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职业人生>文章内容
改写施工教科书的农民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25 (阅读次数:

 

    “看,这是巨师傅写的书!”“五一”前夕,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的工地上,大家争相传阅着一本专业书籍——《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

     严格地讲,称它为“书”并不准确,它32开大小,只有62页,也没有正规的书号。然而,当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巨晓林,是一个在一线工作20多年,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民工时,大家不能不肃然起敬。

     巨晓林,1962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农村,1987年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的“农民合同工”。

     22年中,他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革新项目,改写了电气化铁路一线施工的教科书。

    孜孜不倦做有知识的新工人

    铁路电气化施工,常年野外作业,劳动强度大且技术含量高。巨晓林最初在施工方法上搞革新,只是为了省时省力。

    1989年夏,在北同蒲线,巨晓林和工友们进行放附加线作业。凡是干这活儿,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用肩扛着电线放进悬挂滑轮槽里。

    那天下着雨,工友们都去躲雨了,巨晓林望着附加线肩架上的悬挂点久久思索着。

     再干活时,他拿着刚刚做好的一个铁丝套子向班长建议,用它和滑轮、绳子组合一下试试。按照巨晓林的想法,他们再放线时,省了很多力不说,效率也提高了许多。

     看到琢磨出来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巨晓林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他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所经手的每道工序都好好琢磨琢磨,看还有没有改进的可能。

     从那时起,巨晓林的口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施工中碰到什么问题,他随手记下来;当别人在休息时,他却在整理、消化小本子上的内容……

     工友们看到他那样孜孜不倦地做着“技术人员才干的事情”,不解地问:“咱们这里有学历有技术的人那么多,你一个农民工,再怎么学,也难成气候!”

     巨晓林却说:“我们是农民工,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地位高低、待遇好坏,在于我们到底能为国家、为企业做多少贡献,而不在你是什么身份。”

      电气化施工技术含量高,对于只有高中学历的巨晓林逐渐感到了知识的欠缺,但他没有退却。

     除了养家的必需外,他花很多钱买书,《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等30多部专业书籍,其中有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跟着他。

     跟他同寝室的工友说:“巨晓林学技术那叫玩命,每天他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晚一个钟头睡觉。他的枕头下面藏着一个小闹钟,他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

    20多年来,巨晓林记了70本230万字的笔记,能够解决接触网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具备指导本工种高级工的能力。2008年,巨晓林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称号。

     潜心钻研革新工艺工法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巨晓林由“小巨”变为“老巨”,进而又被大家称为“巨老师”。他的革新改造也由开始的“你这方法行不行?”,变为“巨师傅,你快来帮我们解决一下这个难题吧!”

     在接触网施工中,落锚柱在受力后,时常出现角钢下滑、锚柱倾斜、坠砣不到位等现象,这最令人头疼。

    巨晓林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出新的工艺方法,新的工效比传统方法提高了3倍。从此,工友们送给巨晓林一个“葫芦王”的雅号。

    1998年,哈(尔滨)大(连)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首次系统引进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技术。

    巨晓林没有因是外国人的技术就停止革新,他发明了新的工艺,提高工效两倍以上,并且安全可靠。

    经专家组论证后,当即在全线推广。德国督导季马教授检测后,竖起大拇指赞叹:“中国工人了不起!”

     2006年,巨晓林来到迁曹铁路施工。这条新线,每运输煤炭、矿石1亿吨,就能为国家增加工业产值1000亿元,因此工期显得格外重要。在菱角山站接触网施工中,由于线路未铺通成型,接触网施工无法推进。

    关键时刻,巨晓林挺身而出。吃饭时,他把筷子平放当成铁路,把饭碗扣下当成接触网基础,演演算算;晚上从睡梦中惊醒,借着月光,他跑到料库摆弄工具和测杆……

    推翻了十几种方案后,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用他研制的办法,在迁曹线还没铺钢轨的情况下,他们就展开施工,提前挖坑立杆109根,抢回工期19天。

    正是凭着一股子钻劲,巨晓林把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如今,经巨晓林革新后已经成熟的施工方法有43项;另有25项已基本成型,待通过专家评审后即可推广应用;还有7项在他的头脑中已经有了雏形,正在逐步完善中。

    著书立说 农民工一样敢为

    在成绩面前,巨晓林又开始向另一个高峰冲击,他要对这些革新改造进行全方位总结,写出一部书来,让广大工友们借鉴。于是,他白天忙施工,晚上整理资料,即便是休假回家,他也一门心思忙着写书。

    2006年春节前,巨晓林回到家的头天晚饭后,妻子、儿女还在看电视,他就把带回家的那些笔记本找出来,摊在炕上,很快沉浸到那些资料之中。

    妻子生气了,直到自己去睡觉,也没再和他说一句话。巨晓林却丝毫没有察觉。第二天起来,巨晓林发现炕头的笔记本和书都不见了。

     他问妻子,妻子不语;又问一遍,妻子火了:“我把它烧了!你都要失业了,还写什么书!好容易盼到你回家了,你却连聊天的时间都不给。”说着,妻子伤心地哭了。

     此时,巨晓林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他从内心深感到愧对妻子。

    “冬天里,

   我把一个最美妙,

   最美妙的梦种在心田,

    抚育着,抚育着,

    发芽、开花”。

    这是巨晓林为了表达内心的歉疚,特意写给妻子的“诗”。看了“诗”,妻子谅解了他,并把“冬天里”改为“春天里”后深情地说:“春天才是发芽的季节呀。”

    在“歇工”的几个月中,巨晓林一天也不停地埋头写作。到工地后,无论施工作业多么辛苦,他也每天坚持写一个多小时。

    对只有高中学历的巨晓林来说,写书就像攀登高山。但他知难而进,借助专业书籍,对自己的小发明、小窍门反复论证,然后拿给工程技术人员征求意见。

    有时候为表述清楚一个工艺操作流程,他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冥思苦想,就是这样,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克服了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写出了10万字的书稿。

    《  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刊印出来了,专家认为它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实做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

    巨晓林所在的公司接触网六段党总支书记朱凯对记者说:“这书可受工人们欢迎了,大家都说,书中介绍的方法,简便易学,干出的活儿又好又快,原来只发到班长这一级,结果队长都找来向我要求,一个工班起码也得发三四本!”

     2009年初,电气化集团一公司党委作出了开展向巨晓林学习活动的决定。“五一”前夕,他又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巨晓林用行动书写了农民工一样可以有作为这样一个朴实的道理。

 

 

感 言

圆梦的理由

□沈静

    巨晓林,一位普通的农民工,用他22年的奋斗证明,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有条叫奋斗的河,在这条河里,没有身份的差别,没有地位的高低,成功取决于努力不努力、用心不用心。

   22年前,巨晓林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踌躇满志,怀揣梦想。22年后,可能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梦想,巨晓林却因为梦想成真而赢得了鲜花和掌声。

   这之间的差别其实很简单,只因为巨晓林从不抛弃梦想,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从不懈怠和退却,在梦想和现实间的这条长河中,巨晓林一刻不停地拼搏了22年。

   回顾巨晓林奋斗不止的22年,一时的荣誉从未让他停止前进的脚步,每次小小的成功,总能让他找到下一个更高的奋斗目标。

    相信现在的巨晓林,又开始了新的人生奋斗之旅,开始了为新梦想而不懈地努力。因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TL)


上一篇:窦铁成“授课”农民工   下一篇:川威集团“百家讲坛”展示员工才华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