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生命的希望——献给抗击汶川地震灾害的中国人民(4) |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25 (阅读次数:
)
|
|
他们曾经很娇弱,他们曾经令我们很担心,然而在灾难面前,他们的勇敢与坚韧却显示了无与伦比的成熟与强大! 北川县城的废墟下,被三块水泥预制板压了三天三夜的陈坚挂着吊瓶,身受重伤的他没有眼泪,没有呻吟,而是向抢救他的救援人员谈他在绝望中的坚持,谈理想,谈未来。当他终于被救出时,却在担架上停止了呼吸…… 生命有限,精神永恒!从电视直播中看到这一场景的人们无不泪流满面。 地球有断层,生命没有断层! 她去了,但她身下的孩子得救了。包裹孩子的被子里放着一部手机,手机中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找不到她的名姓,“爱”就是她的名她的姓。 母爱,在这一刻,用如此惨烈的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那一对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挽救了孩子的无名年轻父母,临死前把乳头塞进女儿嘴里的年轻妈妈,背着3岁的妹妹走了12个小时的11岁少年…… 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如清纯的山泉,涤荡着我们的灵魂。 如果把波澜壮阔的大救援写成一部书,那些故事是击中我们心灵最柔软处的一个章节;如果把波澜壮阔的大救援谱成一支曲,那些故事是生命交响中最凄美的一段旋律。 灾难中的日日夜夜,就是这些老人、少年,男人、女人……用勇敢、爱心、坚毅与执著书写着中华民族在大灾难中的心灵史。废墟上的那些坚守、自强、担当,那些真诚、善良、博爱,像阳光照亮了天地,温暖着人心!这些血肉之躯铸成的如天大爱,撼人魂魄,高山仰止,怎能不叫人顶礼膜拜! 托起生命的希望———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爱的传递铸就了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你的伤痛就是我们的伤痛,你的平安就是我们的平安……面对灾难,13亿人发出同一个声音:我们都是汶川人。 川渝自古血脉相连,尽管地震同时导致重庆200多万人受灾,然而这个城市还是在第一时间向四川伸出了援助之手。地震发生的当晚,重庆市第一批医疗救援队就火速赶赴灾区;13日晚,重庆市电力公司7台400万千瓦的发电车紧急驰援德阳、绵阳;14日下午,第三军医大学医疗救援队坐着冲锋舟突入汶川映秀镇……重庆迅速成为四川抗灾的大后方和保障基地,成为全国支援四川抗灾物资和人员的中转站。 “请大家转告大家:雪凝中,全国人民支援贵州;抗震灾,贵州人民献份爱心。”这是汶川地震当天,在贵州各地广为传播的一条短信。 “灾区急需帐篷、棉被、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环境消毒剂和饮水消毒剂等物资。”这是中国红十字总会震后第一时间发出的紧急呼吁。 “您还在地震灾区吗?我们牵挂您的安危,期盼您的音讯……”中国移动向灾区用户发送的这条短信格外温馨。为了通讯畅通,中国移动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施工队紧急组织救援队驰援灾区,16日,队长刘建秋牺牲在理县抢修光缆的现场。 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天南地北,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心系灾区,慷慨解囊。到25日12时,全国共接收海内外捐赠款物总计290.55亿元。 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的专业救援队伍先后赶到灾区。爱,没有了国界,拯救生命,超越了种族。 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地献血站前,人们排起了长队。 太原,仅13日一天,红十字血液中心5个采血点采血量就达平时的5倍。长沙火车站广场流动采血车,以前每天采血60多袋,如今每天采血200多袋。 “愿我的血能够帮助灾区同胞脱险。”在北京西单红十字会血液中心采血车前,特意从廊坊赶来的赵津楠说,“我是学生,捐不出多少钱,但是我可以捐出自己的血,我的血是热的!” 天佑中华,爱撼人间! 全国各地不能亲往灾区救援的人们,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同胞情谊和精神支持。 在拉萨,“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近500名僧人在措钦大殿经堂齐声诵经祈祷,为地震灾区民众祈福。 在贵阳,招募“贵阳妈妈”结对帮扶震灾孤儿的行动,一天就吸引500多人报名。 江油军嫂王琢的故事震撼了互联网。已有7个月身孕的王琢在地震后与家人失去联系,正在军中的丈夫心急如焚,赶赴抗震救灾前线前在网上发帖求助。仅仅几天时间,这个求助帖就被数十万人转载。人们通过留言、发短信等方式帮助寻找,一场空前壮观的爱心接力,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同时展开。很快,在江油警方帮助下找到了王琢…… “不能靠近你,也要温暖你;让天使的眼睛照亮天堂的道路,祝愿遇难同胞一路走好;让祈祷的烛光点亮灾区的道路,祝愿灾区早日脱离灾难;让爱的烛光为无数颗脆弱的心祈祷,为无数微弱的生命求得平安……” 一位网友的殷切寄语,让我们读懂了华夏儿女血脉相连的手足深情。 5月24日,专程前来走访慰问中国地震灾区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感叹:中国人民是充满力量、勇敢无畏、坚韧不拔、富有自助和合作精神的伟大人民。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将坚定地支持中国人民战胜这场自然灾害。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7个昼夜:国旗半降,汽笛长鸣,苍天无语,大地呜咽。13亿人把头深深低下……时间仿佛停止了。 这是共和国为她的公民致哀,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彰显。 当3分钟举国默哀结束,一声呐喊骤然爆发: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天安门广场的这声呐喊响彻华夏上空,化作隆隆雷鸣!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上一篇:《爱的奉献》活动胡锦涛给予热情鼓励并发出号召 下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做好本职工作支持抗震救灾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
相关文章 |
|
 |
|
|
|
 |
相关推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