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文章内容
长沙让文化紧贴百姓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斯敏 唐湘岳 龙军 发布时间:2008-01-20 (阅读次数:

  从三国吴简的熠熠生辉到岳麓书院的人头攒动,从剧院、酒吧的火爆热闹到“动漫湘军”的迅速崛起,从“姥姥花鼓剧团”的家喻户晓到《恰同学少年》的脍炙人口……长沙文化融俗入雅、生机盎然。

  2007年,长沙被评为“最具娱乐幸福感城市”;同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00亿元,占GDP比重10%以上,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文化产业高地效应日益凸显。

  一面,是百姓在文化的惠泽中幸福栖居;一面,是文化在百姓的追随中拉动经济。是什么成就了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现象?长沙文化十余年的探索给予了回答:只有紧贴百姓生活,亲民、惠民,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提升。

  应声而起:“不发展对不起百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很多城市还在争论‘文化产品是不是商品’的时候,长沙的歌厅就悄悄火起来了。”长沙市文化局文化市场处副处长海秋媛回忆。

  或许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历来敢为人先的长沙人,一时间,100多家大小歌厅争先亮相,民营书商聚集的“黄泥街书市”声名起,“戏窝子”南馆剧场的“映山红”戏剧节映红全国……

  与文化市场同样活跃的是人们的褒贬不一。有人主张,对酒吧歌厅这类俗文化场所,还是关停好。可领导们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宽容地表示“看看再说”。“魅力四射酒吧”董事长李志记忆犹新,当时一位领导果真微服来到酒吧“看看”,结果出来时通道被顾客挤得水泄不通,只好靠保安开道把他“解救”出来。李志紧张得出了一身汗,以为这下要关门了,但听到的却是领导的肯定:“这么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场所,不发展对不起百姓!但一定要在管理和安全上多下功夫……”

  “不发展对不起百姓”,很快便成为长沙市决策层的共识。而这种开放心态与超前胆识,与邓小平南巡谈话后长沙市接连几次“思想大解放”息息相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沙城市文化研讨会召开,并邀请作家韩作荣写出纪实文学《城市与人——长沙:城市的话题》,引导人们思考长沙的文化追求;1993年,全市兴起“长沙精神大讨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很快成为长沙人对自己的性格认同;1995年,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性城市”,把长沙人的思想解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时任长沙市委书记的秦光荣在全国率先提出这一响亮口号。

  “当时长沙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群众需要的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文化一定要让老百姓喜欢,才能发展得起来。”长沙市文化局局长周杏武感慨。

  得益于这种理念,长沙的酒吧、歌厅被保留了,黄泥街书市得到了扶持,民间剧团也备受重视……市政府逐渐转变角色,推进文化体制的“松绑”式改革,找到了融监督与服务为一体,提升文化格调的管理模式。他们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对歌厅节目定期检查,举办经营者培训班,引导歌厅文化“倡导高雅的,支持健康的,允许无害的,反对低俗的”,长沙文化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百姓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

  加速推进:“文化成果共享”

  2001年,在长沙市党代会上,“以文立市”战略正式出台;随后以96万元向全国招标,征集文化产业规划方案。“当时争议不小:花百万元买一个规划,值吗?但市领导很坚定:能找到符合群众需求的方案,值!”长沙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顾庆丰说。

  同年9月,长沙再做超前之举,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发展文化产业工作会议,重金征得的《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火热出炉,提出着重发展媒体传播、文化娱乐等六大文化支柱产业,并规划了“一带”(湘江风光带)、“七片”(七个文化产业集中区域)、“多点”(多个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景观)的总体布局,确立了“科学规划带动、龙头企业带动、重点项目带动、文化环境带动”“四个带动”战略措施,以及“体制支撑、政策支撑、市场支撑、人才支撑”四个支撑体系。

  随即,决策层创举频出:为长沙广电集团等五家重点扶持单位划拨土地5000余亩,建起规模化文化产业园区;对卡通企业等单位实行文化事业建设基金全额返还;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在税费减免、工商注册等方面予以优惠……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势如破竹——田汉大剧院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卡通形象“蓝猫”成为全国唯一动漫驰名商标,长沙动漫原创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至2006年,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成为全市一大支柱产业。

  文化拉动了经济,但这并非最终目的。“通过产业激发文化自身活力,确保文化成果百姓共享,这永远是第一位的。”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珲说。

  民生为重。长沙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建立完善了简牍博物馆、“一馆三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扶植成立了400余支群众文艺团队,常年开展“百万市民读书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并在全国率先启动“政府埋单,群众看戏”的送戏下乡百万补贴工程,针对文化困难户的“文化低保”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走向繁荣:“又好又快发展”

  步入2008年,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一江两岸文化走廊”将贯穿百里,统合起13个文化产业基地、1000家文化企业,构筑省级文化产业中心园区;

  “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挂牌成立,长沙成为第四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重点基地;

  铜官窑遗址、橘子洲文化生态景区、马王堆汉墓“物址合一”等45个重点文化基地正加紧建设……

  “长沙市文化建设再攀新高,源自过去的有效探索和新规划的逐步实施。”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的光荣责任。新时期长沙文化建设将继续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突出位置,让文化更好地回归百姓,造福百姓。”

  2006年,市里出台《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将长沙的发展定位明确为“文化名城、休闲之都、创意中心”,全力建设文化强市,不断提高文化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目前,一场文化体制改革正在长沙有序推进。今后的长沙,将大力发展媒体传播等八大主导产业,壮大文博集团等六大集团,建设好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4个基地;将改造歌厅、酒吧等一批现有文化品牌,打造歌厅产业集群,使歌厅一厅一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将培养和扶持一批名主持人、名导演、名制片人、名出版家和名艺术家,对符合条件的文化投资者、文化人才、文化经营业主给予资金扶持或重奖。

  与此同时,长沙各区县也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并在财政税收、劳动人事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仅在“2007年长沙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扶持项目安排方案”中,长沙市财政就直接拨款给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2000万元,各区县拨出配套资金200万—1000万元……

  紧贴民生的长沙文化,正日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发展图景。

(SD)


上一篇:上海读书活动25年优秀个人   下一篇:深化学习型社区创建 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