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创新工作机制 构筑社会化、项目化妇女工作新格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妇女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妇女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妇联原有的运作机制、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宁波市妇联紧密联系宁波实际,思考探讨在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历史条件下,更新妇女工作理念,提高组织领导妇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的新思路、新做法。紧紧围绕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六大联动”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妇女工作规律,不断完善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建立社会化、项目化、实事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通过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构建纵横交错的服务平台,促进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改变妇女工作只由妇联去做的狭隘的、封闭的工作方法,推出了一系列妇女工作与社会工作互动双赢的合作项目,使妇联组织的职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一)搭建并延伸社会化的妇女工作平台
    妇联工作的中心是为妇女服务,怎样才能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条件下更好地显现和服务妇女这一主体、实现妇女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市妇联认真分析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特点,积极寻找形式上适合妇女、内容上贴近妇女、效果上惠及妇女的最佳工作载体和模式,服务中心、融入大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台上建立妇女工作的通道,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化的妇女工作平台并使之延伸。
    市妇联在最近两年内,联合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先后搭建了女性创业平台、女性维权工作平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女性素质教育平台;创建了信息服务网络、女性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社区妇女关爱网络、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网络等。市妇联与市公安局联合建立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工作协作网络,在市、县(市)区两级妇联组织和公安机关建立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服务机构和定期例会制度,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对妇女儿童的侵害。向社会公开招募维权志愿者,成立了一支有专业知识、热心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志愿者队伍,组织妇女维权志愿者咨询服务日、妇女维权志愿者大型广场法律咨询活动。社区妇女关爱网络由各行各业的31600名妇女组成,组建了184支巾帼志愿者队伍;以市科技指导中心为龙头,遍布全市各镇(乡)的农业专家指导网络体系,有150名农技专家为农村妇女的成才致富提供服务和指导。以“妇字号”企业为龙头组建的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网络,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有机组织起来,使农村妇女参加到信息共用、技术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中,增强了妇女的市场竞争力。
    (二)尝试项目化的运作方式
    用项目化方法运作妇联工作,是妇联工作创新的一大亮点。市妇联根据近年来社会形势和妇女群众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载体,集社会资源为妇女群众服务,不断完善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组织运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纵横交错的社会化妇女工作新格局。
    1、整合教育资源开办女子学院、创建家庭教育网
    市妇联与宁波大学合作创办宁波大学二级学院——宁波大学女子学院。女子学院依托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学,从短期培训开始,逐步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成为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同时,女子学院作为宁波市妇联的教育培训基地,针对女性特点,致力于提高女性素质,开展培训工作。
    市妇联与101远程教育网合作创建了我市第一家家庭教育网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网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宗旨,遵照“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理念,广泛开展家教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推广家教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网站开通以来,点击人数已近6万人次,成为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权威性的、智能化的家庭教育网上指导及培训系统。
    2、依托社会力量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市妇联与宁波晚报社、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联合开设“全球通?知音心理咨询热线”。移动公司为热线提供技术保障和资金支持,宁波晚报利用媒体优势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这条热线,在更大范围内引导人们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态,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省、市心理咨询专家和我市42位心理咨询师通过热线为市民提供无偿的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呼入电话1400多个,为400多名遇上烦心事的妇女姐妹提供了有效的心理援助。
    除此之外,各级妇联组织也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项目为依托,帮助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全面参与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路子。余姚市妇联创建“小额贴息贷款,促进妇女就业”项目,共向90多位女性提供了450万元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启动和扩展了120个致富项目,帮助一大批妇女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慈溪市妇联实施的“巾帼科技示范园”项目,占地250多亩,由139个单位和个人出资119万元建成。建成后的示范园不仅成为打造慈溪现代农业的基地、宣传妇女工作的窗口,还带动了广大妇女参与慈溪国家级园林城市、生态示范市的创建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上级妇联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三)推行激励创新的工作制度
    与时俱进是新世纪妇联工作的主旋律,而如何创新、坚持创新是摆在妇联组织和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有效激发广大妇联干部的创新争先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平台、创新的方法、创新的姿态开拓妇女工作新局面,促进“务实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妇联组织建设,市妇联在全市开展“妇女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尝试建立激励创新的工作制度。
    “妇女工作创新奖”自2004年起在全市妇联系统中展开,评选活动尝试运用现代传媒和社会评价手段,畅通妇女及社会公众参与的评价渠道,完善工作评估机制。各级妇联组织踊跃参与,将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之中,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增强了妇女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全市妇女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工作项目。
上一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下一篇:热评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 争做”考核指标体系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