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以来,按照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工作部署,国务院已先后安排三批中央投资30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环境保护工程、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6方面建设。
其中,在卫生方面安排235亿元,配合医改方案实施,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造县医院、中心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教育方面安排154亿元,主要用于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启动建设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自5月底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分别到山东、重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河南、浙江等省市,专题调研政府重大公共投资教育、卫生项目实施情况。
每个调研组一般由副委员长带队,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任组长,成员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及卫生部的人员。
率队在山东调研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说,专题调研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一次具体行动。
路甬祥认为,教育和卫生事业是关系社会和谐进步、国家繁荣稳定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性工程,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他强调,教育、卫生项目建设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把学校、医院建成最安全、最让人放心的地方;要注重公平,均衡发展,政府投资要用在薄弱环节,保证公办教育资源和基本医疗服务惠及全体人民;要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努力提高教育卫生事业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每到一地,调研组都要听取当地政府的相关工作汇报,与当地发改委、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座谈,查阅有关资料,并到学校、医院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赴山东、重庆、河南等地调研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唐天标说,这次调研重点了解近来中央政府重大公共投资中教育、卫生方面的具体内容、安排原则、项目情况,中央和地方资金到位、管理使用、基本建设、工程进度、配套政策、投资效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国务院要求,到今年9月底,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百分之百开工建设,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百分之百落实,存在问题百分之百整改到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在贵州省遵义市调研时说,中央政府重大公共投资有关教育、卫生项目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要切实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大对项目实施的督导检查力度;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高项目建设水平,确保2009年教育、卫生重大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的8个省市来看,地方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重大公共投资教育、卫生项目的实施工作,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机制,调动各方力量,以求尽快取得实效。
经过对青海、甘肃两省细致而深入的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法棠指出,总体来看,中央新增投资在西部地区到位比较及时,项目进展顺利,地方领导对落实中央新增投资项目重视,建立了一套管理机制,建设责任明晰,招投标比较规范。 “从目前来看,各地教育卫生民生工程基本能够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这对于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内需,促进西部教育卫生条件的改善将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宋法棠说。
宋法棠同时指出,调研组也发现西部地区在落实教育卫生民生工程中仍存在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不到位,学校、医院的项目建设不配套,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够等问题。
(责任编辑 创争网 杨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