一类的技术工人在各大国企、私企甚至大量外资企业愈发走俏,而能参加这些工种决赛的必然都是些身怀绝技者,于是,一些私企或外企的目光就纷纷投向决赛现场,堵着门儿伺机“挖人”,他们中有各企业的人事主管、也有猎头公司的,还有个体小老板。他们在这里都被通称为“人虫”。赛场外“人虫”堵门,可以说是赛场的另一道“景观”。

 技工反映:领导还是没动真格的

 工具箱的尴尬和技工面对“人虫”诱惑的犹豫似乎都在印证一个问题:企业在关心、培养技工方面,许多工作没有做到位。“领导嘴上说重视,实际没动真格的!我临来时领导说:‘祝你成功啊!’听着假乎乎的。至于我准备得怎样?拿的啥工具箱等根本不问也不看。”一位选手没有掩饰地说。小细节反映大问题,记者针对这些现象进一步追问有关部门:企业在培养技工方面到底弱项在哪里?对此,一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技术工人短缺课题报告中显示有三方面:企业对员工重使用轻培养,没有形成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在赛场内外,一些选手就自己的感受对此作了印证:“厂里每年来参赛的都是我,临走还得把比赛要耽误的活儿赶出来,不然没人干得了!”“我都38岁了,厂里能接我班的无论年龄大小一个没有!”“凭我的绝技,每月能给企业挣30多万元,而自己的工资加上每月30元的高级技师补贴也只有2000元。”当记者保证绝不透露他们姓名时,这几位选手才如实说出自己的无奈。其实,许多选手都有这种体会,对此,企业并不否认。胜利油田的有关负责人说:“国企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没有到位。”
 “我们发现,总让高级技能人员凭奉献精神干活是不行的。”东风汽车公司劳动工资部的部长这样说。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负责人透露,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用于技工培训的花费并不高。2003年企业用于就业人员的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仅为195元,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仅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4%,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1.5%。一些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技工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训。

 企业坦言:资金短缺,心有余力难为

 一些国企技工对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不舍得投资而颇有不满,而一些企业却觉得自己有难言之隐:资金短缺──心有余力难为。
 一饱经“体制磨难”的国企老总在其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的企业转机建制研讨会上这样说:国有企业从国家“放权让利”、“利改税”、“两权分离”、转机建制到如今被全面推向市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其过程中“阵痛”有目共睹,如机制不活、装备落后、队伍超编、人才老化、包袱沉重、资金匮乏、效益欠佳、扭亏困难、发展受限、生存艰难等等。在如此情况下,仅从数字到数字、从现象到现象把国企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费用投入不足甚至对高技能人才没有激励机制等归咎于国企领导在认识或重视上存在问题,甚至没动真格的,这显然有失偏颇。
 这位老总认为,企业在职工教育和培训投入上之所以有“人才摇篮”的历史,是因为过去在这方面大都有上面的计划安排和资金保证,与企业效益关系不大,大家没理由“回避”或推卸。而如今,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费用虽然有按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几计提的政策要求,但客观现实是:由于企业销售的产品成本中或承建的工程项目收费上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担保”,即使有一点微利,用于职工的工资发放和再生产所需后便所剩无几。因此,面对职工更新知识和岗位充电的强烈愿望,一些企业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 另有知情人士直言:一些企业因惧怕投资培训会加剧人才跳槽而不愿承担“人财两空”的投资风险。

 专家指出:培养技工优化机制是关键

 怎样解决企业真正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专家指出:培养技工不是摆架势,企业要动真格的,关键是解决优化机制的问题。重庆巨能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些领军人物认为,随着信息时代新知识的膨胀性扩展,职工作为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只有通过培训充电等不断开发,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在保值增值的同时完成再生产和再利用。作为企业的厂长经理,如果不直面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尽快建立与开发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机制,主动承担起职工的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责任,而在资金投入或人才供给上继续采取等“改革恩赐”、靠“政策倾斜”、要“优惠照顾”等守旧办法,或以资金短缺无钱投入、市场混乱怕吃亏上当、惧怕跳槽等为由不思培训,就难免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惟有调整心态正视困难,内培外引优化机制,方能“蓄势”再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从而聚集各类优秀人才,为做强做大中央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
【背景资料】
 我国人力资本增值能力低下
 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国有企业中,有30%以上的人力资本投资人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职工教育和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的教育和培训费在年人均10元至30元之间。由于缺乏人力资本的积累,我国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十分低下,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至4%。

【背景资料】
 国资委3年目标培养高级技师50万
 国资委将选择34家中央企业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评价试点工作,今后三年,中国将培养50万“金蓝领”。这是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上透露的。
 据悉,目前由国资委监管的186家中央企业职工超过1000万,其中80%在一线操作层。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的高技能人才缺乏,与时代要求存有差距。
 为加快职工队伍的智能化进程,国资委从今年开始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想通过竞争择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按照有关规划,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将培养出50万高级技师。在许多中央企业,目前高级技师已经享受到相当于集团公司二级经理的工资待遇。


上一篇:“创争”活动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从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   下一篇: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开幕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7)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的预备通(05-26)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04-24)
·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启动(03-30)
·中国职工创新学习宣言(07-17)
·学习,在创新中飞扬激情(07-17)
·专家型工人的一面旗帜(07-24)
·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电视电话会(09-07)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6)
·孙春兰在重庆调研(04-17)
·学习标兵 星光闪烁(07-17)
·全国创争活动知识竞赛试题参考(04-26)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