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创争视频工人维权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全国创争总网>全国创争在行动>相关文件>文章内容
关于转发《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的通知
来源: 作者:全国创争办 发布时间:2007-11-14 (阅读次数: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全科组办发[2007]16号 

                                                          关于转发《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的通知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农业部和中国科协牵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相关成员单位参与,共同组织编写了《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大纲》从我国“三农” 实际出发,明确了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增强农民科学意识,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经营、科学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OO七年十一月五日


                                                                        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快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特制定本大纲。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使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在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学法守法、勤劳致富的新风尚;着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民经营管理和创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农民学习科学知识、适应现代文明、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国9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能够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95%以上的乡村能够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农民科学素质能够基本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上述目标任务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6年至2010年,启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力争全国3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30%以上的乡村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深入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力争全国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70%以上的乡村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
    第三阶段:2016年至 2020年,全面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力争全国9%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95%以上的乡村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  
三、主要内容  
2006年至2020年,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1.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法知法守法,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民主选举和农村社区事务。 
    3.树立科学文明的新观念,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反对封建迷信,不信邪教,远离“黄赌毒”。
    4.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5.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崇尚生态文明,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居住条件,建设生态家园。   
    6.了解党的“三农”政策,运用惠农政策加快家庭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  
    7.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提高务农技能,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  
    8.了解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等投入品,掌握动植物重大疫病和常见病虫害的基本防治技术。   

    9.树立节约资源意识,掌握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等技术,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 
    10.了解农业的多种功能知识,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等农业新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1.了解农村生产生活安全常识,掌握农机操作技术,科学使用农药,安全应用家用电器,遵守交通法规。  
    12.学习外出务工职业技能、掌握城市生活常识和安全生产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职业病和传染病。
    13.学习应用广播、电视、报刊、电话、互联网等现代工具,获取有效生产生活知识和信息。  
    14.掌握经营管理基本知识,科学配置家庭土地、人力、资金等农业生产资源,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15.了解农村金融和财税基本政策,合法运用农村信贷发展生产,反对高利贷,抵制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非法行为。
    16.了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互助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7.了解农村社会保障基本知识,积极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险,掌握灭害防范基本常识,增强自我保护和救助自力。
    18.掌握生活卫生和健康知识,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提倡合理膳食,坚持锻炼身体,有病及时就医。
    19.掌握文明礼仪基本常识,诚信待人,处理好家庭和邻里关系,建设和谐农村。
    20.树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好习惯,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增强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大纲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各地要切实把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依据本大纲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落实工作职责。  
    2.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制定和完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各地要大幅度增加农民科学素质教育投入,设立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专项资金,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   
    3.健全机制、强化考核。健全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工作合力。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格局。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评价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和奖惩,逐步建立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激励机制。   
    4.检查督导、注重实效。成立国家和省级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组,加强对本大纲实施情况的指导、检查和督促落实。加强舆论引导,强化社会监督,注重工作实效。要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素质。

XJ
 


上一篇:南京市印发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实施意见   下一篇:《全国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评审奖励办法》重新修订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知识竞(02-22)
·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10-29)
·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09-07)
·关于印发《全国学习型组织、知(10-29)
·关于《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01-30)
·全国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评(11-05)
·开展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01-29)
·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知识竞赛10(12-28)
·全总印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贯彻(02-03)
·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05-14)
·中央转发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05-14)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6-24)
相关文章
·医卫改革探索“中国道路”(04-09)
·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02-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01-23)
·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10-2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09-22)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09-22)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6-24)
·全总正式印发《关于开展集体协(06-24)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06-13)
·完善机制继续推进实施《全民科(06-13)
·人民日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06-1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06-12)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职工学习网 |中国特色总网 |中国国情手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