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创建学习型城区规划(2003—2010) |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12-03 (阅读次数:
)
|
|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打造“实力鄞州、文化鄞州、生态鄞州、富裕鄞州”,加速推进学习型城区的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一、创建学习型城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优化发展环境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为重点,以树立全民学习理念、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2010年——将鄞州区建成初级学习型城区 全区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拓展,形成以较多数量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为依托的组织健全、机制灵活、人人参与、层次门类齐全、具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优化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初步建成鲜明特色,综合竞争力强的学习型新鄞州。 (三)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我区系浙东沿海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较为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和较为良好的教育基础,在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要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积极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大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 2、政府统筹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创建学习型城区的进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拉动和舆论促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 3、全民参与原则。积极营造“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浓厚的社会学习氛围,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植根于每个社区居民,使每一居民知晓“终身学习”是适应生存,提高本人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必需条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而养成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增强全区居民的活力、凝聚力以及鄞州区综合竞争力。 4、开拓创新原则。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发展、自身的发展都是动态的。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和现有的社会文化资源,既要因地制宜,更要开拓创新,充分整合全区教育资源,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搭建社会化和开放式的教育平台,使创建活动既充满活力和生机,又顺序渐进,达到既定目标。 二、创建学习型城区的行动方案及实施途径 推进鄞州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将按“夯实五大基础,启动六大工程,落实八大措施”的思路进行。 (一)夯实五大基础 1、夯实普通教育基础。我区系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区,高标准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学龄前三年幼儿教育,普高入学率达90%以上。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新建鄞州高级中学、鄞州实验初中、鄞州实验小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同时改革教育内容和办学模式,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育着力在培养个人终身学习的习惯、态度、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使其在走上社会后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做到学校教育机构与社会教育活动相互沟通、相互转换,把不同形式、方式的教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社会教育整体。学校应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社区,为社区提供全面的学习扶持和教育服务,成为社区学习的资源中心。 2、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在现有区属5所职业高中和8所镇乡(街道)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再建造一所规模相当、设施齐全的区属职工(农民)培训中心。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拓展职业技术院校的职能,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融,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3、夯实成人教育基础。全区各镇乡(街道)均有一所成人教育学校。做到坚持以学校为阵地、农科教结合,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 4、夯实社区教育基础。我区以区社区学院为龙头,幅射全区各部门、镇乡(街道)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和运作网络已形成,按照“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社会扶持、群众参与”的二十字方针,逐步形成面向社区全体成员,面向人的各个发展阶段,面向社区成员的各方面的教育需求,资源高度共享,大众化、职业化、多层次、多角度、开放式的终身学习体系。 5、夯实文化设施基础。我区近几年来曾先后荣获“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要进一步制定工作规划和政策意见,不断加大对社会文化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设好鄞州公园、文化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展览馆等,使我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文化社会程度日益提高、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启动六大工程 只有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才能使我区尽快进入学习型社会,为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我区面临新形势的特点,要求居民具备和提高如下素质:即政治素质、道德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文明素质和外向型素质。为此,我区要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 1、党员干部培训工程 我区有党员35800余人,以区委党校和各镇乡(街道)党校为基地,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供培训菜单、形成培训超市,通过5年努力,使全区全体在职干部党员普遍接受一次党的基本理论,法律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到2005年,45周岁以下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都要通过依法行政考试,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外语初级以上水平、计算机中级以上水平、普通话测试达标,到2010年,本科以上学历达60%以上。 到2005年,对全区1万名左右45周岁以下镇乡(街道)、村两级党员干部进行一次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轮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至少掌握1—2门适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技术、生态环境建设、村镇建设和管理、农业质量标准、市场营销知识、企业管理、资产管理、投融资、对外贸易知识等),并使其中一批人达到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经济师以上水平,逐步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2、职业农民培训工程 我区已基本形成了平原农区、丘陵山区、沿海渔区、城镇郊区既分工协作,又各具特色的农村块状经济。平原农区商品粮、蔺草、竹笋、名果等经济作物和副食品的种植;丘陵山区发展名茶名优特新果品基地;沿海渔区重点建设海洋捕捞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城镇郊区建设形成一批设施先进,集约经营的蔬菜、花卉、园艺基地。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块状经济的特点,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大农民职业教育中的技术含量,使经过培训后的农民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能量,能够在新一轮竞争中成为生力军。区政府确定鄞州农广校为农业类重点职业学校,进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各镇乡(街道)成人学校为镇级定点培训基地。通过农业技术培训,让农业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计划今后5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8000名农业劳动力获得“双证”证书。到2007年,全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35%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被征地农民培训工程 随着我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教育迫在眉睫。为提高被征地人员整体素质,转变其就业观念,增强其就业能力,要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区劳动保障局和农办负责全区被征地人员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规划,研究制订相应的培训政策、措施,会同区财政局落实和核拨培训补助经费。区教育局落实好培训菜单和培训基地。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被征地人员培训工作。在今后5年内,力争使每一个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求职愿望,没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被征地人员,掌握一门以上社会需要的工作技能,成为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劳动者。 4、企业职工培训工程 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新增劳动力、下岗再就业、换岗转岗职工的大量增加,给我区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我区企业职工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明显不能适应我区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对一线高素质职工的需求。为改变上述现状,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以区职教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为主阵地,组织开展“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通过培训,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以下的企业职工和农村青壮年转移劳动力经过系统的文化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并具有适应岗位需求的基本技能,同时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和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全面提高企业一线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5、流动民工培训工程 鄞州区现本区人口75万,外来人口40余万。目前除全区公立学校已向外来民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外,还需积极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2004年在中心镇开展试点,通过摸底、分析、排队,根据流动民工的不同素质和层次,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2007年前全区各镇乡(街道)均要有流动民工培训基地。通过培训,使他们成为一支有良好素质、有一定技术,为推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的有生力量。 6、弱势群体培训工程 随着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并已成为全区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创建学习型城区的进程中,更要关注和帮助这些人群发展。在1-2年内,区政府将制订规划,出台政策,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残联负责,通过资格认定和经费帮助,确定一批对下岗工人、低收入者、残疾人进行免费培训的教育机构和基地,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培训,使这些人群在感受温暖的环境中不断提高素质和生存技巧,自信、自立、自强。 (三)落实八大措施 创建学习型城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区各个部门及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及社会在舆论、法规、经费、机构、学习场所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1、完善领导和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创建学习型城区的领导,要把创建学习型城区作为本地区一项长期的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区、镇乡(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切实抓好。创建学习型城区的工作要在区委、区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及其主要职能部门组成的学习型城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负责创建学习型城区的日常工作。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领导机构,领导、组织、协调本地区、本单位此项工作的开展。 2、树立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观念 领导要带头更新观念。组织区属机关及有关部委办局及镇(乡)街道党政领导参加有关讲座和学习,明确建设和发展学习型社区这一发展目标,社区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区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育和社区工作者要率先转变观念。针对教育和社区领域的专业工作人员定期举办系列讲座、培训班和研讨班,使其牢固树立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观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 运用多种传媒手段展开宣传活动,逐渐将新观念渗透到每个社区成员之中。通过举办“鄞州区终身学习节”、“鄞州区终身学习月(周)”等大型专题活动,使社区成员普遍认识到: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手段,唯有不断地终身学习,才能终身发展。 3、构建丰富开放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 学习型社区的基本特征在于社区能够时时处处为社区成员提供学习机会,是一个没有学习障碍的社区。因此,必须要有丰富开放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 充分盘活、利用和共用显性的社区教育资源。社区内各类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利用原有成人教育学校、农业学校等基础成立社区教育学院等综合机构,教育队伍实现沟通整合。 充分开发和利用隐性的社区教育资源。包括企业的技能培训资源、社区内文化馆、博物馆、历史文化古迹、科普画廊等能够发挥教育功能的资源,社区教育志愿者、科技服务志愿者组织等等。 总结提炼无形的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互助等。这部分资源也是社区教育资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提炼和利用。 作为构建社区教育资源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着手对我区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建立教育资源信息库。 4、继续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城区目标的最终实现,依赖于社区内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城区的基本要件,没有一个个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就不可能向学习型城区迈进。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中要牢牢把握“组织”、“学习”、“目标”、“过程”、“成效”等五个要点,我区将从自身特点出发,重点抓好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行政村、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单位的创建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估体系。到2010年,全区社区教育普及面达到80%以上。60%以上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80%以上镇(乡)街道成为学习型镇(乡)街道,60%以上企业、行政村为学习型企业、行政村,80%以上单位(机关、学校等)成为学习型单位。 5、构筑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继续加强基础信息设施投入。在所有行政村已实现光缆联网的基础上,在学校、社区教育学院(校)、培训中心等普遍配备更新多媒体电脑输出终端,提高上网速度,提高利用率。在边缘镇乡要保证投入,完全布点,使各地的居民都能够便捷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信息和机会。 启动电子学习工程。将各种社区教育内容开发成多媒体信息课程,培训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电子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辅导者。建设“鄞州在线学习中心”,建立学习信息库,作为电子学习工程的集中组织机构。 6、建立行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和评估体制 不断完善以党政负责人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区、镇乡(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党政负责人应当真正成为社区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与之签订目标责任书,社区教育的工作将正式列入各级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中。 建立由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该辖区教育行政部门为业务指导,地区内民政、文化、宣传、司法以及各个社会团体、知名人士、民众代表等广泛参与的地区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基本形成“地区主体、教育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横向管理体制。 在评估机制上,制定社区教育详细规划和具体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评价主体应逐渐实现多元化,不仅有行政上的自上而下的评价,也要有来自社区成员主体的评价,以及来自社区教育专家的专业性评价。 7、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社区教育工作者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主力军,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是科学高效地发展社区教育、迈向学习型社区的队伍保障。要采取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实施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工程,确立“持证上岗”制度。在调研基础上制定“鄞州区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性培训方案”。确定社区教育工作者从业所必须具备的学历、知识和技能条件。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工程,逐渐实现社区教育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 成立社区教育研究机构和专业职业教育团体。成立“鄞州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专门开展有关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成立“鄞州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协会”,将其建设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相互联系、交流信息、开展研讨的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社区教育理论研讨会、社区教育工作现场会、交流会等。制定社区教育研究和工作成果奖励条例,定期开展评奖活动,表彰和奖励在社区教育工作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8、形成多元化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体系 现阶段我区的社区教育经费基本是靠政府拨款,这在社区教育起始阶段是必然和必要的,但社区教育今后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支持。 转岗转业教育经费应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转岗转业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市化等带来的结果,同时也给个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这部分社区教育经费应由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 职业技能提高培训经费应由单位、个人共同承担。职业技能的提高,为单位、行业和个人带来了共同的利益,单位可以借此提高生产率而增加利润,个人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收入水平。因此,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育,经费应由单位、个人共同负担。 个人兴趣、完善自我的教育培训经费应主要由居民自己负担。这部分的教育培训完全出于居民个人的自主意愿,居民也可通过教育培训获得自己的满足。 社区教育经费的筹集应采取多元化的办法,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款、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出资等多种途径来解决。 (YT)
|
上一篇:什邡市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工作目标、组织体系 下一篇:劳动者之歌:申香芝--“刷出”绚丽生活 |
|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