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职场动态>文章内容
深圳:城市与外来工互动成长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4-30 (阅读次数:

最近一段时间,评选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的新闻成为热门话题,一些外来建设者事迹通过媒体的宣传,广为人们所知晓,他们本人也成了广大外来建设者心目中的明星。

从2001年算起到现在,这种评选活动已是第二次了,其所以每次都受到这样的关注,源于这座城市与外来建设者的特殊关系。对于外来建设者而言,选择了深圳,就选择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远离家乡、亲人,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一意奔赴深圳,为的是什么?尽管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都得接受这样的现实———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消费方式、新的工作节奏、新的人际相处方式……这些新的生活图景,对每个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打破和重构了外来建设者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为外来建设者塑造了新的“自我”。

当然,作为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必须考虑进一步增强亲和力。特别是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今天,各个城市都在想办法拆除各方面壁垒,以各种手段提聚人气、吸引人才,各城市之间人员的多方向流动急剧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培养人们的家园感、认同感,深圳的魅力就会大大弱化。令人欣慰的是,深圳对此一直保持高度清醒和自觉,总会选择在适当阶段,通过合适的载体,从特定的移民文化、时代背景出发,提炼和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建设者并非机械地适应深圳的一切,某种程度上也是这座城市社会生产关系的建构者,塑造着城市的价值观念和城市形象。说“外来建设者是我们城市的主人”,这话绝非虚妄。

这是一种全新的关系模式———城市与居民彼此建构,互动成长。于是,在这种关系模式下,我们看到的是来自两方面的努力。

一些人来到深圳后,主动调适心理,调整自我发展的定位。深圳不是一个赌命运的地方,机会而外,更要靠实事求是的就业观念、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如果说早期深圳对外来建设者要求更多的是开拓性、探索性精神,那么在制度体系相对完善的今天,建设者必须学会适应深圳的制度环境,自觉参与城市的制度创新。没有坚韧的意志,没有执着的信念,没有从小事干起、从平凡岗位干起的心理准备,要取得成功是难以想象的。那些优秀的外来建设者,恰恰在这些方面都有突出表现,他们在急、难、险、重、脏、累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有的一干就是十几年。他们以坚实的努力建构了新时期深圳甄别和选择建设者的标准。

而深圳也在极尽所能地关心外来建设者。从政府到社团组织,从企业到民间,到处都有人为外来建设者奔走呼号,为外来建设者排忧解难,工资支付有法可依了,医疗救助基金启动了,相关保障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解决外来建设者子女入学难问题也已提到政府日程。除此而外,深圳还通过持续不断的技能培训、评先选优及其他文化活动,创造条件吸引外来建设者参与城市管理,使建设者与这座城市能够有充分的对话。这些活动、举措的意义在于向建设者持续传递信号,告诉他们深圳需要和欢迎什么样的建设者。这方面深圳显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如何更好地关心广大外来建设者的现实需要、切身利益?如何使外来建设者对这座城市产生更深的归属感、依恋感?可以肯定,只要坚持和深化彼此建构、互动成长的关系,深圳就能建成一座和谐的移民城市。(鲍传文)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上一篇:黑龙江商务策划人才紧缺 策划师职业渐被看好   下一篇:简历专员把关面试进包间 沪首家白领才市冷清登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