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5月22日拉开帷幕。这项连续多年举办的技能竞赛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政府着力打造高级蓝领,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对于提高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创造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产业工人成为高级蓝领。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提出,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安排财政性资金和政策性贷款,扶持技工学校和公共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提供补贴或奖励。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就业促进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尽管有了清晰的政策蓝图,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的“技工荒”现象。 由于经济转型,一些传统产业,如轻纺、制鞋等低端产业逐步减少,高端企业增加,用人单位对用工素质要求提高,特别是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要求的劳动力需求量明显增大,而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求职过程中,明显受到技能的限制。 据权威部门2007年初对企业的调查显示,37%的新增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近10%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而对农民工的调查则显示,虽然其中有三分之二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15天内简单培训的占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3%。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刚要》(2006年——2010年)指出,到“十一五”期末,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更多产业工人成为高级蓝领营造一方沃土。
( T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