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个人>文章内容
【劳模写真】站在大学讲台上的焊工技师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2-01 (阅读次数:

白天,汪宏辉在课堂上学习;晚上,他向大学生们讲述自己丰富而曲折的施工经历

【劳模写真】站在大学讲台上的焊工技师

 

□本报记者 王 伟

 


 


      行业“焊工状元”

      酷暑难耐的夏天,要钻到闷热的油罐内操作;寒风刺骨的冬季,要在冰天雪地里施工,电焊工,是油田施工企业最艰苦的工种之一。

      1993年,汪宏辉从江苏油田技工学校毕业,来到中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处,当上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干了几年电焊,实在受不了这份辛苦,有的通过各种渠道调离焊工岗位,有的上学拿文凭,也有的下海去淘金,可汪宏辉在焊工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

      刚工作拜师学艺时,师傅说:“电焊是个苦差事,如果不用心,5年也只能学个皮毛!你吃得了这个苦吗?”汪宏辉回答道:“5年之内学不出名堂,我决不再摸焊把!”

      从此,他与焊枪结成了最亲密的伙伴。每天早早起床,看书、背操作要领。无论严冬酷暑,他都蹲在大罐里学焊接。工服时常被1000多摄氏度的铁水烫穿,手上、胳膊上被焊渣烫得伤痕累累,但他全不在乎,几乎进入了痴迷状态。

      有一次,汪宏辉中午下班后准备吃饭,经过一家汽车修理厂门前,发现有焊工师傅在露天场地进行焊接作业,他禁不住停下脚步,悄悄地站在一边,时而蹲下身体,左看右看,目不转睛地观看焊工师傅的操作。10分钟、30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你在干什么啊?”焊工师傅终于发现了这个默不作声的年轻人。这时,汪宏辉才如梦初醒般挠挠头,发现午饭来不及吃了。

      虚心求教,勤学苦练,汗水和心血换来了一张张通行证。

      汪宏辉先后取得了抑板焊、手工下向焊,半自动下向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美国阿斯米、德国EN—287及有色金属焊接等30多个国内国际专业焊接证书。2000年参加中石化集团焊接大赛,他夺得第一名。

      2001年,年仅27岁的汪宏辉破格晋升为享受副教授级待遇的高级焊工技师,是中石化集团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汪宏辉”操作法

      “焊枪就像绣花针,要细心操作,好好琢磨,才能焊出精品。”从学习焊接知识到从事焊接工作,汪宏辉始终挑战着自己。

      在油区会战工作中,多数管道施工为小口径管道,焊接引弧有时不能一次成功。汪宏辉不断试验用各种姿势及接触方法引弧,终于,他发现运用类似拉二胡的动作,工件借助焊丝与钨极发生短路产生电弧,能达到钨极不与工件直接接触而引弧的目的,从而提高引弧成功率。“二胡”引弧法由此产生。

      在野外施工中,必须使用防风设施才能保证焊接,而汪宏辉却没有像别人一样照旧法子作业,他想办法通过改变手法和工艺参数来实现氩弧焊在野外6级风速下无需任何防风设施而正常焊接的目的,从而使机组的人员减少,工效提高。这就是短弧左焊法。

      “二胡”引弧法、短弧左焊法、内外兼容送丝法、温度判断法、锯齿下拉法——一个个探索形成的操作法,最终都指向了以汪宏辉名字命名的长输管道焊接操作法。

      “老外”眼中的“免检王”

      这些年,江苏油田逐步打开了国外市场。可在一些“老外”眼里,好像中国工人技术不很过硬,对中方施工人员持有国际技术证书也抱怀疑态度。汪宏辉早就憋着一口气:冲出国门,到海外施工现场一展身手!

      正在这时,江苏油田承揽了苏丹油田地面施工任务,汪宏辉作为技术骨干被派往现场。按照国际施工惯例,所有从事电焊技术操作的人员必须在现场通过上岗考试,而标准是国际通用的美国“阿斯米”标准。

      考试现场,汪宏辉站出来代表第一次出国施工的中国工人,拿起焊枪,一阵焊花飞舞……一个漂亮的“阿斯米”国际标准的管口盖面迅即呈现在人们面前。“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加拿大监理挑起大拇指。

      从那天起,每一次的外部劳务项目施工前,汪宏辉都是无可争辩的接受甲方考验的第一人选;而每一次,冷静自信的汪宏辉都以娴熟高超的技术让甲方刮目相看。被外方监理誉为“免检王”。

      从第一次跨出国门至今,汪宏辉已经在异域度过了近10个春节。曾经合作过的外方公司只要听说“江苏油建汪宏辉”这个名字,总是笑眯眯的,“这支队伍技术好,质量高,不用操心。”这期间,汪宏辉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走上大学讲台

      2005年,汪宏辉来到华东理工大学进修。面对大学里高层次的理论知识,技校毕业的他,像平常工作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没想到,当学校了解了汪宏辉的工作业绩后,认为“汪技师”的实践成绩也是一种宝贵的知识财富。于是,白天,汪宏辉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学习理论知识,晚上,他则被请到了讲台上,为同专业的学生们讲述他丰富而曲折的施工经历。

      说起这个话题,汪宏辉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我没想到能走上大学讲台,毕竟我只是一名工人。”

      其实,汪宏辉在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带出了不少高徒。他所在班组28名青年中,有14人晋升为技师。女徒弟带领的女焊工班,在油田会战中,巾帼不让须眉,立下赫赫战功,被评为江苏省“五一”文明班组。

      江苏油建凭着一批“汪宏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2007年3月,成功中标阿尔及利亚国家水管线项目,实现了由国际工程分包商向国际工程总包商的历史跨越。

(zcj)


上一篇:惟有练好“内功”才能避免“受伤”   下一篇:用一生,倾听地球的心跳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