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品牌工人 壮大中国一汽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工会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担负重要责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始建于1953年,经历了建厂、换型改造和上轻轿三次创业,正向着建设“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目标努力。2008年,一汽位列世界500强第303位,中国机械五百强首位。2009年,《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榜单,在前200强中,有21家中国内地企业上榜,其中一汽集团排名22位,为排名最靠前的企业。徐建一总经理提出,要全力以赴干自主,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在2010年实现自主品牌销售100万辆。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工全面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多年来,一汽集团公司工会着力于健全培训机制,让精英发挥“领跑”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企业的自主创新事业提供了高素质的知识型职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 开辟多种培训渠道,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
员工素质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一汽集团深入分析每一名劳模崭露头角的原因,并试图形成“以劳模为主力,带动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积极开辟多种培训渠道,保障高素质员工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除了完善组织体系,牵头成立领导机构,一汽集团还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纳入企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并且营造良好环境,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最重要的是把培训作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基础。一汽有5592个基本生产班组,直接从事操作的生产工人有80909人。为此,一汽集团公司工会与行政建立了班组长培训模块,每年选送30~50名班组长到天津丰田公司进行实战培训;选送20~30名优秀班组长到日本丰田公司进行高端式培训;2008年,一汽从生产一线选派104名班组长,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大专班,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据统计,仅2006年,集团公司工会就组织了31000多人次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二级公司每年受训的人数都超过50%,在各专业厂,全员参与、全员受训、赛训结合的各类培训层出不穷。几年来,工会培养高技能操作人才的费用达到1000多万元。
二、 精英“领跑”,带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在工会全委扩大会议上说过,“企业经营的前台是经营管理者,背后支撑的是广大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员工。”一汽工会组织开展的各种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有效提升了员工素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一汽集团工会的强力推动下,王洪军的道路成为每名一线工人奋斗的方向。 典型王洪军,发明的钣金维修工具40多种2000多件,创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创造了国际最高等级展车的制作工艺,是历史推动一汽向前发展最为典型的代表。2006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王洪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第一名一线工人。 王洪军获得了集团公司奖励的一辆速腾轿车,又被评为一汽-大众公司“首席技师”,使整个集团为之沸腾,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一线工人学习的样板。在技工工资待遇普遍不高的今天,这种做法点燃了一线工人更多的创新激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洪军的事迹为大家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一汽有个青年工人裴洁说,“他能做到的,我们也在努力。”王洪军事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们一代工人的价值观得到社会的承认。一汽道依茨公司装调工鹿新第更加直截了当地说:“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冲着国家科技进步奖去的。” 在一汽集团工会2008年举行的“我为做强自主献一计”活动中,年过不惑的鹿新第名列“十佳”第一。他提交的项目,得到中国一汽总经理徐建一的这种评价:未增加任何改善成本,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就创造价值。这位创新“狂人”,还给自己定了一个每个月至少提出三个技术创新项目的目标,目前他已经累计完成100多个技术创新。这位技校毕业生,为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支撑创新的理论水平,又自学了成人高考的大专课程。 比鹿新第年长10岁的孟庆长,现在是一汽铸造公司的调整工,也是一名食堂炊事员出身的工人发明家,他的创新成果不是岗位上的小打小闹,最近完成的就是规划设计了年产12万套的一汽-大众进气管生产线。除此之外,他的“节能燃气保温炉”项目获得了今年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在今年5月份还同我们另一名员工齐嵩宇获得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这位一汽专家,已经承担了技术人员的工作。 “只要有颗好奇心,不愁发现不了可改进的地方。”由操作工成长为机电技工的裴洁今年31岁,是位说话干脆的转业军人,他岗位上的焊装设备的一个易损备件坏了,进口价为1万8千多元,而且采购周期长达3个多月,影响生产进度。心疼这些钱,他就找老技师一起研究,制作了替代件——和进口件相比有效使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但1000多元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王洪军的成就令人赞叹,但仅在一汽—大众,像王洪军一样发明制作工具的普通工人还有10多个,其中还有很多劳务工。 操作工徐飞是位普通劳务工,发现生产线上两个螺柱焊接位置准确与否,影响到整车的装配后,他就动手制作了一个螺柱定位装置。这个实用的小改进,减少了因螺柱位置偏差造成的返修,提高了生产效率。 制作了“自助式电极更换器”的郎学平也是一位劳务工,当他发现电极帽,这个焊装车间用得最多的消耗材料更换中存在浪费问题时,就制作了这个操作简单的装置,解决大问题。 技能精英作为领跑者发挥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广大职工纷纷将自己的工作与劳模看齐,你追我赶,不断地加入到“洪军部队”的光荣行列,量变质变的效应在这里成为了现实。一大批迅速成长起来的技能高手成为了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中坚。
三、依靠品牌工人,壮大中国一汽
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工人技术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技能操作人才不同于普通工人之处在于其拥有专门技术能够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一汽集团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地位举足轻重。 发动广大工人智慧,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2008年5月,一汽集团“我为做强自主献一计”活动正式开始,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席卷公司25个单位近3.5万名员工。为使活动内容“不拘一格”,更具广泛性,集团公司工会提出,要结合提高产能、自主研发、节能减排、质量缺陷、安全环保等方面,从实际和实效出发,动员广大员工踊跃参与提建议。活动共征集创新方案3.6万多项,节约创造价值超过1亿元。 培养出一批有能力在国内外重要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的高技能选手,“工人品牌”造就企业品牌。2007年,在德国阿萨芬堡举行的国际“林德杯”叉车大赛总决赛中,一汽选手朱久安、程峰代表中国参加比赛,荣获世界团体冠军,为一汽和中国的产业工人赢得了荣誉;“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自2008年起将工人创新项目列入评审奖励范围,一汽集团荣获工人组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是获奖最多的企业;2008年10月,一汽集团首次参加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就荣获6个金奖,2个银奖;同月,来自全国21家中央直属企业的88位选手参加的“2008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叉车工决赛”拉开帷幕,一汽员工包揽前四名;在2008年10月举办的全国首届发动机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上,一汽1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并最终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通过高素质员工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受到重创,大批设备需要修理、安装,特别是有一套德国全自动氮化设备“罢工”,核心部件生产不出来,好不容易才恢复的生产,就在这里被卡住了脖子。中华全国总工会组建了以一汽劳模为主的劳模技术服务队李黄玺分队,赴东汽实施技术援助。经过李黄玺、展宝丞、李登文、孙少权和庄稼稔五名专家的努力,故障终于排除。东方汽轮机一车车成品运送出去,一张张订单签了下来,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更足了。 一汽现在有527名高级技师、2432名技师和9123名高级工,组成了一个传遍大江南北的响亮称号——“洪军部队”。这支“部队”创造了一大批革新改进发明创造成果,已经成为一汽在产品品牌之外的另一个、甚至更为重要的“品牌”。他们遍布生产一线的各个岗位,为一汽集团的发展壮大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当前形势下,一汽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而这些高素质的“品牌工人”,正是这个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的人才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