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奥运礼仪应该成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契机 |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刘颖余 发布时间:2008-07-21 (阅读次数:
)
|
|
提升国民素质,并非靠一场短期的、自上而下的奥运礼仪普及活动即能毕其功于一役。普及奥运礼仪,并非权宜之计,也不是为了取悦来宾,其内在的文明习惯应该内化为我们所有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普及奥运礼仪应该成为有效提升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契机 随着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一场普及奥运知识,推广奥运礼仪的文明之风正在各地勃然兴起。日前,继北京奥运赛场统一文明加油手势及口号推出之后,《奥运场馆观赛规则》正式实施和推广,由北京奥组委、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文明观赛,微笑承诺”活动也随之拉开序幕———奥运礼仪,正在成为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及舆论的焦点之一。 推广奥运礼仪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有人或许存几分疑问,“不就是开个运动会吗?对来宾热情点、客气点,基本的待客礼仪谁不知道?” 值得强调的是,普及奥运礼仪并非小事,其内涵也远不止“热情点、客气点”这么简单,其影响也不止于开奥运会的十几天。 几年来的筹办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赛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盛会。每一届奥运会的承办城市不仅要确保赛事的正常运转,也都无一例外地把奥运会作为展示本国文化和国民素质的大舞台。 作为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度,我们动员各方人力物力,辛辛苦苦举办一届奥运会,目标当然不只是多拿几块金牌,更重要的是要借此展示中国人承办世界性大型活动的能力,展示中国的形象及中国人的素质。 中国从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人的谦虚有礼、热情好客自然是我们开好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但毋庸讳言,不少国人对于一些国际惯例,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国际礼仪还知之不多。类似随地吐痰、不爱护公物、排队意识欠缺、有意无意刺探他人隐私等陋习还普遍存在,许多人也是见怪不怪,听之任之。 具体到体育领域,我们可以有一流的球队、一流的赛场,但却常常没有一流的观众、一流的拉拉队。当年韩国国奥队造访中国,上海体育场8万名中国观众竟不敌身着统一服装、喊着统一口号的区区800韩国拉拉队“红魔”,第一次让国人意识到看球原来也有如此大的“学问”,拉拉队居然还能“以少打多”。而后来的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韩国的“红魔”拉拉队和日本的“蓝魔”拉拉队在看完球后,用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从体育场带走垃圾的一幕,更是让人不得不暗暗称道。这实在值得作为本届奥运会东道主的我们深长思之。 奥运筹办阶段,曾有高层人士坦言,与奥运场馆等硬件设施比起来,服务、管理等软件的建设难度要更大,其中就包括广大市民的文明礼仪能不能有明显改观。 两年前,中央文明委、北京奥组委就在全国部署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向市民宣传普及现场观赛礼仪、涉外交往礼仪、职业服务礼仪、社会生活礼仪等上面,也是做足了文章,相关图书、讲座、音像产品纷纷出炉,奥运礼仪知识竞赛、拉拉队选拔和展示活动,蔚为壮观。 自然,提升国民素质,并非靠一场短期的、自上而下的奥运礼仪普及活动即能毕其功于一役。普及奥运礼仪,并非权宜之计,也不是为了取悦来宾,其内在的文明习惯应该内化为我们所有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普及奥运礼仪应该成为有效提升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契机。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有句名言: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深信,体育也拥有改变人心的力量。希望北京奥运会能够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力量。(ebs)
|
上一篇:以人为本之我见:学会尊重才有沟通 下一篇:北京职工文明拉拉队让观众叹赞—“工会的力量这么强”(组图) |
|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
相关推荐 |
|
|
|
|
|
|