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一线工人观赛彰显劳动光荣 |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杨兆敏 发布时间:2008-08-18 (阅读次数:
)
|
|
8月11日晚,为给张湘祥加油,李闯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体育馆把嗓子都喊哑了。亲眼目睹男子62公斤级举重冠军的诞生,这位来自一汽大众的激光焊接维修师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而李闯能从长春来北京观看比赛,全是公司一手安排的。分期分批地,大众公司邀请了和李闯一样的一线工人来到北京观看奥运。李闯说:“这是公司对员工的最好奖励。”而并非赞助商的河北泊头宏业公司,也将想尽办法买到的57张奥运门票送给本公司的优秀员工,而且让员工带薪进京看比赛。 这样的举措无疑很得人心。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操控者都是工人;无论多么尖端的产品,生产者也还是工人。企业把“最稀缺”的奥运门票分给一线工人和优秀员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在肯定工人劳动价值的同时,更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因此,承认工人的劳动价值,远不是多发些奖金即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不只是上墙的口号。 同样为了彰显劳动光荣,一些赞助商还通过其它方式举起“尊重劳动、劳模伟大”的旗帜。比如,中国人保,这个北京奥运会惟一保险合作伙伴,就邀请了28位全国劳模、32位抗灾英模代表进京观赛。对中国人保的这一举动,受邀的全国劳模李黄玺说:“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全社会都在关心着劳模。” 英国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在把土地定位为“财富之母”的同时,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确实,劳动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而劳动模范、优秀员工们即是身怀绝技的劳动者。关心他们,尊重他们,是我们应该永久唱响的旋律。 与此同时,这些能幸运地到现场观看奥运精彩赛事的一线员工、劳动模范们,一定会从奥运赛场上体验到很多东西。站在赛场的运动员是体育界的精英人物,而各个行业的优秀员工、劳动模范们又何尝不是本行业的精英人物?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向极限挑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换任何一个领域,又何尝不是激励所有人向更高的职业目标冲击的强大动力? 由此而言,企业将优秀员工、劳模模范送到奥运赛场的观众席上,不仅彰显了关爱员工、崇尚劳动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对员工队伍的极好的教育与激励。我们期望,在奥运精神的激励下,在走出奥运赛场之后,更多的领军人物能够担纲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而这也应该是奥运留给我们的另一笔宝贵财富。(ebs)
|
上一篇:我体验的科学发展:科技创新“旺”企业 下一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