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中国职工教育》>文章内容
网络时代工会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来源: 作者:时喜敏 发布时间:2009-12-10 (阅读次数:

网络时代工会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  时喜敏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借助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传媒工具,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责,成为适应形势需要,实现工运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对工会工作的影响

  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对以服务职工为主要职责的工会组织带来了诸多影响。
      一是推动了工会组织加速转型。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更好地服务于职工;建设创新型工会是方向,只有不断创新,工会工作才能不断获得发展、取得突破。互联网特有的开放、共享、互动优势,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工会干部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网络的各种资源,实现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掌握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提高服务职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网络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全世界、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实现工作的再创新和再发展。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工会工作的透明度,为工会组织的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外在压力。
      二是拓展了工会工作的空间。网上办公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传统工作方式和互联网的完美对接,也为工会开展工作搭建了新平台,如,办理工会会员入会手续、审批工会组织建立手续、困难职工登记、职工信访、公文传输、各种业务会议、先进集体个人的评选等,这些业务工作基本都可以借助网络来完成,基本上工会主要业务工作的前期安排、布置、汇总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这样将大大方便基层工会和职工,不但可以提高工会组织的办事效率,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办公费用。
      三是密切了工会和职工的联系。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及时、互动的沟通功能,使各级工会近距离听取职工意见、征求职工建议成为可能,为准确掌握职工诉求、摸清职工思想铺设了绿色通道。互联网的超时空性,让各级工会了解基层、了解职工有了“直通车”,也减少了“信息过滤”、“报喜不报忧”等现象的存在,为上级工会科学、正确决策,制定更加合理可行的工作举措提供了第一手参考的依据。同时,互联网也为职工监督工会工作提供了窗口,工会工作上网,使工会工作更加透明,职工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工会的各项工作安排、进展情况,对工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是增加了职工维权的渠道。互联网的平民性和民主性,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说话空间,有了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独特平台,只要会上网,只要不触犯法律、有违公德,就可以自由言论,指点江山,谈是论非,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是职工话语权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职工在网上的诉求表达和维权呼声,经过具有共同感受的网民的相互转载和跟帖,在网络无边界的传递和扩散,当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范围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就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进而影响和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从几年前的“孙志刚事件”到今年初的“天价烟事件”,网络舆论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正在从虚拟的世界延展到社会实践层面。同时,互联网的言论已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工网民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职工网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职工会更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主张、争取自己的权益。今后,互联网在表达职工的诉求、伸张职工权益等方面,将发挥传统媒体多无法替代的作用。

     提高网络驾驭能力,助推工运事业健康发展

     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为作好新时期工会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职工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工会工作加以评论,向工会组织施加影响;互联网为工会更好地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同时,工会工作将更加阳光和透明,更加受到职工的关注和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工会要认识它、运用它,让它更好地为工作服务。
      一是工会干部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掌握工作主动权。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新兴媒体,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战场,是我们和群众建立联系的一条最经常、最便捷的绿色通道。工会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时代,互联网发展的必然性,顺应这个历史潮流,认真学习网络知识,不段提高网络应用的能力和水平,能够通过互联网来开展和推进工作。工会的领导干部,应该把互联网作为联系职工的新窗口、服务职工的新平台、掌握职工需求的直通车,养成天天上网的良好习惯,密切关注互联网上职工的呼声和愿望,对互联网上的一些新思潮、新动向、新言论只要和职工有关的都要高度重视,及时作出判断和回应;对职工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意见,要认真梳理,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争取;对一些群体性事件或涉及面较大、影响面较宽的要迅速作出应对,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各级工会要建立互联网舆论观察员和评论员队伍,积极参与主流网站、热点论坛的关于职工权益维护、工会工作方面的问题的讨论,作好正面宣传和引导工作,定期对互联网上关于职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纳,并针对一些问题作出答复,引导职工的思想,并加以梳理,避免影响职工队伍团结、稳定的事情的发生。
      二是打造工会系统的主流网站,实现工会和职工的良性互动。目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大部分省级工会和部分市级工会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网站的对外宣传功能比较强,网站内容主要以宣传工会业务工作为主,对广大的职工吸引力不大够,职工浏览工会网站的兴趣不大,网站成了工会系统业务交流和资料查询的“内部网站”,没有实现外部循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工会网站大都没有开通可供职工和工会相互交流沟通的论坛,只是设置了“意见箱”“投诉箱”等单向的反映问题的渠道,开放性和互动性不强,职工感觉没多大用处,很多职工遇到问题,往往不采取向工会网站投诉箱反映问题的办法,大多直接到其他门户网站的热点论坛上发帖求助的方式,有的内容经过反复复制、转载,在网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有时使工会工作十分被动。鉴于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工会系统应该整合网站资源,实现全总、省总、市总三级网站的互联互通,重点建设全总网站,确保全总网站的工会系统门户网站的主体地位和统领地位,在网站功能开发、栏目设置、内容编发上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全总、省总网站开通论坛功能,主动邀请广大职工对工会工作、工会部门进行点评,如开展“网上评工会”活动等;定期邀请工会领导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职工在线进行交流,给职工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参与工会工作提供空间和渠道,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工会工作,为工会建言献策,让更多的职工监督工会,为工会工作挑刺指错。
      三是借助互联网组织开展活动,提升工会工作的成效。互联网正在影响和改变生活,工会工作只有和互联网对接,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实现工会工作的发展和跨越。要实现“业务上网”。工会的各项业务工作,只要能依托互联网完成或可以部分完成的,都要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进行,以达到节省时间和成本、方便职工的目的,把精力和重心放到为职工办实事、好事上来;要做到“问计于网”。互联网上藏龙卧虎,很多高素质的职工和学者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当前,工会工作的对象、领域、环境、条件、方法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如何创新工作举措、创新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机制都成为各级工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发起互联网大讨论和意见大征集等方式,通过互联网,让大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尊重“网上民意”。数以亿计的职工网民,他们在互联网上的声音,是谁也无法忽视的,要通过调查问卷、整理汇总网络舆论等途径,关注民生、倾听民生、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进而按职工的意愿和需求开展工作;要争取“借网维权”。对网上职工反映比较集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引导和梳理,并推动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形成强势舆论,推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四是随时关注网络舆论,保障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统一。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职工思想比较活跃,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加以利用和误导。互联网的开放性、无界性、自由性、匿名性,使得有些信息和言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虚假信息、极端信息充斥互联网,很多内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真假难辩,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鼓动性,有的未经证实、有的无法证实,在互联网上四处传播和扩散,并很有市场,容易让人轻信并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言行,对职工队伍的稳定极为不利,并且有的还很有破坏力。如果一些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言论,不及时予以澄清和更正的话,一旦在职工中扩散,将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工会应该充分占领网上的思想舆论和宣传阵地,在工会网站、社会主流门户网站开辟专栏、专题,对一些职工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正面解释;对一些虚假信息和反动言论,进行针锋相对的回击,及时给予还击和批判,当面辟谣,以正视听。要通过互联网,作好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让职工正确认识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事物,确保职工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濮阳市总工会)
(责任编辑  郑晓


上一篇:着力工运理论研究 推进工会工作创新   下一篇:如何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