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
晏发明同志自1976年参加工作32年来,从一名中专毕业生刻苦自学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由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一名岩矿测试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 32年的历程,他不仅为湖北地质找矿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非金属矿产研究开发方面,为湖北矿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20多项科研成果开发应用以来,不仅为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冶金、铸造、重工业、建筑业、环保节能等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2年来,由于晏发明同志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家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武汉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省国土资源厅科技成果三等奖、省地勘局“九五”期间技术创新人才突出贡献奖及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人才奖;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省国土资源厅“十五”期间先进科技工作者、省地矿局“九五”和“十五”期间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职工自学岗位成才标兵、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晏发明同志在地质找矿科研攻关方面,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湖北省竹山银洞沟金、银、铅、锌矿赋存状态及成矿性》、《湖北兴山白果园的银、钒矿研究》、《湖北省碱性岩成因及含矿性研究》、《湖北省大别——桐柏地区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含金性研究》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成果为指导湖北地质找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首次在国内重砂碳酸岩样品中发现了黄菱锶铈矿,并将论文发表在《矿物学报》上,他参加的《湖北省大别——桐柏地区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含金性研究》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高岭土矿选矿及开发应用研究》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晏发明同志在矿产品科研开发方面,带领全室科技工作者,先后成功研究开发出:多效矿物复合肥、环粘土、新型铸造涂料、SCC系列悬浮剂、珠光粉、冶金用中间包材料、保温发热覆盖剂、消失模铸造涂料、水性保温隔热涂料、改性皂土、保温隔热材料体系等近20项科研成果。其中填补国内空白5项,国内外领先7项。特别是环保型新型铸造涂料的开发应用不仅结束了我国铸造行业的黑色污染,而且为铸造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冶金用中间包材料的开发应用,为我国冶金工业节约能耗、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无法估量。其中非金属水性保温隔热涂料、保温隔热材料体系等研究成功 开创我国环保节能、省地之先河。总之,晏发明同志主持非金属矿产品研究开发的部分成果,走在全国非金属矿产研究开发的前列。 晏发明同志自主持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综合利用研究室工作以来,带领全室科技人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胆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作后盾,以创新求发展,不仅科研成果硕果累累,职工人均年创产值也不但彪升,几年来人均产值达到270余万元,综合利用研究室经济收入是1999年的16倍,利润20余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 晏发明同志1974年9月至1976年8月就读于武汉地质学校,学习地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工作。他善于学习,经常钻研业务知识。他从1995年9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中国地质大学成人教育本科班学习,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16门课程经考试都获得了优异成绩,于1998年8月毕业。毕业后他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与实践,他先后参加了局控《湖北省竹山银洞沟金、银、铅、锌矿赋存状态及成矿性》研究,随后又参加了局控《湖北兴山白果园的银、钒矿研究》等科研项目。1987年参加了局控《湖北省碱性岩成因及含矿性研究》,在该课题中,他首次在重砂样品中发现了黄菱锶铈矿物,经系统测试分析,确认为是碳酸岩中的黄菱锶铈矿,该矿物是一种少见的稀土碳酸盐矿物,国外见产于与碱性花岗岩和碱性正长岩有关的热液脉及铁白云岩碳酸岩中,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属国内首次发现,并于1989年12月发表在矿物学报上。1988年~1990年参加部控《湖北省大别——桐柏地区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含金性》研究工作,课题组通过系统的野外和室内研究,推翻了前人对我省的花岗岩分类,首次采用新的分类,将本区花岗岩统一划分为七个岩石类型。根据本地区实际,建立了划分成因类型的原则和鉴定标志,提出了该区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的新见解,并提出了今后在该地区的具体找矿方向。该课题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1991年他提出并主持了局控《超基性岩研制开发多效矿物复合肥料》的专题研究,研究并开发出以超基性岩为载体含氮、磷、钾、钙、镁的多效矿物肥料,经华中农业大学省土肥站及有关农业部门对比使用,取得了水稻、小麦、棉花、红薯、蔬菜等农业物比使用常规的复合肥还增产12~20%的显著增长效果。随后他又参加了局控《湖北省高岭土矿选矿及开发应用》研究,成功地开发出湖北陶土应用于橡胶、铜版纸、塑料等产品中,填补了我省无陶土的空白,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抓科研、硕果累累,努力实践,不断创新 1994年~1995年他提出并主持了研制开发局控《环粘土在冶金大型高炉的应用》研究,通过开发利用,将我省数种有特色的粘土矿物进行改性复合,成功的开发出环粘土商品。它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冶金炼铁的无水炮泥原料、高温粘结材料、耐火不定型材料等领域,该产品经武钢、昆钢、涟钢、攀钢、包钢、鞍钢等数家国内大型钢铁厂应用,一致认为我所研究开发出的环粘土产品做高炉无水炮泥使用,具有塑性指数高、抗急冷急热性能好、抗渣铁、抗机械冲刷、抗化学侵蚀性好、便于开口等多种优良性能,优于进口日本粘土及苏州粘土。该成果自开发应用已来,为武钢、昆钢、涟钢、攀钢、包钢、鞍钢等10多家钢厂降低成本超亿元,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无法估计,获省局科技创新人才突出贡献奖。1996年~1997年他提出并主持了部、局控《新型铸造涂料的研制与开发应用》以及《SCC系列悬浮剂的开发应用》课题。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成功的研制出新型铸造涂料的主要耐火骨料珠光粉,该骨料具有较高的耐火度、无毒无污染。用它可制成铸铁、铸钢、铸铜、铸铝及有色金属的涂料骨料,制作出的铸造涂料悬浮性好、涂刷性好、涂刷流畅、附着力强、铸件表面光洁。 新型铸造涂料的问世,取代了我国多年来使用黑色污染的石墨涂料,经中外数十家大型企业广泛应用,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和重视,经部局组织专家评审一致认为它是一种取代石墨黑色污染的新型铸造涂料,属国际首创,被国家科委1999年以【1999】378号文件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在全国推广应用。已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省局科技创新二等奖。 SCC悬浮剂是形成商品化铸造涂料的关键原料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只有一两家进口配方商品铸造涂料销售,其主要原因是无法解决铸造涂料在存放中沉淀板结的问题。国内虽有锂机和有机膨润土作悬浮剂,但数千上万元一吨的产品价格太昂贵,所以铸造涂料一直无法商品化,他研制开发出的SCC系列悬浮剂(醇水两用),悬浮性好、剪切比低、膨胀倍高、成本低廉;用来作铸造涂料悬浮剂用,长时间存放不沉淀、不板结,使用方便,为我国铸造涂料商品化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全国广泛使用中。1998年底他组织向部局申报了部控《湖北省随州市叶腊石矿矿产开发一体化》项目以及部、局、《冶金用中间包材料开发研制》项目,以及局控《铸钢涂料新型骨料开发研究》等三个项目通过研究、开发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和效益。2000年参加《超细粉体新材料超细半工业性试验与开发研究》;2001年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大冶软锰矿探索性试验研究》;2002年主持完成了《新型非金属矿物集渣剂的研制与应用》;2003年主持完成了《消失模铸造涂料的试验研究》等项目研究开发工作,以上开发出的产品已投放市场并取得了好的成绩。2004年他主持研究开发的局控《水性保温隔热涂料的研究与开发》课题,通过对骨料的选择,粒度配比的试验,结合剂的选择,首次合理引用微泡发泡技术属国际首创,开发出的水性保温隔热涂料导热系数低(0.067w/m.k),反射率高(89%)保温隔 热性能良好,而且无毒、无害,使用方便,得到了武汉市和湖北省政府的推广应用,被建设部列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选用产品”,以及建设部列为“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计划”,已建成了一个年产5000吨的生产线,获武汉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省国土资源厅科技成果三等奖。目前,已在武汉、宜昌、襄樊、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大量使用,这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由他主持研究开发的局控《改性皂土在新闻造纸上的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对蒙脱石的改性、超细、活化、研究出的产品,经中国纸浆研究院测试和室内对比试验,以及大型造纸厂应用试验,研究开发出的改性皂土用于新闻纸作助溜剂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际公认的进口比利时皂土。该项产品填补了我国无改性皂土的空白,湖北日报、人民日报在2006年6月12日和6月13日分别作了报道。2005年他主持了局控《湖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课题,通过大量的野外和市场调查,弄清了我省典型特征的非金属矿床(点)481个,初步掌握了目前我省各类非金属矿的加工水平,明确制定了今后深加工利用方向,为后期非金属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储备了较丰实的矿产资源和开发利用技术。2007年由他主持的《玻化微珠保温隔热材料体系》课题,成功的将黑曜岩、松脂岩进行膨胀,表面玻化成玻化微珠,该微珠溶重轻、不吸水、强度高、导热系数只有(0.031w/m.k),制作成各种墙体保温隔热材料,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能源和节省土地。 以上他所研究的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非金属矿产品研究的空白,其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应用为湖北发展矿业产业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为促进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于他本人重视科技发展,长期以来,他每年主持研究新的课题,并带领和培养年青一代科技人员,使研究室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年年上新台阶。他将那些在一般人眼中看不起眼的石头、泥巴、砂子等无价值的非金属矿开发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被人们称为“点石成金的魔术大师”,并将开发出的产品加以应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同时给研究室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晏发明同志的路走对了,近十几年来,他在非金属矿产品开发应用上取得了好的成绩,被省局树立为全局非金属矿产开发的龙头,实验所的科技带头人。 三、开拓市场,无私奉献 晏发明同志自担任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以来,他能处处以身作则,在搞好综合利用研究室各项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带领大家闯市场,走南闯北,开辟了武钢、攀钢、首钢、昆钢、涟钢、大同机车等大的产品销售市场,为综合利用研究室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多年来,他坚持深入野外实地勘查,干粮充饥、山泉当茶、风餐露宿,充分展现了地质工作者“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博大胸怀。为了研发新产品,废寝忘食,利用休息和假日研究探索。 两年前,他爱人癌症住院手术,为了科研项目顺利完成,他舍小家顾大家,让他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回家照顾母亲。他对工作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为了事业他亏欠家人实在是太多太多……。 四、狠抓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创建精神文明活动 晏发明同志由于在非金属矿产研究开发方面、在冶金铸造、耐火材料、节能环保上、矿产品加工行业名气较大。特别是他的事迹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湖北日报、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许多老板慕名而至,多方游说,许以重金请他出山办企业或私下指导,都被他拒绝。用他的话说:“我的成果是单位和组织培养的结晶,我要将它贡献给地矿事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由于他长期以来对工作严谨的态度,使综合利用研究室上下形成一片团结、互帮互敬、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他对待同志心中怀着春天般的温暖,每位职工家有困难,他一定登门慰问,并解决职工的一些具体困难,即体现了领导的关怀,又展现了同志之间的战友之情。因此,在综合利用研究室上下“人文精神”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日常工作职工表现出的干劲增大了,积极性也提高了,综合利用研究室效益相应得到了提高。他对工会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如《矿产杯》的歌咏比赛、《岩土杯》的拔河比赛、《化验杯》的排球比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参与,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展示了综合利用研究室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由于他的重视,在《矿产杯》歌咏比赛中,综合利用研究室一举获得第一名,整个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总之,综合利用研究室这几年来能在三个文明建设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是与他重视、支持、严格管理的工作态度和敬业拼搏的精神分不开的,他面对连续数年来取得好的成绩和接连不断而来的荣誉,晏发明同志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更加努力学习,钻研技术。目前他又承担着数个科技攻关项目,努力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为矿产开发事业再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