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班组>文章内容
泉州市:在不断学习中创建和谐家园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3-11 (阅读次数:
  “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伴随一生,使人生成为崇尚知识的学习之旅”日前,在侨乡体育中心广场上,20多名小学生用稚嫩的童声向市民们发出全民学习的倡议。这是丰泽区第四届“学习节”系列活动的生动一幕,也是我市举办“学习节”四年来的一个鲜活缩影。

  近日,《中共泉州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见》正式下发,决定从当年起,每年的9月1日为泉州市的“学习节”。如今,“学习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学习活动,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文明古城正朝着现代“学习型”城市迈进。

  缘起:全民学习提上日程

  在泉州市“两会”上,一份题为《应把泉州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的提案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该提案提出:“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泉州建设学习型城市时不我待。”

  所谓学习型城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在科技、教育、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为目的,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城市学习氛围。在这个定义的背后,是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宏大背景。

  2004年9月1日,泉州迎来了第一个“学习节”。当天,市属所有的公共教育设施和文化馆全天免费向社会开放,各类讲座、报告会、读书会、知识竞赛等遍地开花。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企业正式提上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日程。“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如初涨之海潮。

  成效:示范带动创争竞赛

  如果说第一届“学习节”是一次激活和启动,那么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届“学习节”的系列活动则在此基础上全面铺开,呈现出“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共同创建”的良好进展态势。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日益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让知识的风帆从温馨的家起航。”在鲤城区居民吴春妹的博客里,写着这么一句洋溢着幸福感的话。2004年,包括吴春妹一家在内的58户家庭被评为鲤城区年度学习型家庭。几年来,这种入门入户开展评选活动,将“学习型家庭”的牌子与“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的牌子并列并立的做法,在全市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2006年的“学习节”,我市表彰了首批40家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单位,涵盖了学习型机关、社区、企(事)业等学习型组织。其中,丰泽区华丰社区被评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泉州电信分公司企业信息化部被全国创争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市邮政局九一街邮政支局等3个单位被评为先进班组。在这些示范单位的表率和带动下,机关“岗位大练兵”,企业“比、学、赶、帮、超”,社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村镇“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一场场创争学习型组织的竞赛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

  展望:创新学习构建和谐

  当城市已在学习,未来将会怎样

  在首届“学习节”登场之前,我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十年规划蓝图便早已绘就: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分阶段实施,通过实践探索,确立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习型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构筑起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框架。

  如今,泉州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形势,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形式和内容都需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和谐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抓好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把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提升到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高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宋长青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在不久的将来,一座“时时处处学习、人人终身学习”的城市必将成为泉州人生活与奋斗的和谐家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古老格言将焕发新的永恒魅力。
上一篇:宁夏“创争”和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个人受表彰   下一篇:思想工作是构建和谐央行的金钥匙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