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从科学的春天到建设创新型国家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17 (阅读次数:

纪念全国科学大会30周年 
从科学的春天到建设创新型国家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实际上不仅是对科技界的拨乱反正,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声。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86岁高龄的郭老在大会闭幕式上,满怀激情地说:“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历了30个春秋,中国的科学技术、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从科学技术是引领经济社会未来发展主导力量,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科技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不断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要求,确立了历史使命,肩负着人民的期望,也面对着未来挑战,在实践中探索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科学发展的道路。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走在前面

  “十年动乱”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新中国经过艰苦努力初步建立起来的科研体系和工业体系遭到严重破坏,科技队伍受到严重摧残,我国与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差距再次拉大。“文革”结束时,我国科技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的地位,如何应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态势,特别是六七十年代蓬勃兴起的高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制定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奋起直追,支撑和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

  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全面阐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发展趋势、战略重点,以及科技人员的政治地位、人才培养、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等重大主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等著名论断。在文革阴霾尚未消尽的历史环境中,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勇气和高瞻远瞩,从战略高度确立了我国新时期发展科学技术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科技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科研秩序、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激发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迎来了我国科学技术改革发展的历史时期,科学大会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1988年9月5日,邓小平进一步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本质属性,确立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核心地位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为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1985年3月,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了科学技术必须为振兴经济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迅速商品化等方针,动员科技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此后,国家采取了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开放技术市场等一系列改革举措。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上一篇:聚焦自主创新:“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中国创造”   下一篇:学习型的家庭应该学习什么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