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培养知识型员工的对策思考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08 (阅读次数:

上海市机电工会主席   左山虎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在知识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工人阶级怎样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这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严竣而现实的课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千百万个高素质的知识化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知识型员工应重点在建立机制上下功夫。主要是建立四大长效工作机制。

一、形成系统的培训机制

    “知识是引导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阶梯,技能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必要手段”。技能和知识一样具有不可跨越性和不可间断性,它需要有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因此,必须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发挥社会的、企业的、个人的力量,形成系统的培训学习机制,不断提高技术工人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迫切要改革职业教育体制,解决职业教育“断流”的问题,为企业输送大批合格适用技术工人,是一项重点内容。因此,构建完整完善的职教体系,也是培育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治校方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学生毕业后才能受企业青睐。此外,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尽快建立起由专科、本科及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使高级技术工人队伍迅速扩大、实力迅速提升。

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是薪酬激励。薪酬是衡量员工劳动价值的主要尺度,也是激励员工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因此,对技术工人要实施更积极的分配激励政策。逐步建立并实行“按劳分配”与市场劳动力价位接轨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具体做法上可采取:其一,可实行计件制、计时制的工资分配方法,按照技术工人的工时定量给予报酬,其优点是量化、直观、易算。其二,实施“绩效挂钩”分配办法,以岗位能级设置与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拉开差距,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其三,薪酬要向关键岗位人才进行倾斜。要加大技能水平在薪酬中的比重,强化技术工人的技能与工资、奖金、考核晋级的紧密度,使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能得到“关键岗位”的薪酬,大大提高其与市场价位基本接轨的程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技术工人实行高福利计划。优秀技术工人是企业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为企业作出突出的贡献,应当在待遇上给予充分支持。在实施工资报酬、基本福利的同时,可以考虑对他们实施高福利的分配计划。
    二是培训激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力、知识、技术等要


上一篇:论创建学习型组织   下一篇:成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