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全国创争在行动>信息与动态>文章内容
让劳模精神成为时代的旗帜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4-07-23 (阅读次数: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南京会见全国劳动模范代表时的重要讲话

 胡锦涛同志“五一”前夕在南京会见全国劳动模范代表时作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为做好工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
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成千上万的劳模用一颗颗赤诚的心,用模范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老劳模孟泰爱厂如家,用孟泰仓库为企业管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创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王崇伦,让时间变得更有意义;李素丽,告诉我们爱是一种能力;许振超,在国际竞争中争金夺牌;李斌,昭示了新世纪的工人就是知识和技能的完美结合……这些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立足本职,忘我劳动,积极进取,争创一流,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貌和崇高品格,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楷模。
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让劳模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无论文明进步到哪种程度,无论财富积累到何种地步,劳模和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都是我们永不褪色的骄傲。今天,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完成如此辉煌的伟业,我们靠什么来引领?劳模精神无疑是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旗帜。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劳模,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作出的业绩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这就是:劳模代表着时代积极的、向上生长的力量,昭示着时代前进的足迹,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弘扬他们的忘我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弘扬他们的开拓进取意识和创新求实精神,弘扬他们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弘扬他们刻苦学习和勇攀高峰精神。
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真诚关心和爱护劳动模范。要体现多劳多得的理念,让贡献与待遇同步,让为国家和集体作出杰出贡献的劳模,享受到与之相称的待遇与实惠,使劳模真正香起来。要热情关心劳动模范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细致入微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及各族人民群众,都要自觉地向劳模学习,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广大职工要像许振超、李斌和许许多多劳动模范那样,不断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用新技术创造新业绩,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工会组织要做劳模的贴心人。特别是对遇到特殊困难的劳模和离退休劳模的实际问题,要协助有关方面加以解决,让劳模感到在岗奉献无尚光荣、离岗退休深感温暖。要着力于协助各方、发动社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要尽责掏真心、舍得费苦心、真诚献爱心,劳模工作就一定能卓有成效。
上一篇:中宣部全总关于向许振超和李斌学习的决定   下一篇:正在江苏省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30日在南京看望部分全国劳动模范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7)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的预备通(05-26)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04-24)
·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启动(03-30)
·中国职工创新学习宣言(07-17)
·学习,在创新中飞扬激情(07-17)
·专家型工人的一面旗帜(07-24)
·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电视电话会(09-07)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6)
·孙春兰在重庆调研(04-17)
·学习标兵 星光闪烁(07-17)
·全国创争活动知识竞赛试题参考(04-26)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