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进邢矿集团那一刻起,靠着一股劲,6年时间,李文成从一个毫无轻钢结构生产技能的门外汉,成长为工程公司的技术骨干,担任了工长。
从入党的那一天起,靠着“党的形象就是靠我们每一位党员树立起来的”这句牢记在心里的话,李文成成为身边职工眼中响当当的“党员大哥”。
从踏入地震灾区的那一时起,靠着一种难以言表的真情,他和他的同事用行动感动着灾区群众,被称为树起了一种精神。
李文成,这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的全国首届优秀农民工,正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深意。
李文成是河北巨鹿人,1986年离开田间地头融入百万农民工大军的洪流。2002年,正值邢矿集团工程公司成立轻钢结构厂,李文成来到了这里。
邢矿集团工程公司是一家拥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工地上的农民工很多。公司十分重视对农民工的培养和教育,不断加强对农民工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的培养。
“刚进国企不久,我就被邢矿集团工程公司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传统所感染,特别是领导从不把我们农民工当外人,经常在思想上教育和引导我,使我渐渐明确了生活方向和工作动力。”李文成说。
为了不辜负企业的期望,工作中李文成主动向老师傅们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李文成所在的工程公司在邢矿集团的全力支持下迅速行动,公司原总经理马文坡、副总工程师徐钟先期赶赴灾区,做现场调查、协调开工准备等事宜。彩板生产设备的检修、备件的补充、彩板、聚苯板等原材料的采购等准备工作,在公司党委书记陈惠通的主抓下,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而要在最短时间内组建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身体过硬的援建队,谁来担纲重任?公司决策层想到同一个人——李文成。
李文成果然不负众望,在灾区的28个日日夜夜里,他带领援建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共搭建过渡安置房1227套,总面积约2.15万平方米。创造了第一个到达援建现场、第一个建起场区内第一排过渡安置房、第一个将首批过渡安置房交付使用等多项第一,在灾区树立起响当当的“邢台速度”。同时,工程公司援建队用速度、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树立起“邢台品牌”。
6月10日,由四川省组织的全国过渡安置房援建现场会在工程公司施工的安置点隆重召开。工程公司以其优质、高效的施工质量,整齐、精干的队伍面貌令所有参观代表赞叹。全国总工会授予工程公司安装队“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工程公司成为邢台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建筑企业。
在灾区的28个日日夜夜里,李文成和他的工友们白天不是顶着骄阳就是冒着细雨,夜里不是干个通宵就是被蚊虫咬得无法入睡。由于气候潮湿,他们身上成片成片地长起湿疹,加之蚊虫叮咬,阳光暴晒蜕皮,浑身上下被挠得没处好地方。他总是跟工友们开玩笑:“我们这回可是全身心‘脱胎换骨’喽!”28天,李文成足足瘦了10斤。
面对急、难、险、细活儿,身为党员的李文成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盖活动板房最危险的工序莫过于搭房顶,每到此时40多岁的李文成总是一边说着“顶上危险,你们不知踩哪儿,掉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边冲在小伙子们前面。一般两个人才能抬起来的板子,他总是一个人扛起来就走。每当有人劝他“你也40的人了,那些爬高下低的危险事就让年轻人干吧”时,他总是说“等不忙的时候再让他们慢慢学着干吧,这时候党员不上还能让别人上?”
在一次搬抬中,李文成不慎划伤了暴露在手套之外的手腕,他握紧伤口,一个人悄悄来到诊所包扎。医生说伤口太深又伤在右手手腕上,不能干活需静养。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他说了句“怎能养呢?技术活全凭右手干呢”,简单包扎后又没事人似得干起活来,但伤口因愈合不好,到现在右手手腕还有些变形。
(z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